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生物防治蔬果作物病虫害
31624500000047

第47章 如何防治枣镰翅小卷蛾?

枣镰翅小卷蛾,又名枣粘虫、枣实蛾。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成虫体长6~7毫米,翅展13~15毫米。越冬代体灰褐色,夏秋各代黄褐色。触角丝状,复眼暗绿色。前翅顶角尖伸,下缘弯曲成镰刀状,翅前缘有黑褐色短斜纹10余条,自翅基部有2条深褐色纵纹伸向外缘。外缘色略深,密生细长缘毛。后翅暗灰色,缘毛较长。足黄色,跗节具黑褐色环纹。

枣粘虫发生于我国各枣产区。幼虫食害嫩芽、嫩叶、花蕾、幼果,后期吐丝将果叶粘合在一起,严重影响枣的产量和质量,还危害酸枣。第一代幼虫正值枣树发芽期,取食新芽和嫩叶;第二代幼虫发生于枣树开花期,幼虫食害叶、花蕾和幼果,严重影响坐果率;第三代幼虫发生在枣果着色期,除食害枣叶外,还吐丝粘合叶、果,啃食果皮,蛀入果内绕核取食果肉,并排出虫粪,引起大量落果。常用生物防治措施有:

(1)使用性信息素诱捕。在成虫羽化期,每公顷挂水碗式诱捕器45个,诱杀雄蛾,卷叶率降低77%,幼虫数减少84.3%。若用迷向法防止雄蛾交配,则每株需用1500微克性信息素,迷向率在60%~95%。

(2)利用苏云金杆菌制剂。在幼虫孵化盛期,喷洒苏云金杆菌、青虫菌、杀螟杆菌制剂100~200倍液,杀死低龄幼虫。

(3)释放松毛虫赤阪蜂。枣粘虫第二代成虫产卵盛期6月中旬,每株放赤眼蜂700~750头,同时在田间集团式放蜂,每株放蜂3000~7000头,平均寄生率为88%。试验表明,赤眼蜂迁移力弱,应采取每株放蜂的方法,不但放蜂总量减少,而且效果好,经济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