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狼者为王
31298900000007

第7章 善于排解挫折情绪

肯尼迪任美国总统时,正遇上“古巴导弹事件”。肯尼迪为此大伤脑筋,不知如何应付才好,当时台湾“政府”的外交使者蒋廷黻先生去见肯尼迪,就对他解释了一番“危机”二字的意义。

蒋廷黻说:“英文里的Crisis,相当于中文的‘危机’。你们现在面临Crisis,如果以两个中国字来表示就是遇到‘危机’,危机是表示‘危险’加上‘机会’的意思。”

肯尼迪总统听了突然领悟。他说:“我不应在危险中沉迷不悟,我应该想到每一个危险都是我成长的机会,只是看我怎么把握。”

就这样,虽然他的总统生涯短短3年还不到,却处理了一系列重大危机,如“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危机”以及与前苏联签署了《核禁试条约》。

一个人在遭到挫折的时候,就是面临一种“危机”。能够“临危不惧”把握住机会的人,就是最后的强者、成功者;反之,被危机吓倒,被挫折压垮的人,就是只能弱者、失败者。

所谓挫折,通常指遇到困难却无法有效解决,或是付出努力却没有获得适当的反馈而产生失败、失望的情绪感受。

在面临挫折时,我们需要有效的适应方式和一定的适应能力,才能维持心理方面的健康。增强适应挫折和压力的能力、掌握应对挫折的有效方式,是健康成长乃至走上成功之路的必修之课。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自修这门功课,学习哪些内容来提高适应挫折的能力呢?

首先,要学会正确认识挫折。

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挫折情境,所产生的挫折感的大小和情绪反应的强弱也有所不同。这取决于人们对挫折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和理解。

面对挫折,有了正确认识,才会有适当的反应和行为,否则便会加重挫折感,情绪反应会更加强烈,以致陷入不能自拔之境。因此改变认识是适应挫折的第一步。

你或许人生阅历较浅,还没有经历太多的风雨,但曾经的失败和教训也应让我们懂得,由于各种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的作用,在人生道路上和现实生活中,随时都会遇到大小、轻重不同的挫折,如高考落榜、事业不成、身染痼疾、失恋、家庭变故、生离死别、自然灾害……

其实挫折是社会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几乎每个人都无法逃避。能认识到这一点,一旦遇到挫折,思想就会有所准备,不致惊慌失措。

同时我们还应辩证地去看这个问题,一个人一生中经受一些适当的挫折,并不完全是坏事,古人说:“多难兴才”、“人激则奋”,就是说挫折可以磨砺人的意识,能提高扭转逆境、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反之,一个人如果不经历困难和挫折,一生一帆风顺,就犹如温室里的花朵,会经不住人生中的风霜雨雪,很容易被一时的挫折压垮。这样的人也是难以有所作为,难以获得成功的。

其次,要学习和培养对挫折的耐受力。

对挫折的耐受力是指适应挫折、忍受和对待挫折的一种能力,也就是能够忍受挫折的程度。

在挫折面前,每个人的耐受力往往不尽一致,甚至差别较大。比如,有的人即使接连遭受严重挫折,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拼搏进取;而有的人稍遇挫折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甚至自寻短见。

实践证明,身体强壮、心胸开阔、常处逆境、意识紧张、有理想、有抱负、有修养的人,对挫折的耐受力强;相反,体弱多病、心胸狭窄、娇生惯养、感情脆弱、缺乏雄心壮志的人,对挫折的耐受力则低。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去培养提高自己对挫折的耐受力,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坚强的人。

最后,要学会以正确、积极、有效的方法来排解挫折感。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不应仅仅是被动地忍耐和接受,还应该主动出击,找到适当的方式、方法和渠道,把挫折所带来的压力排解掉。这就是对挫折的排解力。

如果说对挫折的耐受能力是提高挫折适应能力的第一阶段,那么挫折的排解能力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适应能力,是对挫折更主动积极的适应。

当然,每个人排解挫折和压力的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手段更是有优劣之分——

有的人遇到挫折时,能很快排除挫折所带来的焦虑、失望等不良情绪,能自动恢复正常,而有的人却很长时间也无法解决问题,让挫折所带来的冲突持续很久,甚至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后果。

有的人遇到挫折时,用积极的方式解决挫折问题,以达到心理平衡,而有的人以逃避、恶性转移等消极方式来解决挫折问题,以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

有的人在排解挫折时,遵循社会准则,而有的人却任由感情支配,采取冲动、过激的行为……

我们的人生之路还很漫长,未来的风霜雨雪会更多、更大、更猛,我们必须要学会在生活中、实践中锻炼、提高、增强我们对抗挫折的能力。

挫折、失败、困难并不可怕,只要能适应挫折、直面人生、勇于拼搏,我们就会战胜惊涛骇浪,驶过激流险滩,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