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教我们学处事
31323400000104

第104章 关心群众痛痒 体恤战士健康

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他当上国家领导人后,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群众疾苦,体恤百姓生活,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水平,小到一位老乡、一位战士的身体健康,他无不关心挂念。

在旧中国,中国人民的卫生健康水平很低,平均寿命不到40岁,老百姓缺医少药,经常被一些并不严重的疾病折磨致死。对此毛泽东因为他的父母深受其害而深有体会。他父亲毛顺生、母亲文七妹均因伤寒、淋巴腺炎等常见小病,50出头即不治身亡。这些都促使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事业,为天下穷苦人打天下,以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面貌。

解放后,毛泽东对人民的卫生事业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从街道卫生状况的改善,到区域传染病的防治,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大众卫生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50年代中期,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一度危害群众身体健康。毛泽东授意中央成立专门机构领导血吸虫病防治工作。1958年6月,毛泽东听到江西人民在两年后消灭了血吸虫病的消息后,浮想联翩,极度激奋,以致夜不能寐,写成《送瘟神》二首,充分肯定疾病防治工作的成就,歌颂人民卫生健康水平的提高,字里行间充满兴奋之情。

据他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关怀备至,事迹感人至深。身边同志住院,毛泽东经常派人去看望、安慰他们,以言词鼓励他们与病魔作斗争,询问他们有什么困难,为他们提供治病、养病的方便,还派人送钱送米,解决生活困难。毛泽东的警卫员王宇清和专车司机朱德魁两同志至今难忘,是毛主席帮助他们“死里逃生”,是主席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

朱德魁,1958年到1964年期间,担任毛泽东的专车司机。据他回忆,那是1964年的早春季节,毛泽东外出视察,他开车送走毛泽东后,自己就病倒了,在北大医院检查后,是慢性肝炎,已经相当严重了。当时的条件下,并没有什么特效药治疗肝炎,这简直是宣布了一个人的死刑。

当时医院的床位还不足,虽是顽症,病人又不可等死,只有临时加个床位,安顿下来。可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三四个月住下来,病情并不见好转。

9月份,毛泽东外巡达半年之久,回到北京,他了解到朱德魁的病情后,立即予以重视。他先派自己的护士长吴旭君和保健医生李志馁到医院看望,转致问候,说,“好好休息,不要紧张,听大夫的话,一定要配合治疗”,等等,并转送上300元钱,嘱他增加些营养。

朱德魁当时月工资只有30多元,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负担很重,毛泽东资助他300元钱,数目可不小啊!

由于病情不见好转,在9月底,在毛泽东的关照下,朱德魁转到北京第二传染病医院急诊室进行特别护理。当时,他吃不下,睡不着,只靠点滴吊瓶维持生命。急救室和太平间只有一墙之隔,每次医院里死了人,都要从急救室门口经过,停放太平间。死者亲属的哭泣声,吊唁者的喧哗声和杂乱的脚步声,弄得朱德魁心情很沉重,总在琢磨自己也离死期不远了,情绪极度低落。毛泽东了解情况后,除派身边人员到医院看望他以外,并亲笔赠诗以表安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朱德魁在北京第二传染病医院住了一年多,做过三次穿刺,效果都不明显。毛泽东很是关心,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要把他和家人安排在一起生活,否则,他太紧张,不利于治疗。”出院后,毛泽东打算安排朱德魁去杭州、山东、上海等地疗养,并告诉他,若拿不出钱,他就提供一点。朱德魁以为死期将至,怕客死他乡,没有外出疗养,就近待在北京。后来,大家建议用中医治疗,毛泽东也同意。半年过去,朱德魁的病情开始好转。到1967年底,当时被列为不治之症的肝炎,奇迹般地好了。直到20多年过去了,朱德魁的身体一直健康,他从心底感谢毛泽东的关怀。

1972年元旦,毛泽东又向工作人员问起朱德魁的情况,并派吴旭君给他送去200元钱,表示慰问和鼓励。毛泽东对曾在身边工作过的人,即使调离了,也是时常念起,或热情接见,或派人看望,成了不成文的规矩。工作人员即使调离了,也和毛泽东感情密切,有机会即拜见毛泽东,或者有通讯联系,工作人员在思想上、生活上时常得到毛泽东的关怀和接济,都感激涕零,如今毛泽东逝世多年了,留下无尽的思念。

警卫员王宇清回忆起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使他“死里逃生”,从病魔手中挣脱出来,不禁潸然泪下。

那是1970年底,王宇清发现患有直肠癌,病情严重,需要立刻进行大手术。

在今天尚属疑难病症的癌症,在70年代,就是阎王爷的死刑圣旨。王宇清说,是主席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鼓励,是党组织的照顾和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得知病情后,毛泽东十分关心,详细询问了治疗方法,从哪开刀,切除多少,都要过问。他派护士长吴旭君和秘书徐业夫看望王宇清,并代为安慰和鼓励,托话说,“要想办法治好病并好好休息”。

手术前,毛泽东亲自看过治疗方案。手术很成功,康复也好。治疗期间,毛泽东多次派汪东兴、张耀祠等身边工作人员去慰问王宇清,鼓励他与病魔作斗争,同时也安慰和鼓励王宇清的家属、子女。

住院时间较长,王宇清一家5口,生活在陕北、四川等5个地方,生活中有许多困难。出院后,毛泽东考虑他无人照顾饭食,就安排他到外地疗养一段时间。后来,王宇清身体彻底康复,后又参加工作,毛泽东得知后,高兴地说王宇清是“死里逃生”。的确,毛泽东曾帮助许多人摆脱了死亡的困扰。

解放初期,秘书叶子龙的妻子蒋英碰到这样一件事:她父母所在的北京西城一个大杂院里,同住一位黄包车夫老宋,患了肺病,发高烧,吐血,心情不好,想轻生。蒋英正好回家听家人说起,她急忙安慰,并让家人送老宋看医生。因为这事耽搁,蒋英很晚才回到中南海住处。

毛泽东得知后,心情沉重地对蒋英说:“你做得对。你们都是供给制,没有钱,就从我稿费里取些钱给老宋治病吧。”

第二天,蒋英又怀揣毛泽东给的100元钱,到医院看望老宋,告诉他这钱是组织上给他治病的,让他安心养病。老宋非常感动,一再让蒋英转达对共产党的感谢,但他万万不会想到是毛泽东主席把他从重病中救了出来。几个月后,老宋因病去世,丢下妻子和两个不到10岁的孩子无依无靠。毛泽东知道后,神色黯然,让叶子龙夫妇去慰问老宋的家属,并再次从他的稿费中取出300元钱抚恤老宋家属。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但他自视为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一生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他对人民的感情是真挚的、深厚的。正因为他能体察民情,体恤民众,关心百姓疾苦,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毛泽东关心群众卫生保健事业的进步,挂念身边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既从政治思想上督促他们进步,又从生活上,从健康方面给他们以精神上的安慰、鼓励与物质上的支持、资助。这方面的事迹太感人了,真是照顾周到,无微不至。

毛泽东关心百姓疾苦,关爱战士、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