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取别人的经,理自己的财
30335900000017

第17章 取前人的经——安排好你的房子、车子、保险和孩子买房子要量力而行(1)

不少年轻人购房后欠下很多外债,除了每月还月供,还要交水电费、管理费等,入不敷出,因沦为“房奴”而不堪重负,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对此,理财专家认为,买房子应该量力而行。买不买房子,买多大的房子,都要量力而行!

王东是一家IT公司的工程师,月收入7000元,在工作3年后,存折上终于有了8万元的数额。他决定拥有自己的住宅,在形式上结束“北漂”生活。于是,王东买了一套每平方米7300元的房子,用8万元付了10%的首付款及其他杂款,贷款总额达到66万元,加上15年利息,就是80多万元的负债。

最初几个月,王东一直沉浸在拥有豪宅的自豪当中。但是,王东在那里大约住了一年之后,月供几乎成了他的噩梦。每个月将近5000元的月供,让王东的生活突然变了质。旅游计划取消了,泡酒吧的时间缩短了,行头的知名度也下降了,随之心情也越来越糟糕。除了每个月的月供外,那里的各项收费都太高了,光物业费就每平方米2.8元,他感觉压力非常大。

王东觉得这样的生活实在太辛苦、太沉重了,他说:“每个月去银行付月供都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自己的青春都被这套房子压得没有了光彩。”当初买房子的时候,王东怎么也没想到一套房子能使他的生活变得如此灰暗,他真的有点儿后悔买这套房子。

考虑再三,王东决定卖掉房子。

“你买房了吗?”

毫无疑问,这个问句是时下被提及最多的问句之一。买房的迫切感,在楼价屡创新高的今天,“传染”了一批又一批人。于是,一批又一批人纷纷沦为“房奴”。

通常来说,“房奴”就是指家庭因贷款买房月负债还款额超过家庭月收入50%以上的家庭,此类家庭因为负债率较高,已经影响了家庭生活的正常品质。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超过此警戒线,将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并可能影响生活质量。以国内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住房消费支出超过家庭收入比重的30%就存在着过度负担。有关调查显示,目前约31%的购房者月供占到月收入的50%以上,已超过国际上公认的住房消费警戒线。

为了不沦为“房奴”,理财专家认为,买房要量力而行,买得起房子才买。买房不是衡量自己成不成功的标尺,需要就买,有经济能力就买,能买得起多大的房就买多大的房。购房前,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找出相应的地段和楼盘,这比找完房子再算价钱明智得多。

那怎样才算是能买得起房子呢?当然,我们这里所指的能不能买得起房子不包括那些一次性付清房款的人,专指贷款买房的人。理财专家认为,贷款买房大约控制在“月收入是月供的2倍以上”这个标准时才最为合理、最为理性。也就是说贷款买房者的月收入至少是月供的两倍。比如,如果月薪总共8000元,房贷的月供不能超过4000元。

那么,如何来计算家庭收入呢?专家认为,计算家庭收入时应侧重固定可靠的来源,如工资、银行存款利息、债券利息等;家庭支出包括每月的月供、物业管理费、水电煤气电话费、正常生活开支、娱乐教育费用、父母医疗费用等。如年轻的夫妻预备买房后“添丁进口”,还要预留一笔大的育儿费用。根据购房后家庭收支情况的预算,确定自己能支付的月供,可以避免有些“先驱”们所出现的买房后生活负担加重的情况。

趁手上有钱买套房子留给子女长大婚嫁时使用,这是很多人的想法。不过,买房子要考虑物业的折旧因素。当一样物品没有被使用或充分使用时,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更不用奢谈什么保值、增值之类的话了。

买适合自己的房子

老辈人会说:“婚姻嫁娶,门当户对。”大致是说,找对象应选择适合自己的。当下,买房不一定要买大的,不一定要买贵的,不一定要买一手的,不一定要买江边湖边山边的,要买适合自己的。

张玉于2004年毕业于南方某著名高校,并于同年在北京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2006年3月份,张玉的父母决定让张玉在北京选一套房子买下来,结束租房的生活。张玉上班的地方位于北京市中心,为了便于上下班,张玉觉得在单位周围买房子方便一点儿。另外,张玉觉得应该买一套大一点儿的房子,以后可以把自己的父母接过来一起生活。

基于这两点考虑,张玉在北京市中心某高档小区以高价120万元买下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张玉自己只拿了5万元,父母给了30万元,交了首付款35万元。从此以后,张玉每个月6000元的工资里有3500元要交到银行。

