书城经济探索与发展
32068700000105

第105章 第一百〇 对加强基层地税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思考

烟台市地方税务局 郑绪中

近年来,随着资产管理工作的逐步深化,尤其是自地税系统全面推广应用“山东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后,各级地税部门资产管理意识不断增强,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但随着地税事业的发展和固定资产的持续增加,特别是随着税收征管信息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税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地税事业发展的问题,需要及时加以改进。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地税部门固定资产管理,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基层地税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近年来,基层地税部门认真落实省财政厅、省地税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山东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为契机,在思想认识、管理体系和监控效果方面都实现了较大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已经迈入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轨道。

(一)强化教育,资产管理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基层地税部门高度重视“山东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工作,通过成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召开会议传达贯彻省财政厅、省地税局推广应用“山东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要求及视频会议精神,加大对强化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意义的宣传教育,使干部职工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直接关系到地税基层建设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部分基层单位还通过在地税网络论坛展开讨论的形式,让干部职工清楚固定资产要做到物尽其用、保值尽效,只有在“管”字上下工夫,为做好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规范提高,资产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根据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工作实际,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基层地税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图》、《办公用品管理办法》、《办公用品“超市”管理暂行办法》、《计算机使用规定》、《机动车辆和驾驶人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进一步细化了工作标准,使资产采购、使用和处置整体过程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增强了资产管理的可操作性。同时,建立了计划财务科、管理单位、具体使用人三级资产管理网络,并明确了各环节具体责任。计划财务科和各管理单位建立健全了固定资产明细账,对达到标准的物资严格依规定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未达到标准的办公用品作为低值易耗品管理,资产购置、变动、处置严格按程序执行,杜绝资产漏记、错记等现象的发生,确保了固定资产数据的真实、完整、及时,资产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落实措施,资产监控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基层地税部门以启用“山东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契机,对机构分设以来的固定资产进行了全面登记,摸清家底。对已失去作用、被淘汰、报废的固定资产,由专职人员清理,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审查,经资产价格鉴定中心评估鉴定,一次性做出处理,解决了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对尚在使用和新增资产登记造册,全面录入省财政厅资产信息系统,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集中化和网络化管理,有效解决了统计数据不及时、不准确和资产闲置浪费的问题。同时,建立了监察、人事、计划财务等科室监交体系,坚持实行调离岗位手续清查,调出、离退休、外出学习以及岗位变动等各类人员必须按规定办理资产交接手续。每年定期开展一次大规模资产清查工作,保证了基层单位固定资产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真正做到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有效防止了资产流失,提升了资产管理质效。

二、当前基层地税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基层地税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现了较大的提升,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当前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地税事业长远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现象

个别基层单位和少数干部对资产管理不重视,认为固定资产是大宗物品,只要购置了,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谁也不敢随便拿走,导致新购置、新调整的资产不及时登记明细账;每年清理中的盘盈盘亏资产不及时调账;报废、转让、借用给其他单位的资产不及时报告等情况时有发生。

(二)存在“重使用轻保养”现象

有的基层单位和个人对资产的维护保养缺乏主动性,认为资产是公有的,损坏了再买,缺乏对资产的及时维护和保养,导致资产常常“带病”工作,难以发挥最佳使用价值,甚至在关键时刻“卡脖子”、“掉链子”,影响正常工作。重使用轻保养,还导致了资产维修成本的大幅增加和资产使用年限的大幅缩减。

(三)存在“重功能轻效益”现象

个别基层单位和部门存在“多占多用,一味追全”的思想,盲目申请购置所谓价高质优且功能复杂的产品,而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率不高,不能物尽其用,出现资产闲置和浪费现象。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有的基层单位和部门缺少一些必要的办公设备,工作开展受到了限制,导致过剩与紧缺两种畸形现象并存。

(四)存在“重资金轻实物”现象

现在各单位都非常重视对资金的管理,各项预防措施做得相当到位,但对资产管理自身要求不高。如单位丢失了公款会立即引起重视,并及时报案处理,但丢失或损坏一两件价值不高的公用物资,往往发现时间滞后,而且大多采取不及时报告、拖延处理等方式,不按规定核销、不调整账面价值,造成的损失常常不能得到及时的赔偿。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地税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当前,山东省地税系统正在开展新一轮基层建设工作,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基层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引起各级地税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谈谈个人的思考和建议:

(一)树立“三种观念”,进一步增强管理意识

一是要树立资产就是资金的观念,克服“只管使用,淡化责任”的错误思想,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二是要树立盘活就是增效的观念,对各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用设备情况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资产使用效能进行认真调研,查找原因,把现有的财产盘活,变“死财产”为“活宝贝”,科学利用闲置资产,增强资产使用效率。三是要树立监督就是管理的观念,推行民主公开的监督管理机制,定期通报资产清查情况,将资产管理好、监督好、使用好。

(二)抓住“三个环节”,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

一是抓好固定资产处置环节。对达到报废年限的,或者虽未达到报废年限,但实际上已损坏无法修复的资产要按规定程序办理处置审批手续,及时销账。二是抓好固定资产调整环节。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变动、调拨要及时登记账卡,严格实行“谁使用、谁保管”的制度,对使用公物过程中发生被盗、丢失、毁损等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赔偿责任。三是抓好固定资产移交环节。对于因人事变动离开原岗位的职工及时督促其办理交接手续,避免管理和使用环节脱钩,保证资产账账、账实相符。

(三)夯实“三个基础”,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

一是夯实资产管理信息基础。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有关规定,定期整理资产账目、资产卡片、资产年报、资产调拨单等基础资料,按资产名称分类、分项编号,做到一物一号一卡;按“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维护保养”的原则,把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头,使每台(件、套)设备有专人保管,丢失损坏有人负责;建立固定资产保管、使用和维护保养管理卡,做到一物一卡管理到部门。同时,抓好数据备份工作。每个会计年度后,资产管理岗位人员应做好计算机系统中固定资产数据备份工作,将数据复制两份到光盘上,注明时间、内容、操作员姓名等,以防止光盘损坏数据丢失。二是夯实资产管理责任基础。基层资产管理部门要强化管理职能,要利用各种有效时机,有针对性开展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要转变管理观念,大胆管理,严格管理,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经常性、普遍性的问题,及时提出要求,落实整改,进行通报,切实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同时,要建立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为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制度,把资产管理纳入岗位责任制,纳入到量化考评工作中,将资产管理责任与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挂钩,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三是夯实资产管理队伍基础。在选人用人方面,要挑选思想基础好、责任心强、热爱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充实到基层资产管理队伍中去;要关心爱护资产管理岗位人员,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政治上经常进行交流和沟通,解决生活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提高从事本职岗位的热情;要加强培训教育,逐步提高基层资产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工作能力以及干好本职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