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生物防治蔬果作物病虫害
31624500000060

第60章 如何防治柑橘疮痂病?

柑橘疮痂病,又名“癞头疤”。病原体属半知菌亚门,痂圆孢属。叶片受害初期产生油渍状黄褐色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大为蜡黄色。后病斑木栓化并隆起,多向叶背突而叶面凹陷,成瘤状或圆锥状疮痂,似牛角或漏斗状。早期受害严重的新梢叶片常焦枯脱落。天气潮湿时病斑有一层粉红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有时多个病斑集合在一起,使叶片畸形扭曲。新梢受害变得短小扭曲。花瓣受害很快脱落。幼果在花谢后不久即发病,产生褐色小斑,后扩大为黄褐色圆锥形木栓化瘤状突起,引起早期落果。受害较迟的果实多数发育不良,表面粗糙,果小、皮厚、味酸,有的变为畸形果。

柑橘疮痂病广泛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柑橘产区,是影响柑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

在4月初初发病时喷施农抗120的3300倍液或50%多菌灵,都能达到十分理想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