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青春期自我保健·男孩版
30953400000017

第17章 疾病预防篇(3)

细菌感染如外生殖器不洁,种种细菌可由尿道口逆行而上进入前列腺内引起炎症,或者扁桃体炎、疥疮等炎症,细菌从病灶处侵入血液,随其循环至前列腺而引起炎症;或者直接蔓延尿道、精囊、睾丸等邻近器官的炎症感染累及前列腺导致发炎。

不良生活因素吸烟、饮酒尤其是酗酒,或者经常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容易引起前列腺长期充血,穿紧身裤、骑自行车和摩托车时间过长、长期伏案学习和工作等,可致前列腺长时间受压,也可引起前列腺炎。另外,寒冷和潮湿等不良环境因素刺激也能诱发前列腺炎。

为什么要经常自查睾丸?

在平时洗澡的时候,不妨用手摸摸阴囊,检查一下睾丸,这对及时发现睾丸肿瘤有很重要的意义。

睾丸肿瘤引起睾丸肿大时,一般不会感到太疼痛,有时仅有坠胀感。肿大的睾丸经过一段时间就变得坚实,失去弹性。早期睾丸表面光滑,晚期则结节不平,并出现坏死而软化、溃烂,进而与阴囊皮肤相连,使阴囊表面呈暗红色,并伴有血管扭曲和扩张。

由于睾丸肿瘤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隐蔽,又容易转移,因此早期发现是关键。当用手触摸发现睾丸肿大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查明原因,不可大意。

但有时用手检查睾丸,会在阴囊里发现一个表面十分光滑、界限清楚的小肿囊,摸上去有充满液体的囊肿感觉。有的很小,直径只有几毫米;有的较大,酷似多长了一个睾丸。这种症状通常不是肿瘤,而是精液囊肿,因此无需治疗。如果囊肿较大,或者局部有坠胀不适的感觉,可以手术切除,效果良好。

如何进行睾丸的自查?

正确的睾丸自我检查方法是:用一只手握住一侧睾丸,同时绷紧阴囊的皮肤,用另一只手从睾丸的上方向下方逐渐移动并触摸睾丸。触摸时,自我感觉睾丸的质地是否饱满、与附睾的界限是否清楚、有无异常的肿块、有无触痛等。如有肿胀或压痛的现象,就应立即到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气温较低时,阴囊皮肤收缩,会给检查带来一定的困难。可在温水洗澡后,阴囊皮肤比较松弛时,再进行睾丸的自我检查。

睾丸鞘膜积液是怎么回事?

睾丸鞘膜积液属于鞘膜积液中最常见的一种。睾丸鞘膜积液是指睾丸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增多,并超过正常量而形成的囊肿。睾丸鞘膜积液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睾丸鞘膜积液大多是睾丸的附睾病变的并发症,如急性炎症、外伤等,也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伤寒、腮腺炎、心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等。急性睾丸鞘膜积液可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患者常伴有阴囊红肿、疼痛。活动时症状加重,平卧时症状有所缓解。积液量在50毫升以下,可有阴囊下坠、胀痛感。触摸时有囊肿感,触痛明显。

慢性睾丸鞘膜积液多继发于慢性附睾、睾丸的病变,如特发性炎症、结核、丝虫病或肿瘤,特别是睾丸胚胎性肿瘤等,也可由急性睾丸鞘膜积液迁延而来。鞘膜积液量少则10毫升以下,多可达300毫升以上。过多的积液压迫睾丸,影响血液循环,并伴有间质水肿和曲细精管的变化,最终导致睾丸萎缩,影响生育,造成行走、工作不便。同时,排尿时因尿液长期污染,出现阴囊湿疹。

急性睾丸炎是怎么回事?

急性睾丸炎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临床上常见的是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指一般细菌性睾丸炎)和腮腺炎性睾丸炎。

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常发生在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切除术后及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的身上,也可继发于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细菌感染可通过血行感染、直接感染和淋巴感染三个途径。在流行性腮腺炎时,病毒可经血流到达睾丸,也可随尿液排出,引起急性睾丸炎。

腮腺炎性睾丸炎多见于青春后期,发病快,一般在腮腺炎发生后3~4日出现症状。

急性睾丸炎临床表现多为单侧,发病急,多有寒战、高热,患病处的睾丸肿痛,并且向同侧腹股沟、下腹部放射,可出现全身不适或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重者还有腹痛。

睾丸扭转是怎么回事?

睾丸扭转是由精索扭转引起的,所以也叫睾丸附件扭转,是造成睾丸急性缺血、睾丸坏死的一种急性病变,其发病并不少见,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根据不同部位,睾丸扭转可分为鞘膜内型与鞘膜外形两种。鞘膜内型常见,好发生于青春期。鞘膜外形少见,多见于儿童期。5%~6%病人有阴囊外伤史,如阴囊直接被棒击或脚踢,可导致睾丸扭转。

鞘膜内型睾丸扭转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生一侧阴囊内睾丸疼痛,呈持续性,可加剧并放射至腹股沟及下腹部,伴有恶心、呕吐或发热。阴囊红肿,或在外伤后皮肤有出血点,局部有压痛。开始时可触及睾丸和位置异常的附睾,但数小时后即不能区分阴囊内结构。这是由于提睾肌痉挛以及精索扭转缩短,睾丸向上移位或呈横位引起的。患者平卧后由于睾丸向上提起而致局部疼痛加剧,此体征可作为睾丸扭转诊断的旁证。

睾丸外伤有哪些症状?

