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狼者为王
31298900000124

第124章 大胆进行釜底抽薪

一般情况下,狼群很少主动去攻击那些比自己强大的动物。一旦那些动物侵犯了它们的利益,它们也会奋起反抗,毫不留情给予回击。

有的时候,草原上的食物比较稀少,这样,一些捕获抓不到猎物的狮子就常常打狼的主意。狮子会跟随群狼,等它们猎食后下手。如果围猎的狼群规模较小,狮子就会从它们那里抢夺食物。

为了自己的生存,狼群会对狮子进行反击。但是,与狮子相比它们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在进行“反击战”时会遭受很大损失,况且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此,狼群一般不去攻击强壮的雄狮,而是去攻击那些母狮和小狮子。杀死了小狮子。

狼避开雄狮而捕杀母狮和小狮子,是为了防止在与雄狮较量时受到伤害,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除狮子对狼的威胁,避免它们将来与自己以及后代争夺猎物。

在这里,狼所使用的是“釜底抽薪”的策略,也就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许它们并不懂得什么叫作“釜底抽薪”,但它们却将这一计策运用得恰到好处。

在商战中,竞争者为了赢得利益经常使用各种计策,“釜底抽薪”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击败竞争对手,一些商家经常捕捉对方的软肋,从而发起猛烈的进攻,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194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人们马上意识到晶体管即将取代真空管,特别是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如收音机行业和电视机行业等。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一点,但没有人积极采取行动。当时,都是美国公司开始研究晶体管,并计划“在1970年左右的某时”再转化成晶体管。当时他们声称,晶体管“尚未准备妥当”。

美国人拒绝晶体管,因为它不是本行业发明的,即不是由电气和电子大公司RCA和通用电气发明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因自负而失去机遇的例子。美国人当时以他们的完美的收音机为荣,他们的超级双频收音机工艺的确很精良,与之相比,他们认为硅片根本不符合潮流,事实上,他们认为使用硅片有损他们的尊严。

日本索尼公司当时在世界上毫无名气,也没有涉足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但是索尼总裁盛田昭夫在报纸上发现了关于晶体管的消息,于是前往美国,以低廉的价格从贝尔实验室购得了晶体管的制造和销售权,总共花费2.5万美元。两年以后,索尼推出了第一台便携式晶体管收音机,重量不到真空管收音机的1/5,成本不到1/3.3年以后,索尼公司占领了美国的廉价收音机市场;5年以后,日本人占领了全世界的收音机市场。

纵观经济发展历史,我们发现日本人重复使用“釜底抽薪”同一个战略,总是都能取得巨大成功,这使美国人大为惊奇?他们反复在电视机、电子表和掌上计算器上使用这个战略。他们在进军复印机市场时也使用了它,并从早先的发明者施乐公司手中获取了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也就是说,日本人一次又一次成功地使用了“釜底抽薪”战术来对付美国人。

运用“釜底抽薪”的战术,需注意以下三点:

(1)已有根基的领导者拒绝在意外的成功或失败事件上做出反应,不是忽略它就是将它拒之门外。这就是索尼公司利用的机遇。

(2)一种新技术或新发明被推向市场后,发明者或拥有者利用领导地位从市场中“捞油”,制定高价格战略,以牟取利润。

(3)当市场或产业结构快速变化时,“釜底抽薪”战术也非常有效。家庭银行的例子就属于这种情况。

企业家总是以市场为中心,并受市场驱动的。起始点可以是技术,盛田昭夫从日本前往美国购买晶体管生产经营许可证就是如此。仅仅因为真空管过重且易于烧毁,盛田昭夫就看到了已有技术很难满足的一个市场:便携式收音机市场。这一产品是根据特定人群的需要夹开发的,最终果然适应了广大人群的需要。

狼虽能适应复杂艰苦的环境,善于长途奔袭,南征北战,能忍饥挨饿。但也有食不果腹的时候,狼族都知道,为了生存,在必要的时候,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狼有什么资本呢?它只有一条命,而这条命是狼群给的,所以即使要它们的命,狼也从不会退缩。狼是世界上最具有团队精神的动物,自我牺牲精神就是狼群团队精神的一种充分表现。为了种族的繁衍和兴旺,狼会在生命最后时刻,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身躯奉献出去,拯救饥寒交迫的同伴。

牺牲原则应该是草原狼有别其它物种的重要特征。狼群集体作战时,如果同伴败下阵来,将被大家分食。作战中,遇到伤者生存无望时,其它狼会一口使其毙命。狼因伤逃跑中,也会采取自残方式,摆脱束缚。狼为了提高自己的奔跑速度,可以把吃进肚里的食物呕吐出来。狼非常清楚自己要的是生命,而不是食物。

由此,也可以看出,正是由于狼性的团结,才造就了它们在自然界长达100万年的生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