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会社交好办事
31880600000017

第17章 冷静地与上司相处

5.2.1 要成为领导的左膀右臂

不论有没有越级的上司做靠山,顶头上司始终是要时常相对的,而且他掌握着你的生命,是不能不认真对待的人。对待顶头上司的秘诀是:使上司感到不能缺少你。要让上司感到不能缺少你,有正道和邪道。从邪道来说,方法是垄断某些消息和资料,让上司要通过你才能了解周围和下边的情况。这样一来,你便成了上司的耳目,非你不成了。不过要使邪道成功,从长远来说,一定要有实际成绩和表现。因为从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没有一个人是真正不可缺少的。所以千万不能假戏真做,一个劲地自欺欺人。因此,还是得回到正道。任何下属的作用,都是帮助、协助上司达到其事业上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认同上司的事业目标和工作价值观。上司认为公司应快速增长,你不能认为要循序渐进;他认为语文文法十分重要,你写报告的文字就不能马虎。其次,要补他的死角位,他向外发展,你要守好大本营;他大刀阔斧,你要做些绣花功夫。这一套行得好,与上司相处才是如鱼得水。受到上司的轻视,甚至是一种忽略,这的确令人难堪,叫人鼓不起劲头。处于这种境地中的人,的确应审视一番,分析一番,采取一定的适当的方法与步骤——因为,领导的发现与重视,毕竟是重要的。

不过,你最好先搞清楚,你真的在领导心目中没有地位吗?真的受到忽略吗?也许,这只是一种幻觉。本来领导对你和其他人一样,并没有特别的厚此薄彼。可是,由于你要求太高,太急,过于敏感,而产生一种“领导唯独看不起我”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自我心理暗示与心理调整。心理上的自卑、多疑、敏感等不健康状况,会影响你的行为;而你的行为会影响到上级对你的看法。到那时,虚假的“受冷遇”也许就会变成真正的受冷遇了。

假如不能完成心理梦幻的自我解析,那么你不可能在从政生涯中取得成功。当然,不能排除真正的不受重视。此时,首先要很好地找到原因。你是否有能力堪当重任?你的精神面貌是否表现出坚定自信?你的作风举止是否表现出精明、干练?此刻的自我审视主要是:日常生活中你所塑造的形象如何?关键时刻你是否能做出成绩,显露才华?

5.2.2 关键时要“大智若愚”

无可否认的,上司的工作能力都相当强,然而,另一方面,他们的疑心病也很重。因为,在他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上,难免有一些人会背叛他,或是得了他的好处却不知报答……所以,久而久之,他们对别人都不太敢‘推心置腹’了。像这种人如果遇到比自己能力强的属下时,就会感到很不高兴。他们觉得属下永远比自己差一截,这样他们才会有成就感,因此,他们只会提拔能力比自己低的属下。然而,一旦发现属下的能力可能高于自己时,立刻会显得坐立不安,最后,就会对属下施加压力。因此,当你的才能高于上司时,不可过于锋芒毕露,以免引发上司的猜忌之心。领导和领导之间,顶头上司和间接领导之间,领导和下级之 间,有些工作上的矛盾是正常现象。如果你在这些矛盾冲突中,只对一方负责,就未免患了“近视眼”,这是典型的“短期行为”。在古代封建社会,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现象。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今天,当然是不正常的。但是,应注意的是,如果你陷于一种矛盾漩涡中不能自拔,不是妥善地、兼顾地去处理各种关系,而是“剃头的挑子一头热”,那么一旦情况发生了变化,你就会失去了自己的优越点。

