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晋江当代旅外文化名人辑要
30939700000018

第18章 剧作家、词作家黄奇石

黄奇石,1941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日出生于晋江市东石镇湖头村。1949年至1960年先后就读于家乡檗湖小学和晋江养正中学。1960年考入厦门大学,先在外文系俄语专业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1965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文化部直属的中国歌剧舞剧院任创作员、创作室主任。2005年至退休前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一级编剧,享受国家有贡献专家特殊津贴。20世纪80年代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曾任该会第五届理事;2007年任中国戏剧研究会主席团成员、副会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

黄奇石的主要歌剧作品有《韦拔群》、《月娘歌》、《郑成功》、《青春之歌》(改编)。小歌剧《跟着毛委员打天下》1969年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四幕歌剧《韦拔群》1979年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与广西歌舞团联合演出,并参加王震率领的中央代表团赴广西参加自治区成立20周年庆典巡回演出,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后选入《中国歌剧故事集》、《中国歌剧选曲集》。六场歌剧《救救她》(与人合作改编)于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获文化部优秀新剧目奖。参与《中国歌剧史》的编撰工作,独立承担该书下篇(1966—2000年)的撰稿,2012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由黄奇石作词的歌曲《爱的奉献》,广为传唱,获共青团中央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1990—1995年度)“当代青年喜爱歌曲”评奖活动一等奖的头一名。他也成了1991年《中国人物年鉴》中的入选人物。21世纪初,黄奇石参加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妇联等单位举办的红丝带慈善音乐会,并献上《爱的奉献》词作墨迹一幅。汶川大地震后,《爱的奉献》一歌作为中央电视台大型救灾晚会主题歌及晚会标题,《中央电视报》并于第一版用通栏标题报道此次活动。十年来,黄奇石创作的歌词近百首,其中,《东方有一个梦》1999年入选中央举办的庆祝国庆5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祖国颂》,颇得好评。2012年7月至8月,黄奇石赴新疆兵团写歌,作为文化部援疆项目之一。

由黄奇石担任撰稿的中央在北京举办的大型音乐舞蹈纪念演出有:《辛亥之光》(1991年,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山高水长》(1993年,纪念毛泽东同志100周年诞辰),《壮丽航程》(1996年,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5周年)等。

1996年以来,黄奇石多次率团赴各地演出,如:

1996年,率中国歌剧舞剧院小天使艺术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演出。

1998年,作为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以艺术总监的身份率大型演出团赴俄罗斯、白俄罗斯演出。

1999年,任艺术总监率剧院大型歌剧(中日合作)《蓬莱国的传说》(即徐福的故事)赴日本多个城市巡回演出。

1999年春节期间,作为文化部“三下乡”活动,率团赴井冈山、延安慰问演出。

黄奇石业余创作有关戏剧、音乐、绘画及书法的评论文章,屡见于《文艺报》、《新华文摘》、《光明日报》、《人民音乐》、《中国戏剧》、《中国艺术报》、《上海歌剧艺术研究》等报刊。影响较大的有应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之邀为台湾大型期刊《表演艺术》1999年第21期撰写的《中国歌剧之梦》一文,该文发表后,京沪两地报刊先后转载。

《泉州晚报》2003年12月4日以《〈爱的奉献〉词作者想回晋江东石老家》为题,对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摘录如下:

1989年春节晚会上,歌手韦唯凭一曲《爱的奉献》全国走红。老歌至今仍不绝如缕,记者得知:它的词作者黄奇石将于今年圣诞节前后回晋江东石故乡。日前,记者在黄奇石的侄儿引领下,探访黄奇石东石镇湖头村故居。

……

在日前的一个长途电话里,黄奇石先生给记者讲述了《爱的奉献》歌词的创作过程。

“当时,央视有个《人与人》栏目,有一次词曲作家碰头要为这个栏目写插曲,我领了个作词的任务——一个小女孩得病的故事。当时,有人送来《北京晚报》等相关媒体对此事的报道资料:小女孩患的是白血病,对一个家庭来说,治疗费用是天文数字;小女孩的同学掏出了零用钱,老师拿出了工资,学生家长自告奋勇捐资,爸爸的单位也集款救助……我看了以后相当感动,尤其是被小女孩的同学、老师、家长们的爱心打动了,不由一气呵成这一首歌词,也没有过多讲究词汇的运用。歌词直白而简单,只有2段,每段只有6句。”

1989年春节晚会,有一出小品戏讲述的是聂卫平姐姐一家人帮助身患绝症的小保姆就医并使之获得第二次生命的故事。小品快结束时,韦唯出来演唱《爱的奉献》。一些市民回忆当时情景,很多人都说自己当时哭了。春节晚会过后,这首歌就在全国传唱开了,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黄奇石回忆那晚,说:“当时,我也是第一次听到自己写的这首歌。刚好一个朋友来北京,我在下厨,朋友突然喊说,快来,你写的歌在春节晚会上唱了。”

