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的脂肪堆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肝脏与脂类的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脂肪肝则是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分泌二者之间不平衡所致。研究发现,引起这些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饮酒:长期饮酒是最常见的脂肪肝病因。肝中积存的脂肪以甘油三酯为主。
营养不平衡:缺乏蛋白质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食物中氨基酸含量的不平衡也是产生脂肪肝的原因,一般这种改变是可逆的,随着饮食的调整,肝内脂肪很快减少。
肥胖:轻度脂肪肝浸润可见于约半数的肥胖病人,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的发病率可高达61%~94%。肝内脂肪的堆积与体重成正比。另外肥胖病人常用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使蛋白质—热量失衡,也可加重脂肪肝的发生。一般来说,肥胖者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肝浸润亦减少或消失;反之,体重继续增加,则脂肪肝加重。
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脂肪肝发病率为21%~78%,平均50%。糖尿病人的脂肪肝发生机理随病型而异。一般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由于胰岛素缺乏,使脂肪的分解代谢增加,脂蛋白合成减少,产生高脂血症和脂肪肝。胰岛素治疗后可逆转。
皮质激素:激素代谢紊乱或接受大剂量皮质激素的病人,常可伴有中度到重度的肝脂肪浸润,原因考虑系脂肪组织转移脂肪酸增加所致。
药物、毒物的损伤:有些药物或毒物可引起脂肪肝,其发病机理大多是抑制肝内蛋白质的合成,或降低脂肪酸的氧化率,使肝内脂蛋白减少,甘油三酯增多,形成脂肪肝。最常见的药物是四环素,最常见的毒物为铅、银、汞、砷。
医生强调说,只要避免上述致病因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脂肪肝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得了脂肪肝后有何临床表现,如何治疗?
医生说,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一般与肝脏脂肪浸润的程度成正比。早期和轻度的脂肪肝病人无明显症状,而且肝细胞的脂肪化经治疗和饮食控制可恢复正常。但严重的脂肪肝会影响肝功能,从而使肝细胞纤维化而致肝硬化。临床表现以肝肿大最常见,可出现肝区不适、肝区痛、蜘蛛痣等,也有少数病人由此而转变为肝硬化,出现肝硬化的一系列症状,部分病例可出现脾肿大,一般在脂肪肝消除后,脾肿大亦可消失。
虽然绝大多数脂肪肝是可逆的,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因为脂肪肝可提示肝毒素作用、代谢紊乱以及疾病的存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合理饮食,尽量少食含动物脂肪的高胆固醇食物,多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各种氨基酸的食物,坚持锻炼,控制体重,有助于防止脂肪肝。祛除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各种因素,积极寻找引起脂肪肝的原发病并针对病因治疗,脂肪肝可治愈或减轻。服用必要的降脂药物亦是治疗脂肪肝的重要手段。如血脂康(降脂平稳,但长期使用可致转氨酶增高)、吉非罗齐(降脂以甘油三酯为主)、天晴甘平(用于脂肪肝伴有转氨酶增高者)等。
中医认为,脂肪肝病人常以湿、热、淤、痰为主要病因,治疗上应以清化湿热,开淤化痰为宜。方用降脂益肝汤:泽泻20~30克,生首乌15~20克,草决明15~20克,丹参15~20克,生山楂30克,黄精15~20克,虎杖15~20克,荷叶15克。水煎服,每日1剂,疗程为4个月。
医生提醒说,患有重度脂肪肝者,除了要改变生活方式外,都应该接受治疗,因为长期不治疗,可使肝内脂肪沉积而促进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