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动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30085600000052

第52章 趣味动物(9)

科学家为了测量出金龟甲虫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便拿它做了个有趣的小实验。人们将一个重量超过这种甲虫10倍的物体压在它身上,它依然行走自如;重量不断往上加,金龟甲虫仍然昂首阔步,在负重高达其体重100倍时,金龟甲虫还是浑若不觉……在科学家们瞪圆了双眼的目光中,金龟甲虫最终以负重比349倍的成绩荣登测试的榜首。

这些实验也只是检测了昆虫的全身力量,科学家也检测了昆虫的肢体力量,科学家首先选择了蜻蜓作为研究的对象。人们将蜻蜓用线缚住,悬挂在空中,然后使蜻蜓的脚爪紧抓住一个物体。科学家们顺次使用逐渐加大物体重量的办法,实验证明蜻蜓那看起来纤细脆弱的长腿居然可以抓起相当于自己体重20倍的重物。

从这一系列的实验结果中不难看出,身体微小的甲虫才是真正的“大力士”。如其中一种叫贝雅尔果虫的甲虫,它的负重比高达900倍。900倍!这真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黄牛可以负起重于自身900倍的物体,那机械的发明就失去意义了。若真能如此,人们也就无须使用起重机等机械装备了,要移动什么重物时,找来一个大动物即可。很显然,这只能是一种异想天开的想法。更不可思议的是,甲虫在进行自身运动时所消耗的力气,要比负重时消耗的多。这听起来完全是一个不合科学逻辑的悖论。毕竟,甲虫自身的重量要比所负重物的重量小得多,为什么拖动一个如此之重的东西所消耗的力气反而比自身运动时消耗的力气少呢?科学家最终在头顶重物行走的妇女身上找到了答案。世界上很多地区的人都用肩或背来背负重物,而非洲、印度等少数地区的妇女却习惯用头顶来负重,她们用头顶着很重的东西,依然能健步如飞,似乎不耗费什么力气。调查发现她们走路时把身体的重心保持在恒定的高度,这样一来,就不必花费多少力气来维持自己身体的重心。而一个人在运动时,为了始终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就自然而然消耗了很多力气。甲虫便是如此。

蝎子的独特育子方式

通常情况下,蝎子常见于森林、草原、沙漠等地区。现在的蝎子体型已较古代小了很多,蝎子的祖先巨水蝎体长可达2米以上,而现在的蝎子体长一般都在10厘米左右。人们想到蝎子便自然会想到一些小说中提到的剧毒蝎子,而它正是旧时所说的“五毒”之一。

提到蝎子,最令人恐惧的还是它的螯针和剧毒。蝎子的躯干由很多环节组成,其螯针位于身体最后一节的末尾,螯针有一条毒腺内含毒汁。如果螯针刺入动物身体时,毒腺里的毒液就会马上注入动物体内使动物神经麻痹而死亡。蝎子的螯针不仅能放毒,还能“侦察敌情”。螯针的末梢神经特别灵敏,即使地面有轻微振动,也会被其感知到。蝎子就是通过螯针的这一特征,来探知周边情况,判断敌情。

蝎子的双钳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蝎子双钳上的触须能够探知身边细微的空气变化,这一点对蝎子成功猎杀小型的空中飞行物有莫大的帮助。不仅如此,蝎子双钳上还拥有一种能分辨猎物气味的化学物质。有了这件利器,会使蝎子的捕猎如虎添翼。

正是通过螯针和双钳,蝎子能够在十几厘米之外无须借助视觉就能感觉到猎物的存在,无论猎物是在空中,还是在地面上。

蝎子的繁殖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观测结果证明,39%的雌蝎会在交配之后将其雄性伴侣当场吞食。但这种吞食情郎的行为并没有影响雌蝎的“母性”,相反,雌蝎在产下幼蝎后会变得异常温柔。

