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最棒的女孩
32000100000024

第24章 知足的女孩子心态最美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给孩子财富,不如给孩子一颗知足的心。

——教育格言

人最贵知足,所谓“知足者常乐”。可是在浮躁社会的大背景下,女孩子的心也变得漂浮不定,总想要得到更多。

其实,孩子的不知足往往都是大人造成的,一方面,如果父母对女儿总是有求必应的话,那么孩子就会变得贪得无厌;一方面,如果父母也总是不知足,这山望着那山高,那么孩子自然就难以知足。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时要能够给孩子传达“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不要让孩子形成不知足的坏毛病。

少儿频道曾经请几位家长讲述自己孩子的成长故事,其中一个母亲说了一段自己和女儿的对话。

这个女孩只有六岁,晚上必须要听一段妈妈讲的故事才能入睡。一天,妈妈讲故事接近尾声,这个小女孩忽然模仿着妈妈的声音说:“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是童话故事里最常用的结尾,因此,小女孩学完之后,母女俩都笑了。

笑过之后,小女孩问道:“妈妈,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太大了,妈妈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她想了想,然后回答道:“幸福就是不愁吃穿,每天都高高兴兴的。”没想到,小女儿又接着问道:“那漂亮阿姨穿得比你漂亮,住的房子比我们大,每天都在饭店吃饭,为什么她总是跟你说:烦死了!没意思!她为什么不幸福?”

小女孩口中的漂亮阿姨是妈妈的一位朋友,是个单身富姐儿,虽然衣食无忧,却总是觉得还不够。还没等妈妈想好怎样回答,这个小女孩又连珠炮似的继续提问:“前楼的哥哥,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那么喜欢他,为什么他还要离开家,不让人找到他呢?”女孩口中的这位“哥哥”是院内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因不能容忍爸爸高声地教训而离家出走,这也是一个不知道满足的例子。

于是,妈妈简短地对女儿解释说:“这位阿姨和这位哥哥都不懂得知足。没有看到自己就在幸福之中。”

“妈妈,我知道了,我很幸福,因为每天我都高高兴兴的,妈妈给我讲故事,爸爸带我去玩耍。”

妈妈不失时机地跟女儿说:“人要知足,知足常乐!”

其实,与大人相比,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是非常容易知足的。倒是我们成人,有钱的想要得到真爱,有家的又要追求辉煌,这山望着那山高;上班嫌累,赚钱嫌少,与朋友一起斤斤计较,这样的状态怎么会感到幸福呢?一旦把这样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就会让她走进浮躁的深渊,心里眼里都是无法达到的目标,弄得生活也沉重不堪。

下面为父母们提供了一些让孩子知足的方法,仅供父母参考。

第一,让女儿在比较中学会知足

所谓的比较就是让孩子看到还有很多人挣扎在贫困线上,而自己则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有一些专家给出了意见,就是让孩子接触“贫穷”、体验“贫穷”。

对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用枯燥的语言教育她知足效果并不佳,甚至父母用“忆苦思甜”的方式给孩子讲过去自己的痛苦对她也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采取让孩子直接接触“贫穷”的方式,在比较中让孩子看到自己身在幸福之中。

一个12岁的女孩,平日花钱如流水,小小年纪就好吃懒做、贪图安逸,在穿戴上和女同学互相攀比。父亲对此忧心如焚,于是就安排女儿到一个山里的朋友家去做调查,让她观察缺衣少食的人的日常生活。在山里,女孩第一次体味到了生活的艰辛,也知道了自己生活的优越,更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第二,在平时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

我们说过孩子的不知足通常都是大人传递给她的,娇生惯养的孩子当然会容易形成不知足的个性。而“延迟满足”则是一个让孩子改变的不错方法。

孩子的合理要求,除非急需,否则不一定全部立刻满足,要延缓时间,让孩子等着,盼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的忍耐力。有些家长把孩子惯得要吃什么立刻就得吃到口,要玩什么马上就得拿到手,成了丝毫不能控制自己感情的“任性公主”。

父母要知道,你能满足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不会迁就你的女儿,不会无限制地满足她,如果她不能从你这里学会满足,那么她在别的地方就会受挫,她可能会变得依赖性非常强,也可能变得心理极为阴暗,只要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即使不择手段也要得到,这样一来,“小公主”就会变成“小魔女”。因此,面对孩子的要求,父母要三思而后行。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正所谓知足者常乐,过分苛求自己或者过分苛求别人,都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不负责任。作为父母,我们要让女儿看到人生的美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懂得取舍,懂得放弃,懂得适可而止。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让女儿学会知足,父母首先要做知足常乐者。如果父母整天抱怨,工作不如意,生活不舒心,眼睛盯着别人的荣华富贵,嘴上敲打着自己的惨淡人生,那么,孩子又如何能够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满足呢?如果把这种不满足化作奋斗的动力还好,可是很多时候,这种不满足会衍化成嫉妒、抱怨,形成一种负面心态,这就阻碍了人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