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之华夏复兴
3064200000002

第2章 天降麟儿

雨哗哗的不停往下落,天空时不时的传来阵阵雷鸣声,乌蒙蒙的天空一道道闪电不断的乱窜,这样的天气不知道是预示福还是祸.此时崇政殿的龙椅上端坐着一位身着黄袍的年青人,本来这个年龄的年青人应该活得自由自在,四处逍遥的.但是在这个年青人的脸上只能找到一脸的沧桑感,他的一举一动就牵动着整个大宋朝的命运,他就是宋哲宗赵煦(公元1077—1100年在位)大宋朝的皇帝.

此时,身在龙椅上的他用那锐利的双眼俯视着群臣,一脸的阴沉。年青的皇帝看着下首的大臣,心中简直快无法忍受这些人了,自从自己登基以来大宋的党争呈现出逾演逾烈的局面,到底朕应该怎么做才能富国强兵呢?到底哪个大臣说的是对的,哪个大臣是错的,还有哪个大臣在敷衍朕.年青的皇帝内心升起一股无力感。正在他准备退朝时,翰林学士蔡京出班奏报道“起奏陛下,吾大宋官兵在边关大破西夏党项贼寇,斩获敌军众多,此乃皇上洪福齐天,祖宗恩荫我天朝。皇上实行新法必定得上天庇佑,福泽苍生。”本来乱轰轰的朝堂因为蔡京所奏之事,突然怪异的肃静了下来。

赵煦对蔡京暗暗点头,果然是深晓朕意;看着大殿上瞬间沉静的众多臣子,赵煦不禁心里面默默的想到“多少年了,现在终于可以实现朕心中的梦想了.这么多年忍辱负重,终于等到数年前老妖怪升天了,让我能把她的党羽和那些老顽固统统踢的远远的.在过个几年变法成效在好些,朕就推行新法,我要让父皇的变法志向进行下去,我就不相信新法会执行不下去”。

短暂的寂静后,旧派的代表又跳出来辩驳使得朝堂上又恢复了喧闹的争吵辩驳声。当看着底下的臣子的争执越来越不象话时,皇帝重重的咳嗽了一声,以示肃静,大殿顿时一片寂静。

“朕自登基以来常想变法以求强我大宋,富我百姓,奈何太后以及元祐旧党百般阻挠,致使朕一片苦心付诸东流,朕心甚痛啊。不过自数年前元祐旧党均遭祯贬斥,方今正是实行新法之大好时机。望诸卿与朕同治天下黎民,使其国富民强”皇帝神情诚恳的说道。

“陛下乃尧舜之君,体恤万民,乃我大宋之名君也。上苍恩赐陛下与我大宋乃是我大宋之幸甚、百姓幸甚也。臣等必助陛下成千秋伟业,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北门承旨兼任翰林学士蔡京满面肃穆的对皇帝说道。

“臣等必助陛下完成伟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百官连忙伏首称颂皇帝。

“哈哈,众位爱卿平身,朕绝不辜负众位爱卿之厚望,必定完成此利国利民之伟业”皇帝高兴非常的对众多大臣说道。

“谢陛下隆恩”各位大臣随即各自站回自己的位子。

看着群臣恭敬的摸样,皇帝想起了自己以前是如何忍受自“元祐更化”以来受到高太后和元祐旧臣的轻视。自己现在终于可以想做自己做的事情了,哼,你们这么些老古董要不是祖宗有成法的话,我早就把你们全杀了,让你们敢挡朕的路。边想皇帝嘴角不经意的露出一丝怪笑。别人可能没注意这细微的变化,可是以察言观色著称的蔡京发现了,他在心里暗暗的冷笑只要按照皇上的意思办就什么都不要紧。皇上现在正是准备大刀阔斧得要进行新法,只要跟着皇上就行了,到时下面的好处也少不了。当下他也不言语,就等着皇帝说话了。

赵煦满意的注视群臣准备把自己思索了许久的新法主要措施告诉在场的群臣,并想想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补充。

正在皇帝准备说话的时候,突然从后殿跑出来一个太监。见到皇帝跪拜后兴奋的说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皇后娘娘为皇上旦下了龙子.”说完后一跪到底。

“什么,你所言为何。朕未听清楚你在说一遍,朕有子嗣了!”赵煦激动的半站起来沉声说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皇后娘娘为皇上旦下了龙子,皇上没听错,皇后娘娘现在和小皇子还在寝宫休息呢”小太监讨好的媚笑道。

大殿上顿时如同捅了马蜂窝一样,嗡嗡直响,在场的大臣都满心欢喜的恭喜皇帝喜得子嗣,大宋皇室后继有人了。到最后群臣一起跪拜并为皇帝喜得子嗣而歌功颂德,这里面有真心的,也有假意的,但是更多的人都把主意打在了刚出生的皇子身上.