追随一个无能的上司,并且还必须为他效劳,确实是件无趣的事,学不到半点东西,只是徒然浪费了宝贵的光阴。假使你的上司真是个一无是处的人,你所采取的最佳方法,就是表现恭顺,对之言听计从,为他建功,促使他早日晋升,这就是你脱离他的最佳方法。想摆脱无能的上司,另外一途就是自行申请调动其他部门。也许你的理由充足,但这不是良策。因为,你调动的动机,即使可隐瞒一时,最后总会以某种形式暴露出来。上司获悉后,觉得对自己的面子有损,必会反咬你一口,四处散播不利于你的谣言。况且,如果你对工作本身很满意,而只为了不喜欢上司的为人和处事作风,便轻率调职,就太划不来了。也许有人会突发奇想,以为上司无能,只要设法使他失去饭碗,不就了结了吗?如果身为部属的自己,不替上司弥补工作上的缺失,也不替他顶罪,反而向上级告发他,一次两次后,上级自会凋 查,最后,那位无能的上司终会被革职的。然而,事情并不如此单纯。能升任到上司的职位往往都有或多或少的背景,或具有某种你的能力所无法左右的因素。

举例来说,也许公司的首脑层中,就有你上司的亲戚,他就是你上司的守护神。如果你一手策划告发上司的行为,结果失败,届时要办理移交,卷铺盖走路的就变成你了。再说,假如你的计划成功,顺利逼走了你上司,那么,从此以后,你在公司同仁眼中就变成了职业杀手,大家对你敬鬼神而远之,没有人敢与你交往,也没有一位上司愿意接纳你。

5.2.3 不要成为领导的“跟屁虫”

领导之所以不愿意与部属关系太密切,首先,顾忌到别人的议论和看法。私人关系、私人感情超过了工作关系,那就会对领导产生不良的影响。其次,他担心你对他的家庭生活、思想感情,包括个人隐私过分了解,这样他就会降低威信。同时,任何领导在工作中都要讲究方法,讲究艺术,讲究一些措施和手段,如果你把一切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这些方法、措施和手段,就可能会失败。

和领导保持一定的距离,需要注意哪些呢?最重要的是:首先,保持工作上的沟通,信息上的沟通,一定感情上的沟通:但要注意千万不要窥视领导的家庭秘密、个人隐私。你可去了解上级在工作中的性格、作风和习惯,但对他个人生活中的某些习惯和特色则不必过多了解。和领导保持一定的距离,还应注意,了解领导的主要意图和主张,但不要事无巨细,了解他每一个行动步骤和方法措施的意图是什么。这样做会使他感到,你的眼睛太亮了,什么事都瞒不过你。这样他工作起来就会觉得很不方便。他是上级,你是下级,他当然有许多事情要向你保密。有一部分事情你只应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千万不要成为你的 领导的“显微镜”和“跟屁虫”。和领导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注意时间、场合、地点。有时在私下可谈得多一些,但在公开场合、在工作关系中,就应有所避讳,有所收敛。和领导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接受他对你的所有批评,可是也应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倾听他的所有意见,可是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要有所选择。也就是说,不要人云亦云。领导说一就是一,领导说二就是二,你毫无自己的主观判断和个性特色,如此,领导就会觉得你是一个十分听话、简单驯服的工具,对你可使用而不重用。与上司打交道时,必须时刻小心才是。当上司问你任何一个问题时,在你的脑际都要很快闪过一这类念头:他提问的真正“目的”何在?然后针对他的“目的”,具体地回答;而并非问什么都如实地回答。

第一招就是不要直言不讳,而是说你应该说的话。此时或许有人会老大不高兴地说,这样是否人品有问题?为什么不说真话?你难道没有看到教科书上都说,人不能说假话吗?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所谓的不要直言不讳,也并不是让你满口胡说八道。人家问你是财经大学毕业的吗,你求好心切,答成了清华大学,这当然是不可以的。但是接下来,当对方问你:“当初为什么先去当兵?”此时你就不要傻里傻气地回答:“因为考不上大学,只好去当兵。当兵回来有加分,所以考取了。”这未免太离谱了,那有人自揭疮疤的?这种问题是查无实据可以美化的,自然要美化一番。正确的答法:“当时生了一场重病,因此误了考试。而当兵的役期到了,病也好了,只得去当兵。”求生存时不拘小节,太拘小节不是活不下去,就是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