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31629000000062

第62章 成为专家型的教师(2)

教师应该树立主动教研的意识,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长期不间断地开展教研活动是每个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是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与提高自身价值的必由之路。每位教师都应主动地、能动地成为教育科研的主人。

过程意识

很多人认为教育科研只有那些高级教育专家才能出成果,或者认为不关自己的事情。其实这都是误导。教育科研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实践经验总结与升华的过程。树立过程意识,打破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让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是对教育科研的正确认识。

创新意识

开拓创新能力是教师科研能力发展到成熟阶段后达到的一种高级境界。只有创新才是教育向前发展的动力。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说过:“不上课就不是教师,不做科研就不是好教师!”足见教育研究对教师的意义之重大。教育科研理论的生成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具体的应用。从事教育科研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提高的过程。是研究就需要学习,就会有困惑,有困惑才有研究的价值。当困惑明朗时,我们的科研能力也就随之提高,教学水平也就芝麻开花节节高。

3.学识最渊博的老师也应是最谦虚求教的学生

教师的神圣是不允许任何人去亵渎的神圣,但是这种神圣却不是教师的主观行为,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知识的培养。

学生能原谅老师严厉刻板,却无法忍受教师的无知。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对老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手里就要有一桶水。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一桶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需要了。一位良师足以让学生回味一生;一个庸师足以让学生评判一生。每一位学生都希望结交德艺双馨的老师,他们对老师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甚至挑剔的。教师的才气将直接决定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信任度、影响力。

但是现在有许多老师仍然满足于两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手段陈旧,一味地向学生脑中灌溉知识,却忽视了对“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也淡化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潜移默化作用。

专家型教师之所以能成为教师群体中的佼佼者,关键在于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认为,专家型教师所具有的三个共同特点中,第一个就是关于知识,即专家型教师具有“专家一样的知识”。这种知识能让专家型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更多的策略和技巧来解决问题。

专家型教师较一般教师猎涉了更加齐全的门类和更加丰富的知识,同时他们知识掌握的程度也更占优势。比如,专家型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概念间的联系,提供恰当且多样的表征并与学生建立积极和有意义的对话;相反,一些知识贫乏的教师就只能“把学科知识表征为一系列静态和平淡无味的事实,常常给出不恰当的举例和类比,并倾向于强调课堂作业和以常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是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也常常因过多使用规则而引发误解”等等。

因此教师应转变知识观。这里所说的知识观是对知识性质的看法,它对人的知识素养起着根本的制约和影响作用。知识观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新的知识观是新的时代的产物。只有确立新的知识观,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素养以及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等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需要。

知识观的转变决定着教师的知识素养能否适应新的时代需要,决定着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认为知识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中立性,自然会要求学生以理解、记忆为主去接受知识;而一旦教师认识到了知识的文化性、境域性和价值性,就能更多地指导学生在质疑、探究中学习并努力吸收造新的知识。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专家型知识”呢?

(1)知识结构要合理

什么样的知识才能被称为“像专家一样的知识水平”?

一些人认为专家型知识应当包括“内容知识——有关所授学科内容的知识”、“教育学知识——怎样进行教学的知识”和“有关特定内容的教育学知识——怎样对所教的具体内容进行教学的知识”等三种。

教师的主体性知识

教师的主体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某门学科教学所特有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所教学科的知识内容、学科架构、发展脉络、学科理念和学科特色等,这是教师教书育人必备的业务素质,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保证。教师如果缺乏学科专业知识,就如建造大厦少了砖瓦一般,教学过程就无法进行。课程改革的实施也就无从谈起。教师只有具备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能力,才有可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真正能手,否则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也就无威信可言了。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和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正说明了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教师的一般性文化知识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的进步加快,知识不断更新,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对于教师来说,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就显得尤为迫切和现实。因此,教师在力求专业知识不断“爬坡”、“登高”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艺术等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修养的培养,有意识地实行科学整合,实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整体优化。

所谓“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因此,现代教师只有勤奋广泛地学习,建立起既精深又广博的知识结构,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通、一专多能、主精辅熟的“通才”,教学才能博采众长,旁征博引,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给学生以“复合维生素”,产生综合效应。否则,拘于一隅,只是孤立地研究和精通专业却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根本不可能的。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育这项复杂而又有规律的科学面前,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靠盲目勤苦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现代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教师只有懂得了教育规律,了解学生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其预见性和科学性,克服盲目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工作中就会像在黑暗中走路一样。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具有的关于客观现实的背景知识。这类知识主要来自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鲜活经验的累积。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一旦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这就更要求教师要勇于实践、勤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积累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并以自身的实践性知识优化整合主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一般性文化知识,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教师自身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实现更大的发展。

总的来说,现代教师的知识结构并非线性,也不是平面的,而是复合型的。几种知识结构相互渗透、共同作用并形成现代教师的知识容量。

(2)要灵活运用各种知识

教师的知识是由各种知识组合而成,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恰恰相反,它们是有机的整体。不同教师在专业知识的整合程度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专家型教师显然更善于组织知识,他们头脑中各种知识的整合程度比起一般教师来要高得多。

专家型教师不但可以将他所知道的与教学相关的多个领域的知识重新构建为包括所教学科、学习者、课程、情境、教学方法以及其他课程内容等知识的整体,并能将之以脚本、命题、结构和图式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他们还具备很多使教学得以发生的社会和政治背景知识以及有助于达到有价值的目的但又不容易被传递的缄默知识。因此专家型老师与一般老师相比,其知识量更丰富,而且组织情况更好。它能够形成按层次组成的体系,并将知识进行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