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最棒的女孩
32000100000012

第12章 别拿“忙”做借口

儿童应该得到成人全部的爱,而不是成人忙于生活所残余的爱。

——蒙台梭利

“富养女儿”的核心不是金钱,所谓的教育投资不光指用财富打造女儿,还需要父母付出自己的精力,这是比财富更重要的东西,是“富养”的真正精髓所在,因为这样,即使是贫穷家庭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富养”的精神理念。

可是实际情况是,父母们总是给孩子安排一大堆的学习课程,比如舞蹈课、礼仪课……美其名曰是教育投资,却很少有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这样的教育不能称之为“富养”,尽管生活在富裕的环境中,但是孩子感受到的却是一个冰冷的世界,她感受到的关系也一个“冰河世纪网”——冷漠而又遥远。

世界各地对于“多陪陪孩子”的教育理念都非常重视。

美国有一个“餐桌文化”。

在各种社会、经济以及科技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美国人开始拿“忙碌”做借口忽略孩子。越来越多的父母同时外出工作使得全家很难聚在一起,就连坐在同一张饭桌前吃饭都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女孩子通常非常叛逆,不但不听父母的话,还会刻意去挑战社会规则,成为“女魔头”,令父母们头疼不已。

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这种状态开始发生改变。原来,美国的一所教育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一家人一起吃饭,对孩子的健康和成功都有很大益处。那些经常和父母共进晚餐的女孩子成功率比不和父母一起吃饭的女孩子高得多。几乎所有的家庭都认同研究人员的这一推测,到2005年时,这家调查机构发现:经常在晚上和孩子一起吃饭的父母人数增加了23%。与此同时,社会上叛逆的女孩子越来越少,成功的女孩子越来越多。

韩国有一个“书信沟通”。

韩国的父母很重视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无论工作多忙,身体多么疲惫,他们回到家里,总是尽量和孩子进行交流。如果父亲因为工作关系经常晚归,每次回家女儿都已经入睡,难以经常和女儿说更多的话,那么,父亲就会把自己想要对女儿说的话写在一张纸上,并郑重地把书信放到女儿的书桌上。如果女儿年纪小,不会看信,那么就由妈妈来帮助女儿读爸爸的心声,同时,这些女孩子们还在母亲的帮助下给父亲写回信。父亲每天根据女儿所写的内容再予以回复。就这样,不能经常见面的父女之间一直保持着书信沟通,不但增进了父女之间的感情,还丰富了女儿的写作水平。因为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只会在上面写着“爸爸早点回家”和“谢谢爸爸的挂念”之类的短句,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的字条渐渐地越来越长,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父亲进而有选择地针对其中的语句和所描述的事情给予褒奖或批评,告诉女儿哪些语句好,哪些思想好。就这样,父亲的教育反而比母亲的教育更有效,在青春期最叛逆的时候,女孩子不愿意听妈妈的唠叨,却对爸爸的意见非常重视。

英国的父母会抽时间与自己的女儿共处。

英国人比大多数其他欧洲国家的人工作时间要长一些,这意味着那些父母们花在家里与孩子共处的时间要少一些。于是,英国的教育专家呼吁:要抽时间和自己的女儿共进晚餐。大多数父母积极响应,即使工作再忙,也会挤时间陪陪自己的小女儿,让她享受与父母在一起的快乐。

……

全世界都已经对女儿的“陪”育重视起来,中国的父母也不能落后。要培养健康快乐的女孩,没有精神上的“陪”育,则很难达到目的。下面列了一些细节问题,父母们需要注意:

礼物不能替代你与她共处:不要试图以买礼物来补偿你不能和她在一起的过失;

和她一起玩,看她从事最喜欢的活动,或者你也加入进来,或者对她说:“当我洗车/给蔬菜刮皮的时候,我喜欢你跟我聊天”,等等;

花时间弄明白女儿的所思所想,听听最近她都在做些什么;

陪在女儿身边,安静共处的时间和活动精彩纷呈的共处时间一样宝贵;

实在没有时间,一定要履行去看望她的每一次承诺,定期和她保持联系。

总之,如果父母拿“忙”作为借口忽略了孩子,那么孩子就可能用静默来忽略自己的人生。这是教育最大的不幸。因此,不管如何“忙”,都要挤出时间,陪陪自己的女儿。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如果女孩子赖以依靠的人看起来不关心她们,她们就不会觉得自己被爱和可爱,不会觉得自己被信任和可以信任,不会觉得自己被他人尊重和值得他人尊重。唯有女孩子生命之中的重要成人花时间与她共处,给她以关注,她才会觉得被认可,进而建立起自我价值感。你全身心地关注你的女儿,满足她希望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时间里与你共处的需求,有助于她感到自信,觉得自己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