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最棒的女孩
32000100000042

第42章 引导女儿树立崇高而现实的理想

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

关于理想,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建立了理想,什么时候就开始了真正的人生。没有理想,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志向,生命就会失去方向。因此,对于处于生命成长阶段的女孩来说,更要重视引导她树立一个现实的、崇高的理想,以使她能够在生命的最初阶段,尽早开始“真正的人生”。

在女孩幼小的心灵中,是不乏理想的。她总是美好地憧憬着自己的未来,但这也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

据调查,现在孩子的理想模式呈多样化趋势。当老板、大官、主持人、歌星和体育明星是多数孩子心中的梦想。这是由于孩子的生活被电视、网络等媒体所“包围”,许多孩子把当主持人、歌星或体育明星当作自己的理想,因为“很风光”、“很气派”、“有鲜花和许多崇拜者”。至于当老板,孩子的想法也比较天真:“自己当老板多神气,一帮人由自己指挥,还不用每天起早上班,多自由。”

这种种现象表明,女孩树立理想是多么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她们只看到当明星、大官的风光,而不知其背后的艰辛;只知道当老板很气派很享受,却不知其所担负的责任与压力。要让女儿了解这些,需要父母的指导与教育。有时,甚至只是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点燃女儿理想的火花。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波兰是她的祖国。她的父母都是教师,尽管家境贫寒,但他们对于孩子们的教育却非常严格,而且很重视他们的理想教育。

玛丽六岁时就上学了。当时的波兰已被奥、俄等几个国家瓜分。华沙当时被划分为俄国的一部分,只准学校教俄语。但是,为了反抗俄国的占领,学校仍然偷偷教学生波兰语。学校里有个俄国督学,经常监视师生的一举一动。一天,俄国督学又来突击检查,玛丽班上正讲波兰语,他们听到消息,赶紧换上规定的俄语教材。督学来了之后,用怀疑的目光扫视着大家,然后气势汹汹地对老师说:“给我叫一个学生起来,我要考一考你们是不是真的在学俄文。”老师知道玛丽的记性最好,便把她叫了起来。果然,玛丽用流利的俄语回答了督学提出的所有问题。

这件事让年幼的玛丽很难过。回到家里,玛丽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安慰女儿说:“一个国家领土可以被侵占,民族尊严可能被扼杀,但人的知识是无法从记忆中掠去的。”看到女儿脸上显现几分喜色,父亲接着说道:“罗马用武力征服了希腊,但是希腊却用文化征服了罗马。”

玛丽深深记住了父亲的话,决心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便日后报效祖国。从此,她更加用功读书,在大学里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学业完成后,她本打算返回祖国为受奴役的波兰人民服务,但是,与法国年轻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的相识,改变了她的计划。此后她致力于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了两种放射性元素。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它们命名为“镭”和“钋”。因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

父亲的话,在年幼的玛丽心里种下了理想的种子。从此,“爱国”就成为她一生的主题。为此她刻苦学习,勇攀科学高峰,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父母在引导女儿树立理想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帮女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父母要让女儿了解,社会需要不同的劳动者,社会分工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既要鼓励女儿追求远大的职业理想,又要进行当一个普通劳动者也能为国家作贡献的教育,不能把当经理作为职业追求的最高目标,也不能把当工人视为职业的低层次,以此帮助女儿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和职业观。

第二,对女儿的理想不应简单给予否定和斥责

对女儿的任何想法,父母都不应简单给予否定和斥责。不要因为女儿想法的“幼稚”或不符合自己的“口味”而轻易去否认。不论是什么理想,父母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要恰当地告诉她实现这一理想必须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第三,引导女儿为理想而行动

首先,父母应告诉女儿,理想是高于现实的东西,美好的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经过努力,经过奋斗。其次,父母要告诉女儿,为实现理想应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教育女儿要把明天的理想与今天的学习、实践结合起来。再次,要告诉女儿,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只有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以顽强的毅力去冲破艰难和险阻,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理想是人生的风帆,父母应在女儿的豆蔻年华中,帮她尽早树立崇高而现实的理想,让她朝着远方航行。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要想让女儿拥有远大理想,父母就该是有理想、敢奋斗的人,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了。有些父母,浑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潜移默化的结果,孩子就容易以父母为镜,变得没有理想。同时,对于年幼的女孩,父母要把对孩子的期望调整到首先培养她的优良人格上,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她“考名牌大学”。对于年龄较大的女孩,父母要帮助她在面临复杂的现实环境时,学会选择。此外,父母还要为女孩提供向理想接近的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