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青春期自我保健·男孩版
30953400000007

第7章 心理篇(3)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无兴趣综合征”的方法,故预防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加强心理和精神方面的调适,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其次,要培养学习或工作的兴趣。研究表明,学习或工作最容易激发人的热情、智慧和责任感,并从中产生兴趣(也包括人生的乐趣)。最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青春期焦虑症是怎么回事?

焦虑症,即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患者以焦虑情绪反应为主要症状,同时又有着明显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青春期是焦虑症的易发期。这个时期青少年的发育加快,身心变化处于一个转折点。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青少年对自己的体态、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会产生一种神秘感,甚至不知所措。如女孩子乳房发育而不敢挺胸、月经初潮而紧张不安;男孩出现性冲动、遗精、手淫后的追悔自责等。这些都将给青少年的心理、情绪及行为带来很大影响。往往由于好奇和不理解,表现在精神方面有心神不宁,坐立不安,恐慌,精神紧张。表现在躯体方面有查不出原因的各种身体不适感,手抖、口干、胸闷、尿频等多种自主神经失调的症状。表现在心理方面有常产生恐惧性预感、终日紧张、心烦意乱、坐卧不宁、预感自己或他人的不幸,对自己的健康忧虑重重。由于对躯体的微小不适都过分敏感,因而产生疑病现象。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学习困难。不仅如此,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眩晕乏力、口干厌食、神经过敏、情绪不稳、体重下降等症状。

如何预防青春期焦虑症?

对青春焦虑症,青少年只要树立坚强的信心,就可以战胜它。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有处理突发事件和完成各种工作或学好各门功课的能力。要勇敢地面对失败、面对挫折、面对意想不到的困境。一边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一边找友人商量策划。如果大脑出现胡思乱想时,可找一本有趣的书来读,或从事喜爱的娱乐活动,或进行紧张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此忘却烦恼、痛苦。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也可用一本自己不喜欢看的书来当催眠剂。

中学生如何预防抑郁症?

首先,要不断陶冶个人情操,端正人生态度,保持乐观向上的性格,树立自信心,接纳自己,肯定自己。同时,也要学会接纳别人的长处,宽容别人的缺点。对遇到的困难、麻烦事情要多层次、多角度的去思考。要勇于挑战消极观念,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同样一件事情,要学会用辨证的方法去分析处理,既要看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对自己不利的一面。如果把坏事变为好事,把压力变为动力,那就是战胜了自我。另外,可将大事分割成小块,并且安排一天或一段时间只做一件,这样一件一件成功地去做,就会在无形之中产生一种成就感、快乐感。

其次,有计划地做些能够使自己获得快乐和自信的事情,如打扫房间、骑赛车、游泳、写信、听音乐、逛超市,或者多看一些有趣的电视节目和书籍,多与快乐的人在一起,放松心情。

再次,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跑步、骑车、散步、爬山等,心理压力就会减少。

最后,在自己生活、学习、工作及心理遇到特别难以解决的问题或特别难以战胜的困难时,要及时向家人、老师或朋友寻求帮助,不要自己默默承受。

遇到心理问题时如何自我排遣?

形象转变法具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通常服饰保守、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所以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可以从改变服饰、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穿整洁的服装,养成说话比平常大声的习惯,走路昂首阔步,比平时加快速度,等等。

语言激励法语言是情绪的有效刺激物,因而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一句鼓舞斗志的话,每天在上学之前说上几遍。

预演胜利法当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先要在头脑中想像完成任务的胜利情景,这种白日梦式的预演胜利法,对于战胜困难,愉快地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积累成功法存在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成功经验相对较少,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建立自己成功的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可以让自己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洗刷阴影法一是将失败当作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经验教训;二是彻底遗忘,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情彻底忘记。

另类比较法选择别人的短处作为比较的对象,可以达到心理平衡,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降低追求法要适当降低追求,当目标变得小而具体时,则容易实现,这样一来,每时每刻都有成就感,心理问题也就随之消除了。

扬长避短法打破心理枷锁,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发挥自己的长处。

青少年嫉妒心理有何危害?

嫉妒是一种病态,即人格的偏离。其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思想、行动固执死板,坚持毫无根据的怀疑。对别人特别嫉妒,而又非常羡慕。对自己过分关心,而又无端夸张自己的重要性。显然,这种人格是偏离常态的。偏离常态的人格不仅决定了他患病后的行为,而且为某些精神疾病的发生打下了基础。具有病态嫉妒的人格偏离往往会出现妄想症状,最后发展为偏执性精神病或精神分裂症。不仅如此,嫉妒对个人发展的危害也是很明显的。由于人格偏离,常常不信任别人,好嫉妒,好归罪于他人。这必然会影响他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职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人对他不信任,将失败全归罪于他,对他还有嫉妒心,他怎么能与这个人友好相处及合作?从他本人的角度看,自己不信任他人、嫉妒他人,又怎么能和他人合作?

如何克服嫉妒心理?

