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生物防治蔬果作物病虫害
31624500000020

第20章 如何防治草履蚧?

草履蚧,又名草鞋蚧。属同翅目,硕蚧科。雌成虫体长10~12毫米,椭圆形而扁,体背稍隆起,体边缘及腹面枯黄色,足及触角黑色。体被有细毛和一层薄的白色蜡粉。雄成虫体长4~5毫米,头、胸部黑色,前翅灰黑色,腹部紫红色。复眼大,触角10节,第三至九节各节都有两处收缢成3个球形,其上轮生刚毛,腹末有两对根状突起。

草履蚧分布于我国各果树区,危害梨、苹果、桃、李、柿、核桃、板栗、柑橘、桑及杨树和泡桐。若虫群集嫩芽刺吸汁液,致使芽失水萎蔫,严重时树体枯死。

目前主要利用红环瓢虫进行防治,具体方法为:在田间采集带红环瓢虫的枝条,在草履蚧发生区挂放。挂放成虫最佳时间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幼虫最佳释放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每点释放瓢虫量至少100头以上,这样种群增殖快,向外扩展速度快,定居成功率可达100%。如果草履蚧密度过低,只有0.05头/平方厘米时,定居率仅为17.6%。释放成虫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大面积推广难度大。人工转移幼虫的办法比较经济、简便,有利于大面积推广,释放1年后草履蚧的虫口密度可控制在1.2头/平方厘米以下,2年可控制在0.01头/平方厘米以下,可达到持续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