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健康生活(上)
31987800000243

第243章 家藏瓷器学问大

凡玩瓷刚入道者,一迷信书本图谱,二迷信专家。迷书者则按图索骥,得了一批宋代五大名窑、明清官窑器物,感觉特好,似乎天下藏瓷非我莫属。后被人点破,初不信,再后就是懊恼万分。找来专家点拨,终于分清了什么是老瓷器,一见老瓷就要,坛坛罐罐,堆了一铺底。等到明了这些瓷器垃圾与赝品并无二致时,方是玩瓷开始成熟了。如果说玩瓷者此时学费算交完了,那古陶瓷收藏也太容易了。

因为还有更大的“网”正朝你张着。当你的悟性和实践达到了一定程度,便开始小心翼翼地购些称得上精品的“老东西”了。这时候自然格外小心,一件上好东西,可不是刚入道时“赝品”官窑器三五百的价,更不是买明清草窑几十元了事,而是动辄成千上万元了。战战兢兢买了几件,请人掌眼,说是好东西,心里高兴得不得了,接着斗胆一而再、再而三又花大价钱购进一些“精品”。这回学费交大了,找人一掌眼,真品率不到20%,成千上万元扔水里,水泡儿都不起一个。大凡玩瓷者,都要经过交学费的三个阶段,俗称藏家“三坎”。等到这“三坎”过了,那就是精进了。

说到“专家”,其实也不要特别迷信。鉴定专家大致有三类,一类是“学院派”。那些研究院、博物馆、大学的教授学者,学问做了一辈子,但到地摊上,常常是一头雾水;第二类就是“横家”。即文物商店经营者,这些人对一些明清民间老瓷还颇有眼力,但对出土古瓷器往往大打折扣;还有一类专家,就是地地道道的集理论与实践为一身的鉴定家。他们的足迹遍布各大小窑口,过手官窑和民窑精品何止成千上万。所谓“断真者方能识假,识假者难以断真”,可见过手真品多者对付赝品自然不在话下。话又说回来,在高仿品充塞的今天,收藏古陶瓷,尤其是作为一般的民间藏家,大不必去迷信书本、专家。对于藏家手中的一些普通之物,何以要搬动“专家”?其实道理很简单,小学生的算术,最好的自然是小学老师,院士水平再高,对小学算术题也会一筹莫展。这叫做浪费资源。

真正“独具慧眼”者,是那些身经百战的“练家”,那些从地摊中“泡”出的民间收藏家。他们每天都面对真品、赝品。踩着“地雷阵”,在刀尖上舔血,练就了一双能断伪识赝的“火眼金睛”。他们通晓鉴定常识,了解作伪者的手段、心态,懂得出土物和传世品的界限。这些“练家”,实际上已正在成为新一代的博古通。

单从古瓷的价值上看,“练家”、藏家与专家的眼光自然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专家看重的是器物的时代特征、历史、文化、遗存地点的真实,当然亦有器物的代表性和稀有程度。而“练家”、藏家则来得更直接,看重器物的稀有、文化品位,尤其是经济价值。有的物件,博物馆当成宝贝,而收藏家则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