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狼者为王
31298900000048

第48章 为迎接机遇,准备必须充分

1861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担任圣彼得堡大学教授。在编写新的无机化学教科书的章节时,他遇到了难题,按照什么次序排列化学元素的位置呢?

为此,门捷列夫迈进了圣彼得堡大学的图书馆,在数不尽的书籍中逐一整理以往人们研究化学元素分类的原始资料;他还把所有的元素名称、化合物的化学式和主要性质分类写在纸卡片上,每天皱着眉头地玩“牌”,夜以继日地思考着……

冬去春来的八年后,有一天,他又坐到桌前随意摆弄着“纸牌”,摆着,摆着,他像触电似的站了起来,然后迅速地抓起记事簿在上面写道:“根据元素原子量及其化学性质的近似性试排元素表。”

就这样,门捷列夫于1869年2月底,发现了化学元素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为世界化学史留下了划时代的一笔财富。

门捷列夫在63个孤零零的元素中找到了联系和变化的规律,发现了影响深远的元素周期律。对此,很多人都会得出这样的感叹:他的发现和发明,完全得益于偶然的机遇和灵感。

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科学发明、创造的成果似乎有时来得突然,但它却是意料之中的必然的结果。

正如门捷列夫的回答:“这个问题我大约考虑了20年,而您却认为坐着不动,5个戈比一行,5个戈比一行地写着,突然就行了!事情并不这样!”

如果有的人把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归结到偶然性因素上的话,那么,我们也只能说:“如果成功确实有什么偶然性的话,这种偶然的机会也只会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常听到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谈起身边同学的成功时,总是感慨地说:“他运气真好。”言下之意,运气总是“照顾”别人,而他自己的不成功,又因“运气”。

诚然,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机遇,没有机遇再有才能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中国的古话“怀才不遇”或“知遇之恩”就说明了“遇”是何等重要。

但事实上,成功的机遇对我们所有人而言都是平等的,它有可能降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但前提是:在它到来之前,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

在美国军队的一次冬季演习中,经过几个小时急行军,团长感觉非常口渴,就问身边的士兵,有谁带了水。可士兵们忙了半天,只拿出一个个早已冰冻的水壶,里面一滴水也倒不出来。

这时,一名新排长从自己的破棉帽里拿出了一个带有体温的水壶,并且倒出淙淙的甜水。团长“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大口,便仔细地打量着这个新排长,脸上露出了笑容。

几天后演习结束了,这位新排长受到了重用,而他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可见,无论是科学发现,还是人生发展,机遇的出现既出人预料,又在情理之中,只有付出了努力,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才能在机遇到来时“发现”机遇,抓住机遇;相反,离开了主观努力,坐等机遇,那么,即使机遇来临,我们也只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里的准备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知识的积累,没有广博而精深的知识,要发现和捕捉机遇是不可能的;一是思维方法的准备,只具备知识,而不具备必要的思维方法,看不到机遇,它便会默默地从我们身边溜走。

1.做好知识的积累。

有些青少年空叹机遇难求,可是他们平时脑子里空空如洗,再好的机遇也只能让它悄悄溜走。

纵观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成功史,我们不难发现:机遇的到来是平时知识的积累、刻苦勤奋的结果。

比如X射线,伦琴是通过荧光屏发光发现它的,这带有偶然性。但是,之所以是伦琴而不是别人发现了X射线,就在于伦琴在这方面付出了超人的努力,有了超人的知识积累。

在伦琴之前,就有一位叫史密斯的牧师,发现把包好的照相底片放在克鲁克斯管附近,底片出现了雾翳,但史密斯却没有意识到这是X射线所致。

再比如苯环结构,在凯库勒之前,人们不知道有机物之间碳原子是怎样结合的。凯库勒为了揭开这个谜,曾废寝忘食地工作,但还是什么也没有发现,不得已,他放下手头的工作,把座椅转向火炉进入半睡眠状态。

这时,原子在他眼前飞动,长长的队伍,变化多姿,彼此连接了起来,像蛇一样扭动着、旋转着,忽然,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凯库勒惊醒,他由此成功地提出了苯环结构的假说。

试想,如果没有长期废寝忘食的钻研,没有丰富的化学知识,凯库勒是不可能在偶然中破解这一科学之谜的。

就像当年曾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学生一样,他们中的一些人之所以毕业不久就取得骄人的成绩,是因为他们在学校时就只争朝夕、刻苦学习、拼搏进取,积蓄了抓住机遇的本事。

每一位青年人都应该抓紧时间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用扎实丰厚的知识和辛勤的汗水求取自身的进步,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才能不断提高成功的几率。

2.要锻炼出敏锐的洞察力和思维能力

大多数青年人在念书时成绩都很优异,但后来工作上的成就却相差悬殊,关键在于有些人,一天到晚都在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注意培养自己的洞察力和思维能力,当面对新出现的复杂问题时,总是一筹莫展,或者粗心大意,结果与机遇擦肩而过,丧失取得成功的机会。

相传鲁班被茅草划破手指,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锯。

牛顿见苹果落地,触发了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

可见,使我们走向成功的机遇确实有其偶然因素,但只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审时度势,就不会使那些被假象掩盖着的机遇从自己的眼前悄悄溜过。

所以,每一个青年人不仅要尽可能地学习广博的理论知识,还要在学习中不断地锻炼自身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丰富的想像力和科学的预见性,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这样,我们就会在复杂的情况下及时发现和正确利用机遇,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就像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的那样:“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着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也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机遇不是上天无故的恩赐,而是给有准备之人的最美的礼物!

每一个青年人都应该在平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苦练“内功”,时刻充分做好迎接机遇的准备,这样,等到时机成熟,才可以拥有“有备无患”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