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生物防治蔬果作物病虫害
31624500000004

第4章 如何防治苹小卷叶蛾?

苹小卷叶蛾,又名棉褐带卷蛾、苹小黄卷蛾、远东苹果小卷蛾、茶小卷叶蛾。属鳞翅目,卷叶蛾科。成虫体长6~9毫米,翅展15~22毫米,全体黄褐色,休止时呈钟形。雄蛾前缘有缘褶,翅面有3条褐色斜带,近翅基带上窄下宽,在后缘1/3处呈弧形,中带由前缘中部斜向后缘分叉伸向臀角,呈“h”形,端带自前缘近1/4处斜向外缘中部,上宽下窄,后翅淡褐色。

苹小卷叶蛾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寄主很广,可危害苹果、梨、山楂、桃、李、杏、梅、樱桃、枇杷、柑橘、柿、石榴、棉花、茶、榆、杨、刺槐、丁香等30余种植物。幼虫缀叶食害叶片、芽、花,将数叶连缀一起啃食成筛网孔,影响光合作用。幼虫还可啃食果皮,使果实表面形成不规则的坑洼,引起腐烂,严重影响果品质量。防治方法主要有:

(1)利用性信息素。每公顷果园挂水碗式诱捕器5~10个,诱捕器间隔100米。每天捞出诱捕到的蛾子并踏死。定期换、加水,1个月换1次诱芯。当蛾子数剧增时为成虫羽化高峰,5~10天后即为卵孵化高峰,可据此指导防治工作。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捕杀雄蛾,每公顷果园挂诱捕器80个,诱捕器间距5米,可大量杀伤雄蛾,防治效果与喷4次杀虫剂效果相近。

(2)利用白僵菌。每亩喷0.5千克白僵菌菌粉,可以收到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利用该菌对1龄幼虫处理,14天内全部死亡,但对4龄幼虫的僵死率只有21.4%。因此,要抓住1~2龄幼虫期和湿润的气候(低湿干旱防治效果差)。田间自然感病率5%左右。

(3)利用颗粒体病毒。在苹小卷叶蛾卵孵化期和2~3龄幼虫期,每亩喷2.44~4.44克AGPV罹病尸体粗提制品,可以杀灭80%以上的害虫。

(4)释放赤眼蜂。拟澳赤眼蜂在苹小卷叶蛾第一、二代产卵期,每次每亩放蜂1.8万~2万头,隔5天放蜂1次,每代放蜂3~4次。应选择晴天放蜂,卵卡上用塑料纸制成护卵器,以免卵卡被日晒雨淋。第一代卵寄生率90%,第二代卵寄生率97%,虫果率可控制在3%左右。

(5)利用天敌。苹小卷叶蛾自然天敌有50余种,其中网皱革腹茧蜂和黄长距茧蜂为主要寄生蜂。①网皱革腹茧蜂是卵~幼虫寄生蜂,该蜂产卵于寄生卵内,被寄生幼虫初期无明显症状,至末龄时,寄生蜂幼虫迅速发育,食尽寄主组织仅留体壳,然后另结白茧。此蜂还可寄生于桃蛀果蛾、黄斑长翅卷叶蛾、云杉黄卷叶蛾等。②黄长距茧蜂产卵于寄生幼虫体内,在寄生幼虫老龄前脱离寄主。6月中下旬发生第一代成虫,7月中旬至8月下旬又发生成虫。寄主有苹小卷叶蛾、苹果卷叶蛾、苹褐卷叶蛾等。寄生率12.8%~7.2%。是苹小卷叶蛾重要天敌。只要苹果园不喷广谱杀虫剂,保护自然天敌,即可控制苹小卷叶蛾危害,虫果率在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