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成唯识论掌中枢要
30507000000009

第9章

又思量者。简他识如疏。又简自 何故此名意 有二义。一者依止名意。二者思量名意 何故名思量不名依止 依止之名是共他故。今不共故。又依止名兼他显自。以能依止显所依故。思量之名自行相义。以行显体。以缘多故相续恒起。行相缘远名之为审。故以思量行相而显自性不名依止。又现正思量名之为意。对法第二无间觉义是意。即次第灭根。今此思量是现正思量。简无间故言恒故。显此思量恒现在故 又简自名。何故不名心识而独名意。百法等说识有八种。有心地说八并名心故 以恒审思量之义胜余名故。若恒集起名心。不及第八。若了境名识。不及余六。故以意各而标自称不说心.识。由此简他识有二义。此余识非恒。及非审故。如疏解。第二此中心.识不及八.六。恒自识思量之用胜心.识故 简自名中亦有二。一不唯依止解意。非诸论中依止之义行之其名。二显常现在非无间觉。

又了境者。一唯见分行相。而现自体。二简他识。有四义。一易共知故。婴垓之属皆知有故。二共许有故。三乘通许。三行相粗故。四所缘粗故。唯六名了境余不得名 又自可名为心.意。何故但名识不名心.意等 以了境之行相粗故易知显其自性。心.意不尔。眼识等名心义难知故。有心地说。八并名心。对法等说无间觉意。故简自名。又简不名异熟名等显。异熟等名相难知故。多非分故。自余别义如对法抄.及别章说。

体相沉隐名之为因。故唯在种。体用显现立为果。名为见故不在种。不尔应通因果。

能变中有二四句。初应总因果为句。次等流.异熟各别因果为句。次以二相对为句。后转变.变现为句。合五四句思之。有唯转变名变非变现名变。谓一切种子。有唯变现名变非转变名变。谓因第八及六识中业果现行。并佛功德一切诸心.心所。有俱句者。谓因七识。俱非者。谓异熟相分。但是所变故。一切因位有力相分为能熏故。亦转变名变。非变现名变。第一句摄。其因中六识业果相分。及一切第八。佛果诸心.心所相分。并为第四句 又有因变非果变。谓成佛已去一切有为无漏种。佛更无现熏生故。有果变非因变。谓第八.六识中业果。并佛一切现心.心所。俱句者谓因七识能熏现行。及能生种。俱非者。谓佛果上一切相分 唯以等流为因果能变作四句。惑唯等流因非果变。大悲菩萨之果。无漏法尔种。有唯等流果非因变。谓佛果现八识。有俱句。即因第七及六识无漏。并威仪.工巧变化因种。有俱非句。即佛果相分 以异熟为因果能变作四句中。唯有三句。无第三句故。有漏善.恶种子为初句。第八及六识业果现.种为第二句。无第三句。俱非者如理思。

诸科文颂皆应别叙。

第七及六识非善恶并业果心等。是于八识各为五句。后别应思。真异熟。具三义。一业果。二不断。三遍三界。第七具后二义非初。第六报心具初.后义非中。非报心具后一义非初二。五识报心具初非后二。非报心三义俱无。故唯第八独得其名。

十因中第八现行望诸法能为几因。一观待。二摄受。作用.依处相摄受故。三同事。四不相违。非言说故。非润.未润生后果故。非引发.定异。不亲引他生。非定分别生。故不相违。思可知。种识望诸法能为几因。可为观待.牵引.生起.摄受.引发.定异.同事.不相违合八因。唯无随说.相违二种。

准此中云。三相俱唯现行。现可见故。执持胜故。从胜为相 第八三相。摄论第二卷。以种为因相。诸法因缘故。现行为果相。二种所生故。现.种俱为自相。现.种俱为自体故 又说唯现行。所藏处名所藏故。论本之文本意如此 又说自相.因相通释第八现行及一切种子能藏.所藏故。自相体通。一切种相应更分别故。因相亦通。其果相唯第八现.种。除余种子。非异熟故 第四说。三相俱取现行及一切种。与转识互为因果故。摄论云。言熏习所生诸法。此从彼异熟与转识更互为缘因故。果相亦通也。又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等 在因具三相。佛果唯自相.因相。无果相。非熏非异熟故。若准摄论颂。不唯异熟名果相。但从他生名果相。佛果现行可名果相。自种生故。前解为胜。望他为因果故。