雌蝎的孕育期较长,它们在交尾后短则1~5个月,长则15~18个月才会产卵。或许是因为蝎卵来之不易的原因吧,雌蝎对小宝宝呵护备至。在即将产卵的时候,雌蝎一定会格外小心地寻找到一个隐蔽的住所,将产下来的卵放到前螯足围成的“摇篮”中进行孵育。当然,也有1/3的蝎子的幼蝎并非卵生,而是从母体中直接生出来。

幼蝎一旦出生后,便会被母蝎细心地放到背上小心养育。此时的幼蝎没有生存的本领,它们只能用吸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亲身上获得营养。

雌蝎每胎可产下20~40只幼蝎,所有的幼蝎在刚出生的一段时期都伏在母亲背上,由母亲带着行走,这真是一种壮观的景象。幼蝎在母亲的背上会待3~14天,直到第一次蜕皮过后。这时候触肢开始长出爪来,螯针也具有了一定的威力,表明它们基本上可以独立谋生了。雌蝎便将孩子们一个个地“请”下背来,宣布它们的童年期已经结束,应该自己出去闯天下了。幼蝎告别了母亲的脊背,由此过上了独立的生活。

“牧场功臣”——毛毛虫

仙人掌曾是澳洲大陆的一道优美景观,但也正是由于这些仙人掌的迅速繁殖曾经使澳洲的畜牧业陷入一片恐慌。后来,人们引进了一种毛毛虫,成功地控制住了仙人掌的生长。那么,大家一定惊讶地问,毛毛虫有这么厉害吗?其实有些毛毛虫对人类还是有益处的。

19世纪,澳大利亚专门从南美洲引进了仙人掌,由于仙人掌对澳洲环境的适应力很强,所以繁殖很快,没几年的光景就遍布了澳大利亚的原野。到1933年,澳大利亚的牧场被仙人掌疯狂繁殖得只剩下了几百万公顷。由于仙人掌浑身带刺,长满了仙人掌的牧场便无法放牧,使得澳大利亚的牧场主十分犯愁。因此,他们想了不少办法,但无论开动机器去碾压,还是用人工方法去铲除,都见效甚微。而采用化学除草剂不但花费了大量的钱财,而且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时有人提出:能否引进一些仙人掌的天敌来控制仙人掌的数量?于是,澳大利亚政府组织了一些专家立即到美国、锡兰、墨西哥、南非、印度、乌拉圭等地进行考察,希望能找到并引进一种可以制服仙人掌的昆虫。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人在仙人掌的原产地阿根廷发现了清除仙人掌的专家——钻心蛾的幼虫。于是这种毛毛虫被成功引入澳洲,腐烂了大片的仙人掌,扼制住了仙人掌蔓延的趋势,挽救了澳洲的畜牧业。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这种利用昆虫、动植物之间的生物链关系保护环境的方法让人们受益无穷。

草履虫给人类的启示

草履虫的外形长得非常有趣,就像是一只倒放的草鞋,因为“履”有旱草鞋的意思,草履虫因此而得名。草履虫属于最原始的原生动物,也称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身长只有01毫米,但它却长了近2500根运动纤毛,从而使其能在水中自由运动,而且速度惊人。

尽管草履虫的纤毛只能使草履虫1秒钟行进1毫米,但与它的身长相比,这已经是它身长的10倍了,所以,按比例讲,草履虫在水中可谓是游泳高手。而且,速度惊人的草履虫动作也非常灵活。当它遇到障碍物的时候,它绝对不会撞上,而是灵敏地变换方向或快捷地倒退,绝不会有生命之忧。

草履虫的“发动机”——纤毛使科学家获得重大的启示,科学家模仿草履虫的纤毛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潜艇。这种潜艇壁上装有2000只小型螺旋桨,虽然每只小螺旋桨的推力仅为普通螺旋桨的05%,但2000只小螺旋桨的推力加起来却超过普通螺旋桨的10倍。他们还从草履虫灵活的动作中受到启发,并将其应用于鱼雷艇中,使其能在水中原地旋转,碰到障碍物时能够灵活地转向、后退或前进。

