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生物防治蔬果作物病虫害
31624500000032

第32章 如何防治梨锈病?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羊胡子。叶片受害时,在叶正面形成橙黄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形成直径4~8毫米的大圆形斑,表面密生橙黄色针头大小粒点,即性孢子器。新梢受害后病部稍肿起,病斑密生性孢子器,后在病斑生长出锈子器,病部凹陷、龟裂,新梢和苗木受害处常枯死,刮风时易折断。幼果受害,初期果面出现许多橙色斑点,病部生长停滞,形成畸形果。果柄受害初期肿大,后干枯,引起落果。

梨锈病菌以多年生菌丝在桧柏嫩枝病组织上形成菌瘿越冬,大量在针叶叶腋越冬,不形成菌瘿,翌年2~3月份形成冬孢子角。梨树自展叶期开始至展叶后20天,叶片组织嫩,易感染,梨锈病没有夏孢子,对梨不能重复侵染。主要防治方法有:

(1)清除越冬寄主。有条件的地方,在梨园周围2.5~5千米不要栽植桧柏、刺柏等越冬寄主树木。

(2)栽植抗病品种。在无法清除越冬寄主时,要栽植西洋梨、康德梨、晚三吉、博多青、开桦梨等抗病品种。

(3)利用梨锈病重寄生菌。梨锈病重寄生菌在自然条件下以分生孢子在寄生部越冬,经150天后孢子萌发率为29.5%。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孢子萌发形成芽管经性子器口和锈子器侵入,完成侵入最短时间10小时,在14℃~21℃条件下,潜育期7~12天。在梨锈病发生期,重寄生菌可发生多次再侵入。性孢子成熟期,隔日喷重寄生菌孢子悬浮液4次,4月下旬寄生率27.24%,6月上旬和8月上旬寄生率分别达到63.42%和62.3%。对性子器喷重寄生菌孢子液,7月中旬寄生率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