此时的皇帝已经沉寂在高兴的状态里,根本没想到大殿中的大臣这么的想法.等众大臣跪下请他为未来的皇子起名字时,他才从恍如梦境般醒过来。他慌忙从龙椅上下来,丢下朝臣,朝皇后寝宫快步奔去。跟在他后面的司礼太监长长的喊道“退朝”就跟着赵煦朝后宫跑去。当皇帝进入后宫后,群臣才稀稀拉拉的站起来。大家互相满怀深意的对望一眼,随后就各自散去,下得大殿后众大臣各自散去,到底众位大臣去向何方嘛?就不必细表了。而此时的雨也停了,太阳刚刚露头,天空开始变的晴朗起来。这美伦美幻的景色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啊,但是就不知道这是不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兆?

大家把注意转过来,皇宫大内、皇后寝宫景泰宫里。现在这个大殿上可以说是围满了人,有道贺的,送礼的,请安的,探视的五花八门。这一切的一切都集中在皇后旦下的小皇子身上。满堂的莺莺燕燕不绝于耳,来探视的人挤满了整个大殿,几乎各宫的嫔妃都到了,惟独缺少了一个人———————刘婕妤,当今皇帝的宠妃。

殿内充满了莺声燕语,突然此时有人高声叫了一声“皇上驾到”。顿时,整个大殿都安静下来了,当皇帝走到殿前时,所有的人都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妾(奴婢)见过皇上”。皇帝只谈谈的说了句“平身”就去后殿探视皇后了。

在后殿一名雍容华贵的********正在床边慈爱的看着熟睡中的皇后,闻听前殿有脚步朝这走,刚一抬头就看见皇帝风风火火的来了。赵煦一进门就看到向太后正看着他,他连忙朝太后行礼。行完礼慌忙走过去握住皇后的手满脸关心的问向太后“太后,皇后现今如何。”“呵呵,皇后母子平安,官家不用担心。没想到,如此多年了,宫里总算有点喜气了,皇上终于有了子嗣,哀家真是高兴啊”向太后高兴的神情有点激动,眼睛也有点湿润起来。是啊,等了这么多年皇帝终于有子嗣了,对皇帝来说皇家的根基得以稳固,对向太后来说与公与私都是值得高兴的。

赵煦紧紧的握出皇后的手,此刻他心里非常激动,这么多年了,这是自己的第一个子嗣,以后朕就可以不用担心子嗣问题,多投入时间更多事情里面去了。(虽然皇帝并不宠爱孟皇后,不过对于孟皇后却礼遇有加)。 就在皇帝内心兴奋无比时,皇后幽幽醒转过来了。看着皇帝就才自己眼前刚想起来行礼,就给皇帝按了下去。“皇后现在身子尚且虚弱,礼就暂免,快让朕看看朕的皇儿.”皇帝急切的催促到,旁边的奶妈听到皇帝要看孩子,便连忙抱着孩子呈给皇帝。皇帝高兴的把怀里的孩子拿到皇后和向太后身旁逗着孩子玩,边逗还边说“真象朕小时候啊,这么可爱,呵呵呵”。

旁边的向太后边慈祥的逗弄着孩子边说“官家,皇儿现在尚未起名,官家先给孩子起个名字先吧。”赵煦猛的拍了一下额头说道“朕就顾着逗玩皇儿了,险些把此等要事都忘却了,幸有太后提醒”。一边把孩子交给皇后,一边在大殿里来回走动,最后站定后说道“有了,朕的皇儿就唤赵罡吧.”起完名字后,皇帝一高兴又让一旁的太监拟旨封皇子赵罡为朝武郡王(赵煦曾经在西北镇守边关,所以喜欢带个武字。执政其间曾击败过西夏),令其普天同庆,大赦天下。

随着皇帝的旨意传达整个大宋,这个孩子就正式成为了宋哲宗第一个皇子。

以后的岁月里这个孩子能给大宋带来什么呢?能对整个大宋力罔狂澜吗?太多的疑问了,看来只能让大家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