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最棒的女孩
32000100000084

第84章 剪纸是女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在所有的民间艺术里,剪纸艺术被称为“母性艺术”,因为剪纸的人大多是母亲,而且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创作。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在这里探讨剪纸艺术的深刻社会内涵,我们所要说的是剪纸对于女孩子成长的意义。

现在的幼儿园大多都开展了剪纸课,就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它是一种普遍意义的教育,似乎对女孩子没有更深的眷顾意义。其实不然,由于心理和生理造成的差异,女性的体验不同于男性。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民间的木版画,男性从事的比较多,而女性从事这方面的寥寥无几,主要是因为木版画需要刻,而且材质比较坚硬,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比较适合坚实有力的男性。而女性本身的柔弱性,决定了她们采用的都是一些纤细脆弱的材料——剪纸中的纸,刺绣用的针和线——这些材料的柔弱性,让她们感同身受,不由自主地要精心呵护它们,这就是一种女性的柔情。同时,由于是精心制作,剪纸等艺术里包含着女性的创作,是女性智慧的一种体现,使得世界多了一种不同于男性阳刚智慧的阴柔之美。

这样,我们就能够发现剪纸对于女孩子的教育意义,第一,和缝制衣服一样,可以呵护女性善良柔美的天性;第二,剪纸是一种美的创造,她不但可以提高女孩子的审美观,还可帮助女孩子开阔思维,能够不断去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第三,提高孩子的耐性,让孩子变得更细心。

那么,怎样教孩子剪纸、让孩子喜欢剪纸呢?下面为家长提供了几点参考意见:

第一,兴趣导入

有些幼儿园里会带领幼儿一同观看录像,片中民间剪纸大师剪出的栩栩如生的作品几乎能让孩子立刻心动。这时候,老师如果问:“小朋友们愿意学剪纸吗?”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高兴地说:“愿意!”父母在教给女儿剪纸时,也要用兴趣导入,让她看到剪纸艺术的神奇,增强她的探索欲望。如果母亲会剪纸最好,如果不会,也可以买来一些精美的剪纸,先让孩子去欣赏剪纸美。

第二,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技巧

比如,折叠方法,用剪刀的方法,即使不会剪纸的大人对于这些也能无师自通,你实在不会,可以买一些儿童剪纸画册,上面都会有方法和技巧。

第三,让孩子按照已有的花样进行剪纸活动

父母可以和女儿一起动手操作,这可以进一步提高她的学习兴趣。先剪几种简单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让女儿看,当她开始跃跃欲试的时候,向她传授剪贴窗花的技法。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幼儿发现折叠的层数越多,剪出来的效果越好。他们举一反三,越折越精,越剪越好,兴趣也越来越高。

第四,让孩子自己创作

很多父母拿一本剪纸绘画给孩子,让孩子按照样子去剪,这样在初级阶段可以,等到孩子已经能够熟练进行裁剪时,就要让孩子自己去创作,不要以为孩子小,不能创作,其实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要比成人强,因为她的思想还没有被固定模式束缚。

北京幸福幼儿园是这样做的:

老师先在玻璃板上涂上颜色,然后用竹签画上好看的动植物图案,再把竹签交给孩子,让孩子按照刷色,然后刻画,刻好后用投影仪投放影像,其效果与剪纸窗花相同。孩子们看了很开心,很快产生了构图创作的欲望。

如果家里没有这样的条件,父母可以让孩子从撕纸开始,即按照自己的想像,把一张纸撕成某种样子,可以先从简单的入手,让孩子自己在纸上画上图案,然后沿线撕,等到熟练之后,再抛开绘图,直接创作。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肯定女儿撕的形象,不断培养她的发散性思维,如问女儿撕出的形象还像什么,不断强化她头脑中的印象,增强她的创作欲望和创作能力。

如果幼儿园里本来就有剪纸课,那就更好了,父母只需要帮助孩子完成创作这一关就可以了,经常鼓励女儿进行剪纸创作,同时把孩子创作完成的作品悬挂起来,作为对她的一种奖赏,在客人来的时候,可以带着客人观看,激发孩子创作的欲望。总之,剪纸活动促进了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父母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倡让孩子剪纸,他认为:“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对于女孩子来说,剪纸可以让她变得更有耐心、更细心,还可以让女孩子更具审美情趣,也能提高女孩子美的创造力。剪纸简单方便易行、造价低廉,一把剪刀、一张彩纸,就能产生千变万化,在剪裁过程中又可使她获得有益的知识,丰富想像力,培养创造能力。所以开展剪纸活动,对女孩来说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