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口腔正畸治疗学
31690600000025

第25章 正畸矫治器和矫治技术概述(2)

(3)肌肉:下颌垂直向位置改变超过息止间隙,将产生两种力:弹力和肌肉被激活所产生的力。改变口周肌肉对牙齿、颌骨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时间。

5、结构 一般简单功能性矫治器的结构固位部分、连接部分与机械性活动矫治器相同。

(1)上颌斜面导板:适应于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病例。

(2)下颌前牙塑料联冠斜面导板矫治器:适应于矫治前牙反颌。

(3)前牙平面导板:适应于前牙深覆颌。附于上颌矫治器,位于上前牙腭侧。

(4)唇挡:前庭盾的变异,有两种类型:①活动式唇挡。位于前部上颌或下颌前庭沟内。后部插人圆管。②固定式唇挡。后部焊接在带环(或卡环)。

(5)前庭盾:位于口腔唇颊侧上下前庭处。将上下唇、颊肌的收缩力传递于前牙,用于破除呼吸、上牙弓前突等。

(三)Activator功能促动器

肌激动器(Activator)是Andresen设计。

1、适应证 适用于矫治安氏II类1分类、2分类、III类错颌,以及开糌畸形;但不适用于安氏I类的拥挤、上颌前突的病例。

2、构造

(1)构造:矫治器由上下颌基托连成一体而成,没有固位卡环,上颌尖牙之间附有一双曲唇弓。它与所有功能性矫治器一样都要改变下颌位置,使与颅面、上颌保持较为正常的关系,为牙、颌、颌、面发育提供较好的神经一肌肉环境。矫治器的基托在上颌覆盖整个腭盖,下颌延伸至口底,两者后部均达第一恒磨牙远中邻面区;基托前部呈塑料帽包住下前牙,其作用为防止下前牙垂直萌出及唇向倾斜。

(2)咬合重建:临床根据错颌情况设计需要将下颌定位于新的垂直向和水平向位置。下颌前移量一般为5mm,垂直咬合打开量一般在磨牙区为4mm,使II类磨牙关系改变为I类;若矢状方向严重不调者,下颌前移量7~8mm,垂直咬合打开量相应减小为2mm或4mm;如下颌前移为3~5mm,垂直咬合打开量适当增大为4~6mm;目的是使下颌下肌群和提下颌肌群所受牵拉剌激的总和保持在既能发挥矫治作用又能为患者所接受的范围。

3、作用原理 戴入矫治器后,下颌被固定在向前、向下的一个新位置上,肌群被牵拉而疲劳,反射性地拉下颌向后回到原来下颌姿势位,由于上领一矫治器一下颌已连为一个整体,此向后的力即可抑制上颌和上牙弓向前发育;如果调磨缓冲上前牙腭侧基托或唇弓再加力,那么上前牙就会向舌侧移动。如下前牙被塑料帽包压而后牙颌间无塑料阻挡,下颌肌群牵拉的收缩力有助于抑制下前牙的萌出和刺激后牙萌出,以纠正深覆颌,也有利于建立I类磨牙关系,同时也使矫治器得以固位。

4、临床使用及疗效

(1)由于其体积大,影响咀嚼和发音,一般仅在夜间戴用。

(2)大多数1周可适应。每4~6周复诊1次,每天戴用10~12h。

(3)一般在10~12个月后,前牙覆颌覆盖关系正常,后牙中性颌关系稳定。除了上切牙位置移动较多的患者外,治疗后一般可不用保持。

(四)Bionator生物调节器

Bionator功能性矫治器(生物调节器)由Balter设计,是一种调节舌位置,促进唇闭  合,改善牙弓形态和牙弓关系的功能性矫治器。

1、构造 该矫治器由基托、唇颊弓和腭弓所组成。具体构造如下。

(1)基托:覆盖下牙弓舌侧至两侧第一后磨牙远中,下切牙切缘无覆盖,上颌仅覆盖双尖牙和磨牙的腭侧,上下颌基托边缘各向龈延伸5mm,上颌前部无塑料覆盖,不影响公立。

(2)唇颊弓:用0.9mm直径的不镑钢丝弯制,上颌唇弓向远中延伸至两侧第一恒磨牙处形成一颊曲,再向近中折回,在尖牙和第一双尖牙之间进入腭侧基托内,颊曲挡住颊肌压力。

