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教我们学处事
31323400000078

第78章 炮击金门 打而不登 断而不死

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推行仇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生社会主义政权的战争和侵略政策。1950年发动了侵朝战争,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占我国领土台湾,并积极策动台湾蒋介石国民党残余势力伺机“反攻大陆”,妄图扼杀新中国于摇篮,以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狂妄野心。

在非常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面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英勇的中国人民,1953年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50年代还稳重而巧妙地处理了美蒋反动派挑起的一次又一次台湾海峡危机。举世瞩目的“炮击金门”事件,特别是第二次“炮击金门”,新中国取得了政治、军事、外交总体战的全面胜利。毛泽东等新中国领导人高屋建瓴、运筹帷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正确地指导这场复杂的斗争,在外交史上更是传为佳话。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以中朝人民胜利、美帝国主义失败而告终。美国人极不服气,转而重点经营台湾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加强了对台湾的军事控制。

为了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决定,毛泽东和周恩来并作了许多外交努力。但美帝国主义不顾中国的警告,更以武力相威胁,阻止中国解放台湾,猖狂到了极点。

毛泽东等一面谴责美国的侵略行径,一面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4年9月3日奉命炮击金门。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帝国主义强加于我们头上的侵略战争,我们将坚决将它顶回去。霎时间,福建前线万炮齐发,惩罚侵略与罪恶的炮弹烧红了天空,纷纷落向金门。美蒋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两名美国顾问当场毙命,这就是第一次“炮击金门”。

美国人不敢贸然向金门增兵,力主放弃金门、马祖,但蒋介石不干,从而使美蒋之间的矛盾开始突出。

为打击美国的侵略气焰,毛泽东巧妙地运用声东击西之计,趁美蒋把注意力集中于金、马之际,经过周密准备,于1954年11月1日突袭浙东海面大陈岛,又于1955年1月18日闪击大陈岛外围的一江山岛。

炮击金门,闪击大陈、一江山岛,显示了中国人民与美国侵略者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决心。1955年夏,美国被迫和中国就和平解放台湾问题进行谈判。至此,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解除。

此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建议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统一中国。

然而,美国和台湾当局对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和平倡议置若罔闻,反而制造紧张局势。为了严惩美蒋的嚣张气焰,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第二次炮击金门、马祖,给蒋介石集团以惩罚性打击。

1958年8月23日那天,金门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增兵金门的国民党军队的运输舰遭到沉重打击,军队伤亡600余人。金门的炮声打乱了美国的阵脚,紧急向台湾地区大量增兵。中国政府坚决予以反击,继续炮击金门。当台湾海峡出现美蒋联合舰队时,毛泽东、周恩来等又指示:只打联合舰队中的国民党军队,并且日夜放零炮,使敌人不得安宁。

美国的武力威胁没有奏效,又散布从金门、马祖撤出的舆论,阴谋故伎重演,制造“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针对美国以金门、马祖换台湾、澎湖列岛的新阴谋,10月3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大胆设想:让台湾军队继续留在金门、马祖,使美国背上这个包袱。10月6日,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表了毛泽东起草的《告台湾同胞书》,宣布自10月6日1时起,停止炮击7天,允许蒋军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并强调,解放台湾是国共关系,是中国的内政。美侵台、澎与台湾海峡,是中美两国的问题,应由两国举行谈判解决。10月3日,经过慎重研究,毛泽东又毅然决定对金门的炮击再停两周,并警告杜勒斯(美国国务卿)之流不应插手中国内战。

与此同时,毛泽东让正在大陆采访的新加坡《南洋商报》驻香港记者曹聚仁转告蒋介石父子:只要能抵制美国,我们赞成蒋保住金、马的方针。如蒋撤出金、马,人心动摇,很可能垮,只要不和美国搞在一起,台、澎、金、马要整个回来,金、马部队不要起义,因此台湾抗美就是立功,希望台湾的小三角(指蒋介石、陈诚和蒋经国)团结起来。

气急败坏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和国防部长麦克尔罗伊到台湾给蒋施压,以海峡两岸事实上已经“停火”为借口,下令美军护航,帮助蒋介石从金、马撤军,其险恶用意是趁机制造“两个中国”。

针对美国的新挑衅活动,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奉命于10月20日起,广播通知两遍后恢复炮击金门,以示惩罚。

这样,炮击金门的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以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为主,打打谈谈,打打停停,半打半停,在海峡两岸相互隔绝的情况下,这是传达政治信息的有效方式。

毛泽东、周恩来注意到杜勒斯、蒋介石几次谈话的区别和台、美报纸评论的明显不同,指示《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直指美蒋争吵,揭露美国的阴谋,点明蒋介石也不赞成“两个中国”。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方针仍是“打而不登,断而不死”,以利于支持蒋介石抗美。我们索性宣布只是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打也是小打小闹。后来毛泽东进一步指示,只要不以美国人护航,逢单日也不一定打炮。从此,炮击金门成了纯粹的政治仗。

11月初,美国大选在即,毛泽东又建议,于11月2日即双日不打,广播通知后于11月3日大打一天,以影响美国大选,同时使蒋军得到拒绝撤兵的口实。

其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又指示,金门炮击不仅双日不打,就是单日打炮,也不打阵地和居民点,只打到海滩上,后来又发展到每逢年节,对金门炮击停止三天。

在中国的沉重打击和世界舆论的愤怒声讨下,美国被迫于1958年12月10日宣布从台湾海峡地区撤出部分海、空军。至此,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告一段落。

1955年第一次炮击金门,将美国逼到谈判桌上来,1958年第二次炮击金门,两岸领导人达成默契,共同抗美,美国被迫从台海地区撤军。这是继朝鲜战争和日内瓦会议中美两次较量后又一次重大较量。两次炮击金门,既猛烈,又漂亮,军事、政治、外交、统战等多方面巧妙结合,打掉了美国的侵略气焰,有力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坚决反对美国企图在台湾海峡划线、制造“两个中国”的原则立场,打出了中国人民的浩然正气,也打出了中国政府对台湾军民的殷切关怀。炮击金门,尤其是1958年10月后,军事打击变成了纯粹的政治仗,也成为中、美、台三方之间一种特殊的对话方式,堪为世界外交史上的奇观。

在处理50年代台湾海峡危机、炮击金门事件上,毛泽东,以及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娴熟地运用坚定原则性与高度灵活性巧妙结合的外交策略,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成竹在胸,胜券在握,最终取得了军事上、政治上、外交上的全面胜利,长期以来在世界政坛上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