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探索生命的奥秘
31355100000005

第5章 生命的起源(3)

我认为,高度同源并不等于同一种病毒,有些事物从表面上看很相似,但实质上确有不同的地方。SARS病毒是侵犯人体的呼吸道,说明这种病毒善于宿住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而果子狸携带的冠状病毒则可能不善于宿住在氧气充分的环境里,这可能就是两者在本质上的区别。

据调查,有2例SARS患者在发病前几个月未接触过任何野生动物,也未接触过SARS病人,如果要说SARS病毒是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们凡是遇到同类病情的病人时,头脑一定要保持清醒。首先要看这个病人有无传染性,然后再看其传染源来自何处。如果这个病人没有传染性,又没有明显的传染源,那么最好不要诊断为SARS病人,因为一般情况下PCR试验假阳性率太高,这不能作为诊断SARS病人的主要依据,否则将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004年3月23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公布,经卫生部专家组复核,安徽省发现一例SARS确诊病例和一例疑似病例,北京在3月22日报告一例疑似病例确诊,并新增一名疑似病例。当时,安徽医科大学的一名女硕士研究生,于2004年3月7日至3月22日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形态实验室学习。她在学习期间,由于实验室里的SARS病毒的泄漏而被感染,与她同一个实验室里的一名男性工作人员也被感染上SARS病毒。期间与他们密切接触者中有6名被感染上SARS病毒。

北京这次出现的几例SARS病人的诊断依据很充分,具有明显的传染源和传染性,PCR试验也呈阳性反应。其传染源均来自实验室。实验室里有最适合SARS病毒生长的条件,温度比较恒定,SARS病毒不易发生变异,所以SARS病毒仍然保持了一定的传染性。不过,2004年3月份,北京市的天气晴朗,阳光照射很强,可以有效地阻止SARS病毒的传播,不会造成规模性的流行。

2002年冬季,广东及周边地区爆发了SARS大流行,并且迅速传播到了国内外的许多地区。到2003年6月中旬,这场SARS的大流行基本结束。

在2003年8月和2003年12月初,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某实验室里的SARS病毒泄漏,当时有个别工作人员感染上了SARS病毒,由于当时天气比较晴朗,阳光照射很强,SARS病毒的传播途径容易被阻断,再加上人们预防SARS病毒已经有了经验,所以这次SARS病毒未造成一定的传播。在2003年12月至2004年1月份,广东地区先后出现了6例SARS病例,但这6例SARS病人的所有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均没有被传染上SARS病毒,这说明,这批SARS病毒没有传染性。与此相反,2004年3月初北京某实验室里的SARS病毒的泄漏,因其具有传染性,因而被感染上的2名科研人员又迅速传染给了6名密切接触者。

以上事例说明,SARS病毒的存活与气候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在夏秋季阳光强烈照射时,SARS病毒由于不适应这种气候变化,就会迅速发生变异,其毒性变弱,直到最后死亡,所以这时的SARS病毒是不会传播给身边的人;当在冬季阴雨天气时,由于SARS病毒比较适合这种气候环境,仍保持有一定的毒性,这就容易传染给身边的人。

SARS是一种医学科学中的新生事物,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一个认识、了解并战胜它的过程。

SARS病毒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分子,存在于自然界的空气中,它肯定要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只要我们对大自然的一切事物感兴趣,善于思考,善于分析,我们就会对自然界里的各种事物包括SARS病毒有所认识。经过近一年多的时间,我在SARS这方面的探讨、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同时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类在征服自然界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人类的实践经验和人们的探索精神,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探索禽流感之谜

2003年底至2004年春季,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这次禽流感的流行,不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而且也给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禽流感流行的几个月内,亚洲地区约有1.5亿只以上禽鸟因病大量死亡,造成经济损失高达30亿美元以上。自2004年至现在(2007年),禽流感在世界发生的频率十分惊人,几乎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每年都有发生,亚洲地区几乎无一幸免,甚至扩大到了俄罗斯、罗马尼亚、德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世界银行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粮农组织机构估算,若全球禽流感疫情持续1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800亿美元,由于无法估计全球性疫情出现的时间和严重程度,这一数字尚为保守估计。中国的经济遭到重创,损失额估计在280亿~870亿美元之间,相当于中国GDP的1.7~2.5之间。

