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生物防治蔬果作物病虫害
31624500000053

第53章 如何防治枣缩果病?

枣缩果病,又名枣腰病。属细菌病害。发病后枣果如水烫状,进而出现暗红色无光泽的斑点,边缘清晰。有的病果果梗有浅褐色条纹,排列整齐。果肉浅褐色,海绵状坏死,坏死组织逐渐向果肉深层延伸,有苦味。以后病部失去光泽变暗褐色。病果逐渐干缩、凹陷,果皮皱缩。病果常早落。

风雨作用使果面摩擦出伤痕是细菌侵入枣果的重要途径,虫害咬伤果实也易使细菌入侵。细菌进入枣果3天,外果皮出现淡黄色病斑,边缘浸润无明显界限。在放大镜下可看到针刺状赤褐色小点,进而外果皮呈现暗红色无光泽病斑。剖开果皮,果肉呈淡黄色,进而变为深黄褐色,组织解体坏死,果肉味苦。不同枣品种感病程度不同。灰枣、木枣、灵枣易感病,九月青、齐头白、马牙枣、鸡心枣抗病性较强。

目前常采用的防治方法是:根据当年气候条件决定防治时期,一般年份于7月底或8月初喷第一次药,隔7~10天再喷药1~2次,用药品种为:链霉素70~140单位/毫升,或卡那霉素140单位/毫升,或土霉素140~210单位/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