自省要彻底认识到,嫉妒是以害人的目的为开始,又以害己的结果而告终的一种心理。要做一个敢于向强者挑战的强者,把嫉妒心变为赶超力,努力超过对方。

转移要有意识地转移自己的思维内容,全身心地投入到繁忙的学习、工作中去。另外,也可有意识地把注意力调节到自身的优势和对方的劣势上,原先失衡的心理就会重新获得平衡,从而振作起来。

拓宽要铲除私念,拓宽心胸,善于博采他人精华,不断丰富完善自己。不仅要宽容他人,也要有自知之明。如何克服虚荣心?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个人的价值如何,不在于他的自我感觉,而在于他的所作所为对社会有多大意义。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远大的人生目标,才不会为一般的荣誉、地位和一时的利益所缠绕,才会为实现更高的价值努力奉献。

要正确对待荣誉每个人都需要成就、威望、名誉、地位和自尊,但这一切都应当与一个人的真实努力相符。如果一个人想要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和认真学习而获得,否则用欺骗手段赢得的“荣誉”是虚假的,不光彩的。这样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还会受到他人的蔑视和否定。

要有自知之明我们不仅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成绩,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和不足。只有对自己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避免过高地估计自己,从而克服虚荣心理。

要正确地对待舆论我们生活在群体之中,总免不了别人的品头论足。但对于舆论,要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于正确的应当接受,对于不正确的要给予纠正。

如何正确对待攀比心理?

要记住:不论在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中,都要选择一个与自己相近又比自己稍强,同类型、同档次的参照对象来进行比较,心理就会感到平衡些。另外,应学会欣赏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和美好的一切,如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大脑、可爱的父母等,会让你产生一种无人可比的满足感及快乐感。同时,不要过分注意一些毫无价值的小事。如别人穿什么衣服,骑什么车,用什么手机等,即使自己不如别人富有,那又怎么样?因为这些不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学业和前途,完全没有必要放在心上。况且,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靠的都是一份心境,一份希冀和一份追求。如果我们对生活永远能够保持一种泰然处之的心态和理智,那么我们就能真正拥有一份快乐和一份满足。

报复心理有什么危害?

报复心理,是指自我感觉无端遭受了他人的欺侮,心灵受到伤害、委屈,由于愤怒、愤恨所产生的一种向对方攻击的欲望。常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甚至用变本加厉的方式去反击对方,包括语言、表情、行为,目的是使对方遭受痛苦来达到自己的心理平衡。

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因某种原因,可能产生报复心理,但由于绝大多数人能够通过冷静的分析,理智的思考而没有演变为报复行为。而有的人在报复心理的驱使下,不能控制自己,导致了报复事件的发生。其结果常常是表面上好像出了一口气,实际上却在伤害了别人的同时,也使自己遭受到了更大的伤害。轻则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恶化,逐渐升级,陷入恶性循环;重则两败俱伤,甚至导致犯罪,锒铛入狱。

如何克服报复心理?

开阔心胸,避免报复心理的产生人生路上的挫折、委屈在所难免。但是如果我们有远大的理想、宽阔的胸襟、宏大的气量,那就不会去斤斤计较那些鸡毛蒜皮的得失,心理承受力无疑会得到增强。

学会自我调节,淡化报复心理当遭受欺侮,自尊心受到伤害,愤怒之情油然而生,甚至怒火中烧时,可暂时离开你看不顺眼的人或环境,从事一些自己最喜欢的活动;也可以找知心朋友宣泄心理压力,向他们倾诉、请教,听听他人的评论、劝解,然后冷静地反思一下,分析对方的真正动机。弄清对方的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是客观存在的还是自己主观臆造或有人从中制造的,并站到对方的位置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想,看人家有没有道理,是不是事出有因,想想自己如果实施了报复行动是否值得,有没有不妥之处。

进行冷处理,避免过火的报复行为如果经过上述两个环节,你仍然怒不可遏,觉得非报复一下才可以解你心头之恨。这时,一定要先用理智驾驭住冲动的情绪,冷静地思考自己打算进行的行为将可能导致的后果,充分意识到它将给他人及自己带来的伤害,克制住过火行为。也可采用文明的精神惩罚,如对人家的冷淡、鄙视等都可能达到让对方遭受精神痛苦的效应,要绝对避免暴力或语言的攻击。同时,还可通过自我发奋向上或以实际行动教育对方,让对方实施自我惩罚。

如何矫正小心眼?

拓宽心胸,不计私利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充实自己,加强修养。人的小心眼与其知识修养是有很大关系的。一般来说,人的知识多了,立足点就会提高,眼界也会开阔,待人处事就会着眼于大处。因此,经常读一些名人传记、人际交往、心理卫生等方面的好书,对于矫正自己“气量小”的毛病,是大有益处的。

淡化自我意识小心眼的人大多是由于自我意识过于敏感,对人对事疑心重重,总认为他人对自己不怀好意,斤斤计较别人的一言一行。如果遇事豁达,谦让对方,对方大多也不好意思再斤斤计较。

加强自我监督经常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警示,并逐日记下自己的性格表现,就会使自己的性格一点点地完善,自己的气量就会逐渐大起来。

如何消除心灵深处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