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敦煌长城(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30904500000032

第32章 说法图

这是供人们供养牢礼拜的形象。元魏时期舶说法图阿弥陀和释迦,形象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有的配列是一佛二菩萨,佛在正中,形象大,立式多,二菩萨分立两侧,有的是一佛多菩萨,还有其他形象。第263窟的说法图中心为佛像,四周围绕着优美的菩萨,上有飞天散花,佛座下有法轮,轮下对卧双鹿,形象已标明为《鹿野苑初转法轮》,这是佛成道后第一次说法的形象。第249窟的说法图,佛像庄严肃立,双手似为“转法轮印”,上有双龙华盖,下有宝池莲花,这已不是一般的说法图,似乎已经有了净土经变的雏形。

北魏晚期的说法图,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佛像一般都庄严神圣。两侧的菩萨却生动活泼,绰约多姿。他们有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的举臂挥手、翩翩起舞,有的虔诚献花,有的挽臂游戏,已冲淡了宗教法堂的庄严气氛,增添了浓厚的人间情趣。除此之外还有佛与菩萨的侍从伎乐天和飞天。伎乐天都画在四壁上端的天宫楼阁里,仅露半截身子,宝冠裙帔,形如菩萨。他们有的弹琵琶,有的弄箜篌,有的奏阮咸,有的击腰鼓。在箫笛并吹、鼓乐齐鸣中,还有穿插在乐队里扭腰挥臂,载歌载舞,颇有“鼓瑟箫韶半在天”之感。早期的飞天为西域式,上身半裸,宝冠裙帔;晚期为中原式,秀骨清像,褒衣博带。他们都飞翔在窟顶部藻井的周围,平基的岔角里,佛像的背光中和说法图的上方,舞姿多种多样,变化万千。最突出的是裸体飞天,有男有女,双脚与腿平直,舞姿圆转流畅。佛教的护法神金刚力士,绘制在四壁的下方,奇形怪状,粗犷有力。他们或举臂承托,或交手比舞,或弹琴奏乐,或挥巾起舞,或倒立,或相扑,千姿百态,很像民间百戏。更多的是千佛,他们四五个一组,以不同的色彩组合成霞光万道的效果,给整个洞窟笼罩上一层宗教色彩。

隋朝说法图已减少,单身菩萨增多,这是隋代壁画中显着的变化。这时期把菩萨画得都很美,受西域影响更少了,他们着俗装,衣饰华丽,不受固定仪型束缚,和现实世界中的人物很接近。

唐朝时由于经变特别兴盛,而且一般经变中央都有佛说法的形象,四周围绕着圣众,它比原采的说法图案要壮观完整得多,还可以把经文内容介绍出来,更引人入胜,再加上立体的说法图塑像。所以,简单的说法图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这时它已退到一些次要、不引人注意的地方了。唐朝之后说法图几乎绝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