(3)腭弓:用1.2mm直径的不镑钢丝弯制,从上颌第一双尖牙的基托上缘引出,沿着腭盖的形状向远中做一椭圆形的曲,曲远端达腭中缝,相当于第一恒磨牙后缘,并且离开黏膜1~1.5mm以免压迫软组织。

2、咬合重建 建立咬合于切牙对刃颌关系,使上下唇能闭合。下颌前移量为4~5mm,后牙颌间距为2mm。如前牙覆盖过大者,分次前移,否则矫治器易脱位,患者也不愿接受。

3、原理 Baiter认为舌是口腔反射活动的中心,舌与唇颊肌的功能平衡对牙颌的发育有重要影响。n类错颌是舌位置靠后的结果,颈区受到干扰;呼吸受阻而口呼吸,吞咽异常。m类舌位置靠前,颈区发育过度。I类错颌是舌功能比颊肌功能弱,因此牙弓宽度不足、牙列拥挤。唇颊肌功能异常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因此设计了唇弓具有颊曲以阻挡颊肌的压力,腭弓用于引导舌的位置。下颌前移至切对切以引导唇的封闭。

4、类型 Baiter设计的矫治器有3种类型:①标准型。用于矫治II类1分类错颌。②ID类型:矫治下颔前突和所有舌前位。③开脸型:矫治前、后牙开颌。

(五)Frankel矫治器

Frankel矫治器又称功倉调节器(FunctionalRequlator,FR),是R Frankel于20世纪60年代设计的,70年代传入美国,经改进成为临床常用的功能性矫治器之一。

1、类型与适应证 FR有4种类型,用于纠正骨骼与肌肉的不平衡,它们分别用于矫正各种不同的错脸。

2.构造 该矫治器包括塑料和钢丝两部分。

(1)塑料部分:有颊盾(屏)、唇挡和下舌托,前两者遮挡住唇颊肌,使发育中的牙列免受异常口周肌功能的影响,下舌托的作用是使下颌保持在前伸的位置。

(2)钢丝部分:上颌有唇弓、尖牙曲、前腭弓、腭弓与颌支托;下颌有唇挡连接丝、舌挡连接丝、舌簧以及舌托加固丝颌支托放在上颌第一恒磨牙近、远中颊尖之间,可防止矫治器边缘压迫前庭沟,抑制上颌磨牙垂直萌出,而下颌磨牙可自由地向近中、颌面萌出,磨牙由II类关系转变为I类关系。尖牙曲用于引导尖牙萌出,扩展尖牙区,下舌簧防止下前牙过萌。

3.制作

(1)印模:印模清楚、准确;软组织不能有移位变形,应取功能性印模。

(2)咬合重建:II类错颌下颌前移量每次不超过3mm;垂直向打开3mm。使上、下中线一致。

(3)颊屏、唇挡和舌托往往用自凝塑料制成,为操作方便,可先形成舌托,结固后再做唇挡,最后形成两侧的颊屏。事先应辅蜡缓冲,形成颊屏前,应将上下颌缓冲的蜡片相连,表面处理光滑,防止塑料进入脸面,使颊屏内侧平整。

4、原理 FR矫治器主要作用部位在口腔前庭区,它用颊盾、唇挡遮挡住唇、颊肌;使发育中的牙列免受异常口周肌肉的影响;使牙弓、颌骨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最大限度地发育。

5、临床应用 初戴时不要过多调磨矫治器边缘,应有足够的时间让矫治器定位,并等待组织反应。复诊时应特别注意反应情况,进行相应的修改、调磨。开始2周每日戴2小时,以后逐渐增加戴用时间,第4周后应整个白天均戴,至第2个月做到日夜戴用。此后每4~6周复诊1次,戴用3个月后出现疗效,磨牙关系在6~9个月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