“品性高洁”的蝉

每年的盛夏时分,人们总会听到蝉发出的“知了,知了……”的叫声,这叫声在天热时会越来越大,时间也非常长,常常吵得人们心烦意乱。其实,蝉的叫声并不是在“引吭高歌”,而是它们在“谈情说爱”。成年雌蝉是不会发出声音的,成年雄蝉才是歌唱高手。

古人对蝉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古人认为蝉只吃树上的露水,品性高洁,故也常用蝉来比喻自己。

虽然如此,人们对蝉的认识还应该说是从它的声音开始的。在动物世界中,蝉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鼓手”。在它的腹部两侧均长有一片薄膜,叫做声鼓,一块盖片覆在其外。蝉在高歌时,并不是在用锤敲鼓,相反它是使肌肉徐徐颤动,拉动鼓膜,振动空气,又在褶膜里使发出的颤音扩大,然后从音响板上将颤音反弹回来,音量就再次被放大。接着,只要打开穴上的盖片,声音就飘扬出来了。

蝉可算得上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一种昆虫,然而它却要在地下度过大半生。蝉的幼虫要在地下“冬眠”长达2~6年。目前,科学家已知的寿命最长的蝉是生活于美洲的17年蝉。

蝉的幼虫从地下破土而出的时候,会在地面上布满小圆洞,犹如蜂巢一样。这时的蝉还没长出翅膀,它最为强健有力的是前腿。当它爬上树梢或草丛,第一次蜕皮后,就变成了有翅膀的蝉。

经过数年的冬眠,雄蝉们会在夏日里展开爱情攻势,纷纷向雌蝉高歌,雌蝉对这种情歌也没有抵抗力,二者很快就会步入婚姻殿堂。婚礼结束后,雌蝉会将卵产在嫩枝里。几星期后,雄蝉和雌蝉就会死去。

长期以来困惑科学家的问题就是蝉为什么要在地下冬眠大半生。有人认为蝉在地下度过漫长的幼虫时期,通过植物的须根获得水分和营养,这样就可以几度寒暑。生物学家认为:蝉的这种繁殖方式体现了它具有很强的保护意识。因为这样可以使蝉少受鸟类等捕食动物的攻击,从而保存了有生力量。

疾病的传染者——蚊子

蚊子是炎炎夏日中最令人头疼的小昆虫,人类想出了无数的方法来消灭它们,但蚊子却总是能轻易破解各种灭蚊措施。而且它们前仆后继,绵绵不绝,好像永远也不会消灭尽一样。每当夏天来临时,蚊子们就会肆无忌惮地向人群飞去……

蚊子的种类很多,其中埃及伊蚊是最危险的一种蚊子。它们简直可以称得上传播疾病之王。黄热病等传染病均是由此蚊传播的。埃及伊蚊外形极为美丽,身上长有银黑相间的斑纹,看上去有点像斑马在空中飞翔。科学家通过对埃及伊蚊的观察研究,得出“只有雌蚊才会吸食人血的结论”。

雄蚊和雌蚊的这一分别在其尚是幼虫时就显而易见了。雄蚊幼虫在刚开始学会寻找食物时只吸甜液,如鲜花蜜或水果汁液,即使科学家把血液和甜液同时摆在它面前时,它们也会立即选择后者。可雌蚊幼虫就不同了,它也会吸食甜液,但一旦有血液可以选择时,它的首选一定是血液。有意思的是,科学家发现,大多数雌蚊幼虫在吸饱甜液之后,在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对血液不再感兴趣。在这段时间内纵使将一只手放在它的面前,它也不会理睬。这个现象表明雌蚊在喝饱甜液之后,某些诱发它吸血的功能被抑制了。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目前科学家还在寻找答案。

