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敦煌长城(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30904500000058

第58章 孟姜女的传说

孟姜女的传说在我国流传千余年,妇孺皆知。

它是我国民间文学中最富人民性、斗争性,最具生命力的优秀传说之一。

据说,秦始皇北筑长城,民夫杞梁不堪奴役,便逃跑了。他为躲避追兵,逃到孟超家后园的树上。这时,孟超的女儿仲姿正在水池中沐浴,她抬头一看,见有人在树上,便唤他,问:“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躲在树上?”杞梁答说:“我姓杞名梁,是燕地人(属战国燕国地域的人古时称燕人),因被征劳役去筑长城,不堪辛苦,所以逃到这里。”仲姿说:“我嫁给你,作你的妻子吧!”杞梁说:“姑娘生在富裕之家,处于深闺,容貌艳丽,怎可作劳役人的配偶!”仲姿说:“女人的身体不能再被丈夫以外别的男人看见,你不要推辞了!”于是就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许婚。夫妻礼毕,杞梁回到筑长城的地方。官吏怒他逃走,将其鞭挞至死,并筑在长城中。孟超不知杞梁已死,派仆人去代杞梁服役,遂知详情。仲姿闻知,一路悲咽去寻夫。到长城脚下,她面对长城号啕大哭,长城为之崩塌,见死人白骨交横,不知哪是杞梁骨殖,仲姿便刺手指血滴入白骨中,说:

“若是杞梁骨,血可流入。”果然血滴至杞梁骨骸上,便流入了。仲姿便包上骨骸归葬了。

这故事大约形成于南北朝末期,《碉玉集》

所引《同贤记》中有较完整的记录。《碉玉集》

在我国已久佚,流落于日本的现仅存两卷。真福寺所藏抄本的卷木有“天严十九年岁在丁亥三月写”

字样,日本天平十九年即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该书卷当是日本人从中国携去的。《碉玉集》

成书应在唐初,而记载仲姿哭长城的《同贤记》与故事的形成应该更早一些。这时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名杞梁或杞良,女主人公名孟仲姿,未叫孟姜女。

秦始皇筑长城,“道路死人以沟量”,百姓骚动,有民谣唱道: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民谣一反中国的传统思想,生男孩勿抚养,生女孩用肉脯喂,因为长城之下尸骸狼藉,男子的命运如此!多么沉痛的呼喊。汉筑长城,也是民怨沸沸。南北朝筑长城,同样给人民带来苦难。人民要安居乐业,反对过重的劳役。故事的产生和形成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是有其历史背景的。

但这故事不是真实的历史。有关秦代的历史记载中无故事的只言片语可凭,长城中也未筑入死者。故事演义至这种面貌已有千年岁月。

孟姜女的故事自宋至清有很大的发展。它除诗、词外,还被编入话本、戏曲、杂剧、弹词、鼓书、唱本、曲调等流播全国。

宋代以后,不仅孟姜女传说的民间文学流行,而且立祠立庙之风大兴。这些祠庙在长城沿线有,在孟姜女夫妇如许的生地也有,甚至全国各地也常见。如在山东长清、章丘,河北徐水、安肃、山海关,密云古北口,陕西韩城、铜川、潼关,河南杞县、雍丘,山西浑源、潞安,湖南澧县、临澧、嘉山,辽宁绥中等地,都立有姜女庙或姜女祠、烈女祠、范郎庙。杞梁故宅(在今山东益都)、孟姜女故宅(在今湖南澧县、乍浦)、孟姜女故里(在今山东长清)、望夫石(在今湖南澧县、山海关、山东临淄)、孟姜女石上手迹(在今陕西韩城大崩村)等所谓遗址、遗迹也不断出现。但最着名的莫过于山海关的姜女庙、姜女坟。

山海关姜女庙又称贞女祠,相传建于宋前,明、清均加修葺,并立碑记重修经过。庙位于山海关城东6.5公里的凤凰山上。庙前有108磴石级直通山门,红色庙墙随山就势起伏跌落,内有前殿、后殿、钟鼓楼、振衣亭和望夫石。正殿门前廊柱上挂有一副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对联用字非常巧妙,是一副名联。乍一看不得要领,若加念读便释然了。据说现已有7种念读法,最通常的读作:“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长,常常长,常长常消。”

正殿内原供奉孟姜女塑像。两旁柱上有楹联: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传说此联系文天祥手笔。两壁嵌清人碑刻,其中有康熙、乾隆、道光、嘉庆的御笔诗题。后殿供观音。殿后有天然巨石,刻“望夫石”3字与乾隆诗句。

康熙帝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第二次东巡住山海关时,曾作《姜女祠》一诗颂孟姜女:

朝朝海上望夫还,留得荒祠半仞山。

多少征人埋白骨,独将大节说红颜。

姜女坟在老龙头海岸东南10里处,有巨石突出海面,高者似碑,低者为墓。初冬坟石四周水稍涸,有大雁翔集于上,鸣声悲咽,因此有“姜坟雁阵”之名。相似大小两礁石耸立海面,被称做姜女坟的还有辽宁省绥中县的一处。姜女坟礁石也被名为“碣石”。

孟姜女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她的传说历千余年而不衰,这是与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压迫、阶级矛盾有关的。在封建社会,人民担负的徭役非常沉重;连绵不断的战乱又使百姓颠沛流离;边境的骚扰、戍边筑长城,也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民多么盼望安宁的生活,秦始皇是有名的暴君,人民不能怨恨咒骂当朝皇上,只能把所有怨气倾泻到秦始皇的头上。宋朝以后,人民的处境没有改善,阶级矛盾仍然存在,而民间文学的勃兴使孟姜女传说得到了丰富的发展和传播。宋代理学兴起,提倡三纲五常、忠孝节义,孟姜女便成了贞烈女子的代表,为她建祠立庙,赋诗作文,为她一洒同情泪,甚至封建皇帝也加入了歌颂的行列。人民争说孟姜女与统治阶级颂扬孟姜女,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各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