睾丸外伤常因直接暴力(如骑跨、挤压等)和金属器械(如刀、枪等)引起损伤。一般分闭合性、开放性、医源性三类。包括睾丸挫伤、睾丸破裂、睾丸脱位等,可继发感染。

伤后的睾丸疼痛剧烈,可放射到会阴、下肢、腰部,甚至上腹部,常伴有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导致休克。

附睾炎是怎么回事?

附睾炎是男性生殖系统非特异性感染中常见的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常与睾丸炎同时存在,可称为附睾睾丸炎,由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精囊炎等致病菌经输精管逆行进入附睾引起。

急性附睾炎发病比较急。初起,阴囊局部局限性疼痛,沿输精管放射至腹股沟处及腰部,继而疼痛加重,附睾异常敏感,迅速肿大,有时在3~4小时内成倍肿大。此时全身不适,体温可高达40℃,有时有尿道分泌物,可有膀胱炎、前列腺炎等并发症。患病处附睾肿大、发硬,触痛明显。阴囊肿大,皮肤红肿。

慢性附睾炎临床上较多见,可由急性附睾炎迁延而成,常伴有慢性前列腺炎。可有局部不适、坠胀,阴囊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与同一侧大腿的内侧。在患病区域可摸到附睾肿大、变硬,或仅能触及附睾上有一较硬的肿块,无压痛或轻压痛。

隐睾症是怎么回事?

隐睾症又称睾丸下降不全,是指一侧或者双侧睾丸停留于正常下降途中的某一部位而未下降至同一侧或者双侧阴囊内,是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异常中的常见疾病。发生率在未成熟儿中为30%,在足月儿中为2.7%~3.4%,1岁时为0.8%~1%,成人则为0.4%~1%。睾丸停留的常见部位,即隐睾发生的常见部位,在腹股沟区占75%,单侧明显居多。

隐睾症虽然常见,但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有遗传性,与内分泌障碍、睾丸本身某种缺陷、睾丸解剖上发育异常有关。

隐睾症的并发症有男性不育、腹股沟疝、睾丸损伤、睾丸扭转、恶性病变及精神和心理障碍。

精索静脉曲张是怎么回事?

精索静脉曲张是指精索静脉丛的伸长、扩张及迂曲,是某些原因造成静脉瓣功能不良、精索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反流所致的男性科较常见疾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发病率为5%~20%。

精索静脉曲张可影响睾丸生精功能,导致精液异常,造成不育。在男子青春期之前很少发生,在青春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增高。

为什么青壮年易发生精索静脉曲张呢?

在男子每侧阴囊内都有一根由输精管、动脉、静脉、提睾肌等组成的精索,它们把睾丸悬吊起来。精索里的静脉分布是丛状的,而并非一根。只有在解剖结构或生理因素出现异常时,精索静脉才会瘀血、扩张形成蚯蚓状的静脉团,这就叫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生虽然主要是一些解剖因素在作怪,但并非其他因素不起作用,如性冲动剧烈、手淫过度,长久站立或行走,疲劳过度等都是本病的诱发原因。

精索静脉曲张可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三度:I度最轻,触诊勉强可及,在用力屏气时才变得明显;II度居中,触诊可以诊断;III度最重,肉眼即可看到阴囊皮肤表面的蚯蚓样静脉团。精索静脉曲张的最大危害是使阴囊散热能力降低,从而使睾丸温度增高并影响精子的生成和成活率等,影响婚后生育。

青少年男性坐骨神经痛有何症状?

坐骨神经痛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沿坐骨神经走向及其分布内(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面)发生疼痛的一个综合征。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表现在患病侧下肢疼痛,由腰部、臀部开始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放散,呈“针刺”、“刀割”、“触电”式感觉,持续疼痛,弯腰、咳嗽、喷嚏、大便时均可加重。患病一侧下肢微屈,或侧卧位可减缓疼痛。久痛者会感下肢无力、肌肉松软、小腿或足部麻木。

患者站立时,健康的一侧身体着地用力,座位时向健康身体一侧倾斜,患肢弯曲。将患病一侧下肢抬高时,感觉疼痛。同时,坐骨神经干行走处有压痛点,患者肌张力降低,跟腱反射消失,或肌肉萎缩。患病下肢的肌肤可有神经障碍及营养不良等其他表现。

如何预防坐骨神经痛?

坚持正确的坐姿,并且工作一段时间后,酌情调整自己的工作体位,或起身活动一下。

在行走过程中,脊柱不能偏向任何一边,身体要保持中立。

站立时,应该是两眼平视,下颌稍向内收,胸部挺起,腰背平直,收小腹,小腿微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肩同宽。

如何自我治疗坐骨神经痛?

方法一坐骨神经痛患者首先要防止受寒受湿,尤其在运动出汗以后不可受凉,应保持干燥,不能久坐或躺卧于凉湿地面。其次患坐骨神经痛后,只要不在急性期内,仍要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例如,对嗜好球类、跑步等跳跃式运动的患者,可以脚踏车、游泳等取代,帮助解决运动障碍,增大活动范围,以维持其体能,增强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矫正不良姿势,增强体质,改善全身健康状况。

方法二倒着步行。这种方法可以加强腰背、大腿后部肌群的力量,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及灵活性,矫正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后突。可使腰部血液循环得到较好的改善,有助于腰、腿部组织新陈代谢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较好的预防和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作用。姿势可采取叉腰式或摆臂式,一般每日早晚进行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