科学家还发现埃及伊蚊主要靠触角上的微小感觉器官来寻找人的气味,并通过这个气味去寻找吸食目标。下面这个实验就证明了这一结论:把一只饥饿的雌蚊的两个触角都除掉,它就会对近在咫尺的人视而不见,即使将雌蚊直接放到人手上,它通常也不会去吸血。究竟是什么气味诱使雌蚊前来吸血呢?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定论。不少科学家认为乳酸、皮脂、氨基酸以及各种激素都可以吸引雌蚊,而有的科学家则认为三磷酸腺苷能引起雌蚊的刺人行为,更有科学家推测三磷酸腺苷可以导致刺人后的吮吸行为。可是这些结论都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证实。

为了了解雌蚊吸血行为的全部过程,科学家对它进行了仔细解剖,结果发现:雌蚊头部正前方有一个凸出来的喙,它包括上唇和下唇。上唇是一个尖锐的口针,它能形成一个卷曲的导血沟。上唇两侧长有两个细长的上颚,下面还有两个较大的针状下颚,其末端呈细锯齿形。在它们的下面是一个扁平的口针,叫做下咽。沿着下咽往下则有一个单独的唾液管。下唇较大,有鳞片,唇的尖端有两个多毛的叶状物,叫做唇瓣。下唇形成一个深槽,槽内隐藏着一小束长的、逐渐变细的淡黄色的刺吸口针,统称为口针束。口针束既有刺针的作用,又有食物管的作用。这就是雌蚊吸血所使用的工具的构造。

当蚊虫沾到人的皮肤时,它的唇瓣就会随即张开,口针束中呈细齿形的下颚随之以极快的速度刺入皮肤组织。血液通过口针束流入导血沟,随后流向腹部。在吸血的同时,雌蚊还十分警惕,以防外界的突然袭击。它身上有一种类似气压计的特殊器官,可以迅速测量出极为微小的气压变化。一旦气压随着袭击的进行而有所变化时,雌蚊便会当机立断,马上逃之夭夭。

当雌蚊吸饱血后,它就马上抽出刺入皮肤的口针束。口针束从皮肤中一抽出,就向上方和前方弹起,然后缩回到下唇的深槽中去。至此,吸血才算大功告成。

科学家通过研究雌蚊吸血的姿势,发现雌蚊在吸血时习惯用一个很奇怪的姿态,那就是在少于三条腿支撑身体的情况下,它会将腹部放低,并展开一只翅膀,形成了一个稳固的基础以继续吸血。这一下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难道雌蚊的腹部与它吸血存在着某种联系吗?于是他们将雌蚊的腹神经索在它的胸部和第一腹节之间切断,结果雌蚊在腹部饱胀之后仍会继续吸血,直到腹部胀破。而在腹神经索完好无损的情况下,雌蚊就算被砍断了其他肢体,也能控制吸血量。这就说明腹神经索是控制雌蚊吸血多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信号源。

尽管在对雌蚊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对蚊子吸血的方式、过程等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对于怎样把这些知识有效地运用到防止蚊子传播疾病的问题上,还有待于人们更加深入地去研究。

蜘蛛是如何结网的

蜘蛛属节肢动物,种类繁多,在全世界有4万多种。它们胸部长有8条腿,腹部长着3对构造复杂的丝管的丝囊。它们吐出的丝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同时,蜘蛛又是编织能手,它们能织出各式各样的网,有网巢、陷阱、育儿袋,甚至还能织出线路图来,特别神奇。

夏天,在墙角或是某个角落里,人们总是能看到蜘蛛结的网,它们形状各异,这些蜘蛛网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在蜘蛛捕食过程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蜘蛛的繁殖方式很奇特。雄蜘蛛成熟较早,在对雌蜘蛛求爱时显得很主动。而雌蜘蛛不但不愿意接受,反而还攻击雄蜘蛛,有时甚至能吞掉雄蜘蛛。雄蜘蛛非常体贴雌蜘蛛,为哄雌蜘蛛开心,雄蜘蛛总是很小心地爱抚雌蜘蛛。雌蜘蛛不但不领情,有时还攻击蜘蛛。而雄蜘蛛为达到目的则千方百计向雌蜘蛛的孕囊里射精,然后仓皇而逃。蟹蛛的求爱方式更加霸道,它通常是利用强劲的丝把对方捆起来,然后强行求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