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教我们学处事
31323400000049

第49章 哀兵必胜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积极从事工人运动,从1922年下半年到1923年初先后领导发动安源路矿、粤汉铁路、水口山铅锌矿和长沙泥木工人等一系列的大罢工,掀起了湖南工人运动的高潮。1922年9月安源路矿17000的大罢工是这次湖南工人运动的起点,也是毛泽东领导工人运动旗开得胜的第一次大战斗。这次大罢工从酝酿、发动到斗争的胜利,都是他亲自参加和领导的。毛泽东在领导罢工过程中非常注意宣传鼓动作用,提出了“哀兵必胜”的策略。

江西萍乡的安源煤矿和湖南株洲到萍乡的株萍铁路,合称安源路矿,共有工人17000人。由于株洲同长沙已有铁路相通,它同长沙的联系比同江西省会南昌要方便得多,所以由湖南党组织领导,是湖南党组织领导范围内的最大工矿企业。早在1920年11月,毛泽东就到过安源考察,注意到这里的工人所受的残酷剥削。他们每天劳动十二甚至十四五个小时,工资低得不够活命,还时常拖欠不发。矿井根本没有安全设施,不断出现伤亡事故。

1921年冬,安源路矿一些工人写信给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请求派人到安源帮助并指导一切。书记部派时任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的毛泽东前往。他两次到安源,后一次带了李立三一同前往。他下到又黑又脏的煤井,同工人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疾苦,号召他们应该团结起来,同老板们做斗争,争取自己的利益。通过考察,毛泽东认为这是一个蕴藏着无限潜力的工人运动的处女地,决定把这里作为发展中国工人运动的基本立足点。年底,他派李立三到安源开展工作,以后又陆续派刘少奇、蒋先云、黄静源、毛泽民等到安源工作。

毛泽东指示李立三等人要以合法形式开展工人运动,力求先站稳脚跟。他告诉李立三要利用当时社会上时兴的平民教育运动,开办工人补习学校,发现和培养骨干。李立三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利用办平民教育的名义,巧妙地取得了萍乡县知事的支持,于1922年1月,建立了安源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安源路矿俱乐部,取得了合法地位。1922年“五一”劳动节这天,安源工人举行了声势较大的示威活动。

5月中旬,毛泽东第四次来到安源、召开中共安源路矿支部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当听到“五一”游行喊的口号中有“中国共产党万岁”时,他告诫大家,一定要稳当。一下把共产党公开出去,要是反共派向你们要共产党怎么办?有人就会害怕。在复杂的环境中,对敌斗争要胆大心细,有勇有谋,要讲究斗争策略。他强调还要争取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同情,争取社会舆论的支持。

此后,工人俱乐部十分注意斗争策略,采取创办“消费合作社”的方式,把俱乐部活动同工人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使加入俱乐部的工友增加了许多。

9月初,毛泽东第五次来安源,和蒋先云、朱少连等人分析安源斗争形势,一致认为罢工时机已经成熟,接着又召开党支部会议,研究罢工方案。

由于粤汉路正处在准备大罢工的紧张时刻,以及湘区党其他急迫工作,毛泽东不能留在安源亲自指挥罢工。他回到长沙后,派刘少奇到安源协助工作。在罢工的前一天,毛泽东又给安源的党组织写去一封指示信,提出“哀兵必胜”的策略,指出一定要以最打动人心的口号,鼓励全体工人做义无反顾的斗争;同时再三强调,必须争取社会上最广泛的同情,以孤立敌人。9月14日,罢工开始,全矿区张贴了最醒目的标语:“先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他们发表了罢工宣言,宣言简短有力,完全是用工人自己的语言写的:

“各界的父老兄弟姐妹们呵!请你们看:我们的工作何等的苦呵!我们的工钱何等的少呵!我们时时受人家的打骂,是何等丧失人格呵!我们所受的压迫已经到了极点。所以我们要‘改良待遇’、‘增加工资’、‘组织团体——俱乐部’。”

“现在我们的团体被人造谣破坏;我们的工钱当局积欠不发,我们已再三向当局要求,迄今没有圆满答复,社会上简直没有我们说话的地方呵!”

“我们要命!我们要饭吃!现在我们饿着了!我们的命要不成了!我们于死中求活,迫不得已以罢工为最后的手段。我们要求的条件下面另附。”

“我们要求的条件是极正当的,我们死也要达到目的。我们不作工,不过是死!我们照从前一样做工,做人家的牛马,比死还要痛苦些,我们誓以死力对待,大家严守秩序,坚持到底!”

“各界的父老兄弟姐妹们呵!我们罢工是受压迫太重,完全出于自动,与政治、军事问题不发生关系的呵!请您们一致援助!我们两万多人饿着肚子在这里等着呵!”

宣言提出了十七项要求,主要是承认工人俱乐部的合法权利,保证工人的礼拜休息,病、丧、婚假和因公伤亡等福利权利,以及职工、工头等不得殴打工人、改良生活待遇,增加工资等。

罢工当天,工人们都看到了罢工宣言和十七条要求。几天后,长沙的报纸也刊登了安源罢工的消息以及这个宣言与条件的全文。

俱乐部的宣传工作在争取罢工胜利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连前来镇压罢工的不少士兵也改变了态度,同情起罢工工人了。

在领导安源工人罢工过程中,毛泽东从当时的工人实际水平和社会现实出发,提出“哀兵必胜”的策略,充分利用宣传舆论的作用,调动了工人们的积极性,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舆论的支持,为罢工胜利争取了广大的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