禽流感的发生在世界上已有很长的历史了,但是这些禽流感病毒到底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又是怎样传播给人类的呢?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探索,一直试图要解开这个谜,但至今未能解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日新月异,我们有责任在这个新的世纪里解开这个谜,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为世界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在2003年12月份,韩国首先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在随后的几个月的时间里,越南、泰国、中国等国家相继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

在2003年冬季,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为反常的气候:我国北方有许多地区没下过一场雪,南方一些地区的雨量明显减少,这与2002年冬季的气候截然相反(在2002年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大雪、多雨、潮湿的寒冬气候),南方某地区连续预报了41次森林火险。既然2002年冬季的反常气候与SARS病毒起源有关,那么,禽流感病毒的产生也应该与2003年冬季的反常气候有关。

一般来讲,冬季该冷不冷,就容易发生各种病毒和细菌的泛滥,这次禽流感出现时,正好亚洲地区出现了历史变化,这两者不可能没有联系。因此,在有了揭开SARS之谜的基础上,再结合科研人员作出的相关试验,经过多方面的分析,还是容易揭开这个禽流感之谜的。禽流感病毒与SARS病毒有相似之处,都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又都是病毒。不同的是,SARS病毒主要攻击人类,而禽流感病毒主要攻击禽类。我们只要对SARS病毒的起源有了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认识禽流感病毒的起源就容易多了。

1.3.1 禽流感病毒的起源

禽流感病毒的起源与SARS病毒的起源很相似,都是起源于极为反常的气候环境,禽流感病毒并非全部通过鸟类传播,而是在各自的鸡舍里自然产生的。2003年冬季,我国以及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少雪、少雨、干燥的暖冬天气。在2003年冬季,禽流感病毒最早出现于韩国某一地区,以后逐渐在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了禽流感病毒流行。我认为,2003年冬季的极为反常的暖冬气候变化,才是引起禽流感病毒产生的根本原因。道理很简单,自然界的反常气候变化必然会影响到鸡舍里的气温,而鸡舍里的气温过高且又不通风,正好适合于禽流感病毒的生成条件。所以,自然界中禽流感病毒的无机物就会被这种环境所激活,这种被激活了的禽流感病毒的无机物就会逐渐地发展成为生命即禽流感病毒。

既然禽流感病毒的产生与反常气候变化有关,那么不可能只影响到韩国的某一地区,在亚洲国家的大部分地区肯定也会受到影响,许多鸡舍里都会出现同样的气温,都会出现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和SARS病毒的出现也是如此,也是在各个国家和地区自然形成的,不一定全靠鸟类传播。如果硬说禽流感病毒是通过鸟类传播到其他国家的,那是片面的。

许多科学家一直认为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鸟类,其实这种解释是很勉强的,其理由如下。

各个国家的养鸡厂封闭比较严密,鸟类不易接近,禽流感病毒也不易传播到鸡舍里。如果鸟类能携带此种病毒,那么这种鸟首先会发病,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感染病毒的鸟飞不多远就会死去。韩国距离其他国家路程遥远,仅靠鸟类传播此种病毒很难让人理解。

对于整个自然界来说,应该把人类与微生物看作一样的生命,只不过是人类的体积比微生物大些而已。人类的祖先及其他某些动物都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身上有一种灵敏的感觉器官。能躲过恶劣的气候变化,能避免各种食肉动物的攻击,而且又能捕捉到食物。身上逐渐建立起一种预防气候变化的体系,所以会顽强地生存下来。然而有些生命因不能适应气候的变化会死灭绝,有些生命是在不断地产生和消失,如苍蝇、蚊子等,每当到了夏季时它们就自然地产生了,当到了冬季时它们就会自然死亡。痢疾杆菌也是如此。禽流感病毒要求的气候条件则更高些,适合于在特别反常的气候条件下生存。这种反常的气候对于人类是反常的,但对于禽流感病毒则是最适宜的气候。SARS病毒则要求的气候条件更高,它们是在2002年冬季历史上罕见的极为反常气候条件下和某些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下产生出来的一种病毒。由于禽流感病毒和SARS病毒最不能适应气候环境的变化,所以每当季节一发生变化,它们因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死亡灭绝。

