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教我们学处事
31323400000117

第117章 与警卫员订约

毛泽东不愧为真正的伟人。他平等待人,从不摆架子,以势压人。即使是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是如此。警卫员李银桥因不愿到他身边工作,毛泽东就与他订了君子之约,留下了一段充分表现领袖情怀的佳话。

李银桥是河北省安平县人,1938年,11岁的他便参加了八路军,做特务员(勤务员)、警卫员、卫士。1947年2月,他担任周恩来的卫士。他机灵,善解人意。毛泽东见了很喜欢,他便从周恩来那里要来了李银桥。到主席身边当卫士,本是一件让人求之不得的好事,可李银桥并不乐意。

那是1947年8月的一天,正值转战陕北最困难的时候,中央纵队参谋长叶子龙、副参谋长汪东兴找李银桥谈话:“调你到主席身边当卫士,”“因为过去你一直干这工作,有经验。”李银桥低下头,没表态。他心里想:组织上选我给主席当卫士,本不足怪。可是与我同年当兵的人有些已是营、团级干部。毛主席是个重感情的人,给他当卫士,可别想去部队了。叶子龙见他没作声,便问:“怎么样,有意见吗?芽”李银桥便吞吞吐吐地说:“不行呀,我不想去,干这工作太长了。”“当然,组织决定我服从……”当天,李银桥来到了毛泽东身边,冒着雨随毛泽东下山、过河,后边有敌人的数万追兵,枪炮声大作。这样行军一天,夜宿杨家园子。

毛泽东看见李银桥闷闷不乐的样子,就特意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啊?选”李银桥立正回答:“报告,我叫李银桥。”“银桥。为什么不叫金桥?芽”主席打趣地问。银桥硬邦邦地答道:“金子太贵了,我叫不起。”“你很有自知之明么?选”毛泽东关切地问:“怎么样,愿意到我这里工作吗?”李银桥低声说:“不愿意。”

空气沉默了。这实在是出乎毛泽东的意料之外。毛泽东是很喜欢李银桥的,可他从不强人所难,他知道强扭的瓜不甜。过了一会,主席说话了:“嗯,你能讲真话,这很好。我喜欢你讲真话。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愿意在我这里工作?芽”李银桥见主席没生气,便说出了心里话:“我干太久了。从38年参军,我一直当特务员,当勤务员,我想到部队去。”毛泽东沉吟了一下,说:“嗯,三八式,当卫士,进步是慢了些。就这一个原因吗?芽还有没有别的原因?芽”李银桥不好意思地说:“没有了,我一直想到部队去……如果到主席这里来,怎么好刚来就提出走?芽”毛泽东笑了,问:“你怎么知道我会不放你走?芽”李银桥过了好半天才说:“主席……恋旧?芽”毛泽东挺感兴趣地问道:“你听谁说我恋旧。”李银桥这下胆大了,说:“反正我知道。骑过的老马,有好马也不换。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笔砚、茶缸,一用就习惯,就有感情,再有了多好的也不换。就比如你手中的这根柳木棍……我可是大活人呢,主席用惯了还肯放吗?”

听了这话,毛泽东哈哈地大笑起来。末了,他说:“小鬼,什么时候把我研究了一番?嗯,可是我喜欢你呢,想要你来呢,怎么办?总得有一个人妥协。”李银桥有点不甘心地说:“那就只好我妥协了。”主席认真地说:“不能太委屈你,我们双方都作一些妥协。大道理不讲不行。你到我这里来,我们只是分工不同,都是为人民服务。可是光讲大道理也不行。三八式,当我的卫士,地位够高,职务太低。我给你安个长,作我的卫士组的组长。”

这时,毛泽东别出心裁地想出了个借用的办法,他和李银桥订了个口头约定,说:“半年,你帮我半年忙,算是借用,你看行不行?”“行。”李银桥高兴地答道。李银桥是个机灵人,他很快熟悉了主席的性格特点,善于理解主席意图。要茶、要饭、要书、要笔,甚至见不见客,只要主席递个眼色他就知道怎么办,有时甚至连眼色也不用递他就把事办好了。毛泽东几次满意地对他说:“我们很合得来,你是善于发现规律的人。”

毛泽东是个有心人。1948年2月19日,半年约定期满了,毛泽东在杨家沟对李银桥试探说:“半年,整好半年……你,不想走吗?芽”银桥心里矛盾,但讲真话:“想走……如果主席……”主席果断地说:“不,咱们有约在先。我不食言,你可以走了。”李银桥很感动,他机灵地说:“主席已经同意我走,那么,以前订的约算是结束了。如果需要,我们还可以定约。”毛泽东笑了:“好,那好。我们重新定约。半年,你再帮我半年,看我打败胡宗南。”

按照毛泽东的部署,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在二三月间于宜川歼灭胡宗南3万人,击毙敌29军军长刘戡。从此,陕北战场形势获得了根本的好转。1948年8月,毛泽东在西柏坡对银桥说:“又到日子了。我想再借用你半年,看我彻底打败蒋介石。”主席又第三次与银桥订约了。不过这次情况变了。银桥真心地说:“主席,不用再借了,我不想走了。我愿意随你一辈子。”

李根桥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警卫人员,甚至近乎不敬地不愿到主席身边工作,但毛泽东仍平等相待,尊重他的意愿。我们不能不为他这种伟大的人格而赞叹。

1962年,毛泽东考虑到李银桥的前途问题,忍痛地让李银桥离开了。组织宣布决定的那天,银桥站在主席床头哭了,主席也落泪了。银桥抽泣着:“当初我不愿来,你借我来。我现在不愿走,你又撵我走。你这不是难为我吗?芽”主席也流着泪:“我也舍不得你走啊。我和我的孩子,一年见不上几次面,只有我们是朝夕相处,你们比我的孩子还亲。可是,我得为你的前途着想,我不能误你的前途。卫士长,地位够高,可也只是团级干部,职务低了。”就这样,李银桥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毛泽东的身边,去天津赴任了。行前,毛泽东请他全家一起照了相,并为他写了《长征》一诗,签了名,以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