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教我们学处事
31323400000034

第34章 我不该发那么大脾气

毛泽东和身边工作人员相处很好,像对待自己的儿女那样亲切,在他们面前没有任何主席的架子。在休息时间,毛泽东常和他们侃大山,无话不说。他不止一次地说过,工作人员来他身边工作,他是充满感激的,每当有新来的同志,他总会利用闲聊或散步的时机问问他(她)的姓名、籍贯和工作经历以及习不习惯等,主动拉近与新同志的心理距离。每逢有同志调离,他总提出合影留念,心理感情上总舍不得分别。

但是,毛泽东也对工作人员发过脾气。毛泽东的办公习惯,是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工作人员能看到毛泽东吃顿“正经饭”和香香甜甜睡个觉,那是欢天喜地、求之不得的事。毛泽东自己对睡眠也很看重,每次要服安眠药才能入睡。但这时如果被惊醒,那定会有脾气的,若在睡梦中惊醒,谁都会有脾气的,何况毛泽东通常是通宵达旦地办公呢?但火气一出后,毛泽东总后悔不该发脾气,让对方难受,感到高度紧张,有时主动协调、消气,并不无故怪罪值班人员。生活中卫士等人一时办错了事,毛泽东也不会横加指责,首先作自我批评,一起改进工作,所以毛泽东和工作人员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工作关系十分融洽。

那是著名的三大战役前夕,毛泽东倾注全部精力来指挥全国战争,准备与国民党数百万军队进行大决战,因而时常几天不出办公室的门。卫士见他不分昼夜地阅电文、查地图,心里很焦急,一时又没有什么办法让他睡觉或拉他出门散散步。

一次,毛泽东又是两天三夜没合眼,旭日东升的时候,他终于躺上床准备休息了。值班卫士李连成马上走过去,为他轻轻按摩双腿,先后给他吃了三次安眠药,慢慢地,毛泽东终于放松神经,微微入睡了。

当时正是夏天,为了既可遮光又可通风,卧室里窗户上的绒布窗帘已经取下来,只有一个木质的百叶窗。可是李连成一时疏忽,没有在毛泽东入睡前关上百叶窗。这时候一道阳光刺目地直射进来,光束不要多久就会照到毛泽东身上。李连成屏住呼吸,蹑手蹑脚地、一点一点地放下百叶窗。突然,百叶窗滚落下来,如同平地一声惊雷,把刚刚入睡的毛泽东惊醒了。“哪个?怎么回事?”

“说啊,怎么回事?”毛泽东从床上坐起身来,愤怒焦躁溢于言表。

“我,我关窗……”李连成自知差事办糟了,心里十分紧张。

“你蠢!早干什么去了?出去?你不要在这里值班了,你给我站着去!”

卫士长李银桥知道后,感到事关重大,毛泽东不轻易发火。主席也太辛苦了,他马上赶到毛泽东卧室,他知道,再叫毛泽东上床睡觉已毫无意义,短时间里他是没有办法入睡了的。

于是,李银桥开始替他梳头,消除疲劳。毛泽东微闭双眼,虽然怒气未消,但焦躁的心情已明显缓解。李银桥经常用篦子替他梳头,毛泽东很乐意,他说篦头是一种很好的按摩,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又可以消除疲劳,还可以看文件,办公、休息两不误。

不知过了多久,毛泽东终于心平气和,他对李银桥说:“好了,你去吧,叫小李进来。”

李连成回到毛泽东卧室,刚一开口认错,毛泽东马上说:“你难,我也难。你有点小错,我的错比你大。我不该发那么大脾气。”

“是我工作没做好,影响主席休息……”李连成还在自我批评。

“委屈你了,你也莫怪我了。我也是人么,有点脾气的人,我们要互相体谅。”毛泽东继续安抚对方。

两三天没睡觉,刚睡下又被惊醒,发了大脾气,但火气一消,又能和和气气、平平静静地作自我批评,消除对方的心理疙瘩,这就是毛泽东的性格。

据卫士阎长林回忆,1949年5月,毛泽东刚从香山搬进中南海丰泽园不久,为睡觉被惊醒,毛泽东也生气了。

毛泽东工作到很晚刚到卧室睡下不久,院子里为他安装澡盆的工人,在施工中不小心将水管砸在洗澡盆上,当啷一声响,把他惊醒了。本来毛泽东睡下后,哨兵即告诉工人停工,可工人们说马上就完工了,结果影响了他睡觉。

毛泽东穿着睡衣走到院里,大声对哨兵说:“你知道我睡觉了,你们还弄那么大声音把我惊醒,你给我立正站着!”

