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传播产业建设
30960300000024

第24章 结语关于当前全市文化产业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将文化建设提高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前全市宣传文化工作,应当考虑到的几个突出环节是:

第一,高度重视对宣传文化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将大力宣传宣传文化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作为推动全市宣传工作上台阶的总抓手。不遗余力地继续宣传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一以贯之地继续大力宣传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精神,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教育引导各级领导机关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通过会议、讲话和各级新闻媒体、文化机关、文艺团体大张旗鼓地不懈宣传,教育全市干部群众深刻领会: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正在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通过组织、号召全市文化机关的全体干部职工认清当前宣传文化工作的大好机遇,斗志昂扬、奋发努力、积极工作,营造出“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浓厚气氛,展示新形势下宣传文化机关的全新精神风貌,鼓励激发全市干部群众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措施,营造社会主义文化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健康向上的繁荣景象。

第二,高度重视宣传文化的理论研究工作,将宣传文化理论研究作为全市文化创新、理论创新的总抓手。目前,举国上下,宣传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宣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甚至将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和文化产业建设研究作为社科领域对外招标项目予以重点培育。发展文化建设理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全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新兴的吕梁市也概莫能外。面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期待全新的有中国特色、符合吕梁特点的文化传播理论,来对多样复杂的文化业态进行引导,对全市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冷静审视和反思,施以科学的梳理和总结,以服务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机制创新,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目标。

宣传文化工作作为一种研究宣传和传播规律、运用理论指导行动,从事文化传播活动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其中蕴含了对宣传文化事业性质、任务、功用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探讨,包含着对宣传文化事业指导思想和基本工作原则的自觉把握和应用。宣传文化理论作为一门科学,诞生于20世纪初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动荡年代,是服务于军事和战争的需要而诞生的,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报刊、广播、电视的高度普及,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高度开发,宣传文化理论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的内容也不断深化,其触角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信息科学等诸多学科相交叉,成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前几代宣传文化工作的管理和从业人员,大多数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宣传文化传播学的职业培养。他们主要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有的则是通过以师带徒的传统培养方式掌握宣传文化管理、调控和业务实践的技巧、方法。这样的陈旧方式,在较为落后的社会发展形态下有时也可取得成功。但在全球文化传播迅猛发展、文化媒介和组织高度发达,政治经济信息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新形势下,这种方式必然受到种种挑战,必须早日加以突破,进而代之以全新的、更为现代、更为专业、更为高效的文化宣传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模式。

在全国全省发达地区,对宣传文化工作的科学认知已非常深刻,在各类高等院校、在各级党委的宣传文化机关,文化传播机构,文化传播学、宣传舆论学的研究飞速发展,已成为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整个宣传文化的理论园地里,充满了花气氤氲硕果累累的繁荣景象。在国家学位委员会指定的人文学科目录中,新闻传播学也早已被提升为一级学科,文化传播研究工作者的队伍正在迅猛扩大,宣传文化学已发展为一门名副其实的显学,它必将以自身特有的作用与魅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的伟大进程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越来越大的作用。

理论之石不转,理论之树常青。当前在开创宣传文化工作新局面的新形势要求下,必须高度重视宣传文化理论的探索与研究,以理论指导行动,在理论研究层面上找到工作的出发点、工作的突破口,为即将进行的一切宣传文化实践建立必需的落脚点。使全市林林总总的宣传文化业态能在短时期内得到全新的总结、提炼、包装、翻新,迅速升级换挡,迈上现代化、高标准、高效率的更高台阶。

可操作的具体方案是:

(1)利用已有的宣传文化研究机构,尽快组织人力编撰推出一批适应新形势下宣传文化工作需要的理论作品,开动一切传播机构宣传宣传文化理论建设的新成果、新经验、新办法。争取宣传文化理论工作响亮开局。

(2)仿效经济建设领域“双百双千”工程建设提法,将宣传文化理论研究列入全市文化建设大工程,确定为全市宣传文化工作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集中财力,重点投入,大力引进和使用人才。

(3)仿效科技界成功经验,将文化传播研究工作列入科技进步奖评选范畴,在技术攻关、课题研究、项目开发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鼓励全市文化理论工作者投身到这一伟大事业中来,尽快创出作品典范,推出理论精品。

第三,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将文化传播体制改革作为增强全市文化发展活力,不断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总抓手。

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不竭动力,十七大之后,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创新局面,只有大力推动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焕发创造激情,增强创新能力,才能使全市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要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要求,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面上展开、向纵深发展,继续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推动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体制机制,激发广大文化工作者支持参与改革、投身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文化体制改革必须“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关文化体制的学理研究要更加深入,应用性研究要更加贴近客观实际,要对更多可能出现的现实问题做全面的评估和考虑,所提出的改革方案不仅要在理论上站得住脚,更要在实践中行之有效;二是党委宣传领导部门对理论研究的成果应当及时吸取,通过比较不同理论的优劣长短,分析不同方案的可行之处和可能带来的负面问题,并综合其他因素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案。

例如,以宣传文化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管理体制而言,新闻是不是商品?新闻事业应当采取何种方式加以调节和管理?我们知道传播产业化,传播的经济属性和产业功能也应一以贯之反复强调。作为新闻传播核心内容之一的新闻却不应看作是单纯的商品,这与传播产业化理论并不矛盾。