《爱的奉献》能够如此普及,是在黄奇石预料之外。黄先生在电话里说,这也因为曲子写得不错,曲作者刘诗召还谱过《军港之夜》等有名曲子。

……

记者日前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一篇对春节晚会(1983—1991年)经典歌曲的回顾文章。文章说:其实,《爱的奉献》并不是在春节晚会上首唱的,而是在同年的一台节目中,韦唯就已先唱给一位身患重病的年轻女子的,那充满磁性动感的歌声让不少现场观众流下了伤感的热泪。春节晚会上,对象变成了聂卫平姐姐家的小保姆。

虽然如此,这首歌还是那年晚会最煽情的歌曲,将现场气氛推向一个高潮,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一首《爱的奉献》使韦唯成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大歌手之一,而《爱的奉献》也作为公益歌曲成为爱心活动中的音乐标志,由于当时情景给人印象颇深,以至于后来韦唯一得罪观众就有人指责她不配唱这一首《爱的奉献》。

文章还说:由于这一首歌实在是太经典了,以至于人们已经不再将其当作歌名,而是作为一句口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据称有人总结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史,认为它有60多年的历史,上个世纪8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1989年,内地流行音乐创作颇为寂寞,年初,仅有黄奇石作词刘诗召作曲的《爱的奉献》流行。

……

黄奇石告诉记者,他曾应邀为福建写过3首歌。

第一首是为铁路警察陈善民写的《神鹰》,作曲者刘诗召。“不要问我的名字……”黄奇石以动情的语调念出歌词,记者听后,颇为歌中的那一名专抓小偷的铁路警察的故事而感动。

第二、三首是为边防战士而作的片头曲《大海,我故乡》,及片尾曲《礁石》。其中为边防战士而作的歌词,由福建的青年作曲家吴少雄谱曲。

黄奇石在北京的长途电话中表达了他很渴望能为家乡做点什么。他说:“请为我把歉意带给父老乡亲。我心中一直愧疚——家乡抚养栽培了我,可我却对家乡没有什么贡献。我愿意在晚年的时候为故乡泉州、晋江、东石首次写点歌曲。只要有需要,我将义不容辞!”

……

“1965年由厦门大学毕业后,离开故乡到了北京,一去三四十年。今年62岁了。”记者问黄先生,何时归过故乡,他答,记不清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还是90年代初了,曾在泉州住了一个月。此后就基本上很少了。在受邀担任惠安县一个征歌活动中的评委时,曾想回来过,但由于非典之故行程受阻,最后,拉了乔羽一起在北京为该县选歌词。

黄奇石在东石的老家住着他的侄儿。

听说记者要来,黄奇石正在安海为读养正中学的孩子当“陪读”的侄儿,与记者一同前往东石。当年黄奇石童年居住的古宅已经没有住人了,有的地方快塌下。在另一栋新建起来的乡野“别墅”里,记者看到厅堂及房间里悬挂着一幅幅黄奇石的书法“北国风光……”(《沁园春·雪》)诗抄等。房间里有一张百年以上的单人古眠床,下有暗柜,工艺精巧。

别墅不仅有前院,还有一大块园林似的绿化地。

小黄称,他的叔叔黄奇石稀少回乡,晋江庆建市某周年活动中有回来过,还带来中国歌剧舞剧院的表演节目。这一次年底回来,会住在这里。随后,小黄找出了一大叠相册,寻找黄奇石的旧照,并指着一张张介绍称,这是黄奇石与大哥在11届亚运会场上的留影纪念,这是黄奇石与妻儿在京的早年留影……他说,叔叔黄奇石身高1.78米,个头很高。

……

黄奇石感叹地对记者说:“在一些场合中,我都这样对大家直言不讳,我是一个放牛娃出身的孩子。”

“小时家境贫苦。祖父早逝,父亲自幼与我的祖母相依为命。而我是父亲最小的特别疼爱的一个儿子。小学到中学阶段,我酷好文史,在这一方面学得较出色。考上厦门大学后,一开始我就读外文系,至1年后转读中文。后来,北京文化部来找搞创作的人才,挑上了我。说老实话,当时我并不是一个戏剧行家,无非是自幼看了点儿高甲戏,到了歌剧舞剧院,我发表了处女歌剧作《韦拔群》,至今我还认为,我在歌剧创作上并没有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据了解,黄奇石在电视连续剧等场合发表的歌词算起来有100多首,如给《陈嘉庚》电视剧创作的主题曲歌词,《小龙人》中10首主题歌及插曲的歌词,以及在国庆节中殷秀梅女声独唱的《东方有一个梦》……

去年,黄奇石创作了一部歌剧《离骚》,现在正在创作几部歌剧,其中包括《郑成功》,他已经为此花去了多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