禽流感病毒和SARS病毒看起来很可怕,其实它们只是一种很脆弱的生命,它们最不适应气候环境的变化,当季节一发生变化,它们就不能适应气候变化并且逐渐死亡。事实上到了2004年4月至5月份,禽流感流行就已经逐渐过去,这些证明了我的观点的正确性。

在2005年深秋和入冬初,亚洲一些地区又出现了暖秋和暖冬现象,这与2003年冬季和春季出现的暖冬、暖春现象很相似。由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几年世界上某些国家和地区很容易出现暖冬、暖春、暖秋天气,很容易给禽流感病毒的生成创造最适宜的环境。在2006年春季、秋季、冬季和2007年春季,亚洲某些国家和地区频繁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给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人们应该逐渐认识到,在暖秋、暖冬或暖春时极容易发生禽流感病毒流行,人们应当根据这一客观规律,对禽流感病毒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1.3.2 禽流感病毒怎样传播给人类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所导致的鸡传染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类。近几年以来,在全球常出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为H5N1型,传染性很强,经常造成许多国家的鸡大批大批的死亡,并且常常传染给鸭、鹅及鸟类,甚至传染给人类,或在人群之间也有传播的病例。禽流感的出现对人类的健康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因此,人们要认清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禽群之间的传播主要依靠水平传播,如空气、粪便、饲料和水等。健康的禽类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发病。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从数小时至数天,最长时间可达21天。

人一旦感染上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后,症状与感染上了SARS很相似,主要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经过大量资料发现,人们只有在近距离或密切接触时,才容易感染上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近距离或密切接触者常为养鸡人员、屠宰人员和吃病鸡人员,他们在拔鸡生毛、开鸡肚的过程中很容易吸入一定量的禽流感病毒,很容易被感染。近几年以来,在亚洲印尼、越南、泰国、印度、缅甸、中国等许多的国家,已有133人被感染上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截止到2005年底,已有69人死亡),他们都是近距离或密切接触病鸡的人,而且多数是在拔鸡毛、开鸡肚的过程中被感染上禽流感病毒的。

但人们吃熟透的禽肉是不会被传染禽流感病毒的,因为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当加热到56℃并持续30分钟时,病毒就会丧失活性,如果加热到65℃至70℃时,只要几分钟时间病毒即丧失活性。所以人们对熟透的禽肉根本不用担心。

鸡为什么大批大批的被传染上禽流感病毒的呢?原因有三:第一,鸡舍里的鸡群较密集,很容易造成近距离和密切接触传播;第二,鸡舍里一般较封闭,通气不畅(一些禽流感专家称,禽流感病毒是靠飞鸟传播过来的,人们为了防止飞鸟将禽流病毒传播到鸡舍,所以许多鸡舍比较封闭)造成鸡舍里的禽流感病毒浓度过高,容易形成禽流感病毒在鸡舍里大范围的传播;第三,鸡的抵抗力可能相对较弱,因为鸡舍里鸡的生长周期只有3~4个月,鸡体内的防御体系可能不健全,鸡很容易遭受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侵袭。

鸭、鹅、鸟类等为什么也被传染上禽流感病毒呢?有些鸡舍里的病鸡在外面可能没有完全土埋,有个别地方可能没有把病鸡按规定处理好,或者有些鸡舍里病鸡的粪便、污物等扔到野外,结果导致鸭、鹅、鸟类等有机会与病鸡以及其粪便、污物等近距离接触或密切接触,最终导致被传染上禽流感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