刚开始的时候,张玉感觉非常不错,自己终于结束了“北漂”生活,但是就在买房半年后,张玉明显感觉到了压力。每个月除去3500元的按揭,还有水电费、伙食费、卫生费、物业费,到冬季的时候还有取暖费,这让张玉有点儿吃不消了。巨大的压力使张玉一度患上了失眠症。

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希望在发展快、环境好、生活便利等条件优越的区域居住生活,乃人之常情,也是追求生活质量的具体体现。但是,由于每个人的经济条件不同,生活基础不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生活在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区域。如果不顾自身实际条件,盲目追求高品质生活,搞不好会背上沉重的生活包袱,降低生活质量。

我们非常同情张玉的遭遇。我们可以算这样一笔账,如果张玉在市郊买房子,或者买一套面积小一点儿的房子,张玉完全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压力,但是张玉没有那样做。其实,张玉不是买不起房子,而是买了不适合自己的房子。说得不好听一点儿,这是张玉自讨苦吃。

对类似张玉的这种情况,理财师认为,买房不仅要量力而行。更要做到“知己知彼”、“取长补短”,买适合自己的房子。

首先,买房子要“知己知彼”。所谓“知己知彼”,知己体现在量力而行,买房最理性、最冷静、最无风险的前提就是明白自己的经济状况。知彼则表现在抓大不放小,大的有城市规划及发展方向、城市市政建设投入、区域价值体现、周边居住配套、开发团队组成、项目规划审批手续等宏观要素。不放小就在于要望、闻、问、切。“望”在于在项目周边多看看、走走,“闻”在于通过各渠道多听听、想想,“问”在于向亲朋好友多打听、聊聊,“切”在于政策条文多读读、记记。

其次,买房子要“取长补短”。很多人买房时渴望既要好地段又要户型佳,既要价格低又要面积大,既要有重点小学又要有会所泳池,既要铁定升值又要涨了再涨……总而言之,总想面面俱到。其实,天下的好事哪能都让你一个人占了?追求尽善尽美、应有尽有固然没错,但理想是建立在现实付出之上的。一分钱一分货,房子的成本与售价成正比例关系,高成本投入、中低价销售的开发商毕竟是少数。

那么,什么房子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什么小区才是自己最需要的?说实话,这因人而异,例如有的要求方便孩子上学,有的要求居住空间够大,有的要求价位合适,有的要求上班工作方便,有的要求家人朋友来往便捷……所以,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什么才是最能满足自己所需的,什么才是自己能够承受的,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要为了有房而居成为“房奴”,也不要为了死要面子而降低生活质量。

对以按揭贷款形式购买多套房产的购房者来说,房产投资负债比例不宜过高,要适当控制贷款比例,降低月供还款与收入的比例;切忌将预期的房租收入作为按揭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将手头的富余资金用于提前还贷反倒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利息支出。

挑合适的还款方式

中国人民银行在《关于统一个人住房贷款分期还款额计算公式的通知》中规定:个人住房贷款可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和等额本金还款法两种还款方式,借款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还款方式。对此,贷款买房的人一定要睁大眼睛,看确切了,选择适合自己的还款方式。

30岁的李先生是一位设计师,一直租房居住。之前,随着收入的提高,李先生计划购买一套小公寓,但今年太太怀孕后又准备把父母接来共同生活,这就需要购买一套面积大的住宅。于是,李先生买了一套总价70万元的房子,首付50%后,贷款额为35万元,还款期限为20年。李先生在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还款6个月后,他所剩贷款额为335180元,其中所还利息共10117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仅半年时间李先生已经支出了10000多元的利息。李先生觉得非常不合适,早知道这样,就应该采用其他种类的还款方式。后来,李先生向理财师咨询了一下,理财师告诉他,虽然都是还款,但是选择不同的还款方式,所付的利息是不一样的。

“按揭”具有房地产抵押及分期还款两层含义。它是指按揭人将物业的产权转让于按揭受益人(银行)作为还款保证,还款后,按揭受益人将物业的产权转让回给按揭人。具体地说,按揭贷款是指购房者以所购得的楼宇作为抵押品而从银行获得贷款,购房者按照按揭契约中规定的归还方式和期限分期付款给银行;银行按一定的利率收取利息。如果贷款人违约,银行有权收走房屋。一般来讲,按揭贷款是普通购房者的必然选择。

那么,面对种类繁多的个人贷款产品,借款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贷款方式呢?理财师认为,购房者必须先弄明白,所有还款方式的原理都是一样的,所要支付的利息是所占用资金的时间价值。通俗地说,贷款本金越大、期限越长,支付的利息就越多。