新闻以报道社会事件,反映社会舆论为己任,同法律制度、政治制度密切相关,属于思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新闻在具有商品属性的同时,更具有作为精神产品所带有的意识形态性质。绝不能把报纸在生产流通过程中所具有的商品属性,不加限制地引入意识形态领域。

从经济学观点分析,新闻毫无疑问是一种信息产品,并以一定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这种信息产品需要付出一定的人类劳动,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还包括脑力劳动,因此,新闻是一种产品毋庸置疑。但按照商品定义的标准,新闻这种产品到底是为谁而服务的,新闻产品是为自己生产还是为别人生产的,是否存在交换过程呢?从表面上来看,新闻采写是为了吸引受众的视线,新闻工作者付出了很多劳动,也应该取得经济回报。但是这种认识只是从表面的直接生产过程讲述了一种现象,并没有弄明白新闻产品的本质。在现代社会里,存在着阶级、政党和国家,即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团,正因如此,每个阶级或国家的新闻产品都有很强的阶级性,新闻都是为实现占统治地位阶级的利益服务的。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时政新闻上,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实现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指导,是为了满足新闻生产者,也即占统治阶级地位的人的自身需要。因此阶级社会中的新闻,特别是政治新闻及与政治有关的新闻都不是商品,当然也不能进行市场交换。所以,新闻产品生产者生产新闻根本上是为了本阶级的利益,而不是为了简单的销售,最终新闻因其自身的强阶级性、不能交换而失去了商品的本质特性,已经不能称之为商品。当然,由于新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不排除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条件的改变,非商品性的新闻也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但是这已是时过境迁之后的后续行为,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

在文化传播体制改革进程中,必须认识到,正因为在媒介产品中,存在新闻非商品性,文化传播才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特色。只有在这一前提下,研究传播事业和传播产业的划分才具有真正的实际意义。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文化传播业改革,也正是在这一认识下展开的,即区别对待文化传播中的可经营性成分和非可经营性成分,实现二者的剥离,从而真正实现政事分开,产事分开,政产分开,管办分开的目标。从理论的角度来讲,文化传播产品生产部门所控制宣传领域的核心资源是传播业非可经营性成分,除此以外的传播产品生产部门控制的各类资源都是可经营性成分。文化传播管理制度改革,无论是制作与播出分离、制作与出版分离、还是产业事业分开,其根本归结点都在这里。

第四,高度重视宣传文化干部的培养培训,将培训高素质干部作为加强宣传文化战线组织建设,巩固文化宣传堡垒的总抓手。

要完成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文化建设目标,开创吕梁宣传文化工作新局面这一重任,吕梁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学习,更新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和业务技术素质。加强文化传播干部继续培训刻不容缓。

一是发掘吕梁新闻实践特色,整合吕梁新闻宣传工作规律的需要。作为一项特殊的职业,宣传文化工作具有自身特有的规律。马克思说过:“报纸及报纸工作具有内在规律,任何外力、任何暴戾,都无法摆脱或改变这种规律对报业活动的支配和制约。”报纸如此,其他文化传播行业也是如此。全新的历史时期,宣传文化事业从微观到宏观,从结构到功能,从制作到受众,从实际运作到政策调控,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要求我们解放思想,立足改革,求得对这种新闻事业发展规律的高度探索和正确把握。而培训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的、成熟的干部,则是我们进行这种创新与整合的基础,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最可靠的保证。

二是强化现代宣传文化实践理念,提升文化工作运行水准的需要。当代世界以网络传播的发展和多媒体的普及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使得文化传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内容上和形式上,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展开。面对百舸争流的大好局面,吕梁宣传文化事业如何不居人后,稳站潮头,迫切要求对全市宣传文化工作理念做出高度提炼,教育和培养一支掌握先进宣传文化理论和专业技术的生力军,进而提升全市新闻工作运行水平。

三是对全市宣传文化从业人员进行强化教育提高,加强基层队伍素质建设的需要。新时期以来,吕梁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作为基础支撑的文化传播学研究却近乎一张白纸。许多宣传文化管理干部和传播一线技术人员,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前,知识技能都已明显陈旧落后。文化工作者决不是单纯的文字匠,宣传文化职业的特性,要求宣传文化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双观察社会、观察现实、观察历史的慧眼。提供完备、充分的理论指导,不断更新知识,对于全市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更加积极有效地投身到吕梁文化工作的实践中去,其意义举足轻重。

将上述内容作为今后全市宣传文化工作的主攻方向,全市宣传领域的大局便有了若干重点,重点中再突出亮点,点、线、面相结合,全局工作就可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生气勃勃。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国上下文化建设改革与创新的热浪,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国策初定的情景,我们必须因势利导,效仿当时中央和重点地区的模范做法,抓宣传鼓动,抓典型引路,广开言路、广纳良言,鼓励和号召各级机关干部、一线技术人员、普通人民群众,都参与到文化建设的时代大潮中来,形成改革创新的大讨论、大争鸣,创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可以利用的办法有:组织全市性的理论座谈会、学术报告会、理论讲座;组织各级机关内部的读书会、演讲会、座谈会、讨论会;发动各机关、单位、社团的墙报、壁报、内部期刊、网络电视,发动全市各级宣传舆论机构和学术研究团体,对吕梁市宣传文化工作出谋献计、群策群力,各显神通。形成新形势下宣传文化工作中的思想大启蒙和思路大解放,以此来推动全市文化生产力的大解放,推动全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