问三藏阙一不名阿赖耶。三持阙一不名执持 答本以执藏解藏。阙此便失其名。本各以执持名持。阙一犹名执持。又三境有差别。阙一境尚名能持。藏者所藏之用。阙一不名赖耶 问第七阙三中一之义。应不名末那 答言末那然通有染义。差别义无尚名末那。有思量故。

谓本识中亲生自果。今简数论。数论大等藏最胜中。

若由本识种子性故。相从无记亦应相从一界所系 系据缚义见.相别系。无记是性。性类复同。不可难以同一性故相应非色。

瑜伽五十七。二十二根中云。问几有异熟。答一谓忧。十少分。谓信等五.四受.意。通无漏故。问几无异熟。答十一。谓七色.命.三然漏。十少分。谓四受.意。通无记故。信等五通无漏故。问几有异熟助伴。答最后三。能助有可爱异熟法。令转明盛能感决定人天异熟。问几是异熟。答一命根。九少分七色.意.舍。问几有种子异熟。答一切皆有。问几非异熟。答十二。谓信等五.三无漏.四受。九少分。谓前九。通长养善性等故。问几是异熟生。答亦一切种子所摄异熟所生故。此中虽有七问。总三门分别。初三为一门。次二为一门。后二为一门。第二门中第二问。第三门中第二问。当唯识种子中无记性难。或为二门。初三为一门。后四为一门。

非熏令长可名因缘勿善恶业与异熟果为因缘故者。若现行业望自业种令增名因。即业种亦令果种增故应名因缘。此义可然然非正好。初熏习位已令果种增。非已后故。非业种令果种增。但应如疏解 此中护法现行望本有种无因缘义。但增长故。如何可说种子.现行互为因缘 护法既存新.旧。望新熏者正是因缘。望本有种为增上缘。不辨体故。

论若尔真如应是假有者。此有多过。宗有比量相违。亦有决定相违。亦有自不定。比量相违云。种子应非定假。与法不一异。亦如说真如。为如瓶等与法不一异故种子是假。为如真如与法不一异故种实有耶。故为不定。

种子以诸门分别如别抄 下是唯新熏中第二释难。释前初四通证文。第四解违中解后三别证文。

破新熏中大文有五。如疏。第一破本宗义中有三。一初道无因难。二相违互起难。三凡圣转易难。

破分别论者中有三。初叙宗。次别破。后自释。别破中有二。初空理非因难。后起心非净难。起心非净难中有八。一相转体常难。二二性应同难。三恶与善俱难。四不俱非善难。五例恶非因难。六治障性同难。七凡夫起圣难。八现种应同难。大众部等无种子 破分别论者而言成种者。别破大乘异师。又经部别有种子。萨婆多因义种子义。未来有无漏因故。大众类此亦然。凡夫身中有可当生无漏之因义名为种子。不同经部等。又不相应随眠亦名种子等。

第四会违中有四。一诸圣教中虽说内种下。会前内种定有熏习及三熏习等文。二其闻熏习下。会前摄论说闻熏习闻净法界等流文。三闻熏习中有漏性者等。会前摄论是世出世心种子性文。四依障建立种性别者下。会前瑜伽有情本来种性差别等文 或分为五。若作四段。总会前新熏家所引之文。今为五科。亦兼傍会前对法之文。闻熏习中有漏性者下。会对法云决择善根能得建立为无漏性。修道所断等文。此正因缘微隐难了下。方会摄论是出世心种子性处。义兼傍会。于理为胜 前新熏中多界经者。即此家义新熏之证。故不须会 会瑜伽中有二。初会。后难。会中有三。初标。次释。后经。难中亦三。初立理。次破救。后申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