目前最常见的还款方式就是等额本金法和等额本息法。

1.等额本金法是每期归还同样数量本金,同时支付相应利息的还款方式,由于本金每期递减,因此利息也相应地递减。

2.等额本息法是每期还款本息和相同的一种还款方式。由于前期还款时本息和中利息所占的比重大,本金减少速度慢,所以利息支出相对较多。

在以上两种基本还款方式的基础上,商业银行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通过利率、还款周期等要素的变化,创新出了不少新的信贷产品,如为规避利率波动风险而推出的固定利率贷款、以加快还款速度而推出的“双周供”、以延长贷款期限的“接力贷”等。专家认为,每种还款方式都各有特点,对借款人而言,没有合算不合算,只有适合不适合。借款人应当考虑家庭目前的现金流动情况和未来的收支预期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还款方式。

另外,借款人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不要逾期。

多次或长期逾期将对自己个人资信信息产生不利影响。考虑到个人资信信息在未来可能将向社会各机构有条件开放,不良信息不仅会影响到你的再次融资,甚至可能影响就业、升迁等。

2.要注意家庭的收支比。

我们买房自住也好,投资理财也好,都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切不可盲目还款,导致生活的不便。对普通人而言,月还款支出一般不宜超过月收入的50%。

以下4类人群不适合提前还款:资金紧缺,使用应急资金甚至借钱还款的消费者;使用等额本息且已进入还款阶段中期的消费者;使用等额本金且还款期已经达到1/4的消费者;有更好投资理财渠道的消费者。

选房子的绝对诀窍

要用一大笔钱买个要住大半辈子的房子,在琳琅满目的房源之中选到中意的好房子,这可是咱们老百姓一生中数得着的大事。那么,如何选择呢?选房子的时候都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李小姐是某外企公司的一名白领,2006年7月份买了一套房子。李小姐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到现在,她还记得当时的情形:每个周末都去看房,甚至有时候下班后还得赶到楼盘去看房,就那样折腾了两个多月,李小姐才最终下定决心买下了一套房子。

现在回头看当时的情形,的确是很辛苦,但是李小姐觉得很值,毕竟买房子是一件大事情,不像买一件衣服那么简单。买房子要考虑很多事情,交通、环境、布局、绿化、楼距、配套设施,甚至开发商的资质都得考虑到,否则会后悔一辈子的。

的确,像李小姐所想的那样,买房子是一件大事,有的人一生也许就买一次房子,所以在买房子之前一定要该考虑到的事情都考虑到。那么,买房子具体要考虑哪些因素呢?专家建议,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1.交通。

交通是买房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四通八达、进出方便、有停车位和物业管理才算合适。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地铁等的线路数,与市内各主要区域及上班所在地联系的广泛程度,公共交通工具运行起止时间、运行速度、票价,从房子所在地到公交车站点的距离,使用出租车的方便程度。交通便利度包括经常经过的路段内路网通畅程度,是否经常堵车,到达市内主要地点是否便利等。交通管制包括行车路线、方向、时间、速度限制及车辆种类限制。

2.布局。

为保证每房都能获得规定的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要求条形住宅长轴外墙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即为日照间距,北京地区采用1.6~1.7H(H为前排住宅檐口和后排住宅底层窗台的高度差)。塔式住宅采用大于或等于1H的日照间距标准。如果住宅的日照间距不够,北面住宅的底层就不能获得有效日照。

3.绿化。

绿化作得好坏要用绿地率来衡量。绿地率指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总用地的百分比。值得注意的是,“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绿地不包括阳台和屋顶的绿化,有些开发商会故意混淆这两个概念。由于居住区绿地在遮阳、防风防尘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有关部门规定:新建居住区绿地率应不低于30%。

4.楼距。

两栋楼之间的距离以超过24米为宜,而窗户也不能面对面地整齐排列,否则家中的一举一动在对面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私密性太差。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在距离24米以内能辨别对方,12米以内能看清对方容貌。为避免视线干扰,多层住宅居室与居室之间的距离以不小于24米为宜,高层住宅的侧向间距宜大于20米。

5.小区配套设施。

小区配套设施包括市政配套、生活配套两个方面。市政配套是指水、暖、气等。生活配套设施应包括:

教育设施: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等;

医疗卫生设施:卫生站、居住区门诊、医院;

文化体育设施: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场;

商业服务设施:综合食品商场、综合百货商场、药店及其他第三产业设施;

金融邮电设施:银行、邮局等;

行政管理设施: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房管机构等。

6.验证开发商资质。

开发商的“五证”是最重要的证明材料,它们分别是《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其中最重要的是《国有土地使用证》与《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

《国有土地使用证》是证明土地使用者(单位或个人)使用国有土地的法律凭证,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