毛泽东生气了,哨兵一句话没说,只有立正站着。

“好吧,你就在这里站着,等我起床后你才能走。”毛泽东说完回卧室去了。

这时,阎长林听到人家报告,赶到毛泽东住的院子里。这里充满了紧张的空气,大家都很惶恐,也后悔把毛泽东惊醒了。

毛泽东在里屋朝外看了看,见哨兵还在院里立正站着,又不忍心,说:“你不要站着了,回去吧。你要写检讨,为什么知道我睡觉了,还弄这么大的声音?”

阎长林一方面向警卫处作了详细汇报,一方面又召集警卫班开会,作了认真的总结和自我批评,随后就去向毛泽东汇报。惊醒后,毛泽东是不可能再睡了,他也从不向警卫人员发那么大脾气。他笑了笑说:“让我休息好了,我也就没有意见了。你向大家解释一下,工作中有缺点,改了就好,不要记在心里,不要影响工作……”

还有一次,毛泽东在广州开会后小住几天。有一天,他突然提出到长江游泳,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罗瑞卿等人坚决不同意,因为长江正涨洪水,浪高流急,毛泽东提议派一卫士亲自去长江看看是否能游。这位卫士忠厚老实,他也不赞成毛泽东在这种天气里去游长江,他到武汉等地调查,认为不能下水游泳,回去汇报毛泽东。毛泽东问他:“你下水游过了吗?”

“没有。”这位卫士实事求是地回答。

“那你怎么知道不能游泳?你不要在这里工作了,你回去吧。”毛泽东一边说着,一边挥了挥手,又派人去武汉试水去了。

事后,毛泽东对身边工作人员说,那位同志其实是个好人,我不该让他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毛泽东也是“有点脾气的人”,并且我们不难看出,毛泽东是一个个性很强的人,他对身边工作人员也不止一次地生过气,但那不过是一种严肃的批评和教育。事后毛泽东又总是主动作自我批评,说自己也是“有点脾气的人”,要求身边的同志“互相体谅”。作为照顾毛泽东生活起居的工作人员也是一心想把工作做得最好,但年轻人办事有时不尽如人意,甚至一时疏忽办砸了事,他们心中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自责感,忐忑不安,对于这些,毛泽东当然是心中有数的。毛泽东处事体谅工作人员的感受,更不会伤害人,每次事后都自己带头作自我批评,赢得了身边同志的敬重和爱戴。他们都褒扬毛泽东的为人处世,有的同志称他“像慈父一般”,背后亲切地称呼他“老头子”或“主公”,大家就像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家庭里。现在毛泽东虽然辞世多年了,但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人,回忆起和毛泽东工作生活在一起的日子,总称赞他能体贴人,善解人意,完全平等,丝毫没有主席的架子,令人无限怀念。

毛泽东和身边工作人员政治上完全平等,他常说,我们都是为人民服务,只是分工的不同。可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就不同,喜欢指手划脚下达命令,事情弄糟了,不主动承担责任,缺点、错误都是别人的;有好事来了,都揽在自己身上。如此处理事情,既不利于团结同志,也不利于改进工作。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作风,毛泽东拥有至高无上的权位,也能和一个普通工作人员讲自我批评,不能不说是自觉地保持党的优良作风,是从搞好工作的大局出发,不计个人恩怨的大家风格。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因工作的需要频繁地调动,但并没有因个人恩怨改变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虽然调离了,留下的是毛泽东与工作人员之间深厚笃实的、甚至是恋恋不舍的纯朴感情。毛泽东个人性格中不能说十全十美,没有点滴的缺点,相反,他也是有点脾气的人,有强烈的个性,这是无可厚非的,这并不影响、事实上也并未影响工作人员与他平等共事和真诚合作。

对照毛泽东办事过程中的优良的自我批评作风,我们的干部更应当着力提高自身素养,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