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植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30084800000037

第37章 散发香味的植物(1)

排香草——藿香

又名排香草、合香,唇形科藿香属,多年生芳香草本。植株高40~100厘米,夏季开花,花唇形,白色或紫色。

藿香的防疫治病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药品化义》一书中就指出:“藿香,其气芳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香能和五脏,辛能通利九窍,若岗瘴时疫用之,不使外邪内侵,有主持正气之力”;《本草正义》中亦称藿香“可辟秽恶,解时行疫气”。

藿香还富含营养素和微量元素。它的嫩茎、嫩叶、嫩苗含有钙、胡萝卜素、蛋白质、纤维素及各种矿物质,可作为蔬菜食用,既美味可口,又是保健佳品。夏季常吃凉拦藿香,可预防感冒暑湿,养颜美容。

藿香的茎、叶可提取芳香油,供食品工业和化妆品工业作为香料。

藿香生长适应性强,耐寒、耐热,我国南北各地均可种植,不择土壤,耐肥、耐瘠。用种子或分根繁殖,极易成活。

驱除害虫的草——艾蒿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花,整株都有芳香气味,揉之,香气更浓。

中医学上以叶入药,性温,味苦,具有和营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主治月经不调、带下等症。艾叶油有平喘、镇咳、去痰及消炎的作用。

用艾绒制成的各种艾条、艾柱、烧灸身体相应穴位,可使热气内达而温通气血,透达经络,让血液更好地循环,从而治疗各种寒湿病症。

艾叶熏烟,具有很强的驱除害虫,杀灭病菌和抑制病毒的作用。实验证明,每平方米用艾叶1~5克进行熏烟30~60分钟。对各种皮肤真菌、腺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疮疹病毒都有不同程度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民间在端午节用艾束悬挂门上,以驱除害虫、毒气,有的还编成各种小饰物,佩带身上,达到辟邪除秽和健身的目的。实践证明,冬季或流感流行季节,每周用艾叶烟熏家居一二次,能使各种常见的致病细菌、病毒及真菌的数量显着减少,从而有效地预防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艾蒿的茎叶都可提炼芳香油,用于制作香料。

艾蒿的分布很广,我国各地均有,且普遍是野生的。

色香俱佳——香莳萝

亦称茴香,伞形花科莳萝属一年生或二年生。植株高约50厘米,夏季开花,花小,淡黄色,花期较短。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地区及印度一带,据说是唐朝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香莳萝富含芳香油,茎、枝、叶均有香味,种子尤浓。据测,绿叶中含莳萝精油015%,而在果实中含油高达3%~4%。经分析,精油中含有茴香酮、柠檬萜、水芥菜萜等成分,可杀菌灭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此外,莳萝精油还有健脾、开胃、消食以及镇静、治失眠等功效。

香莳萝含有丰富维生素、蛋白质、草酸钙、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它的青苗和嫩叶可做蔬菜食用,素炒或凉拌均别有风味,也可将其切碎放置于鱼、肉、蛋等荤菜上,既去腥气,又添香味,色香俱佳,是家居和酒席上的常用菜。

香莳萝多生长在温热湿润的环境,但不耐高温干燥,也不耐寒冷,生长适温为15℃~25℃。

散风解热香药草——薄荷

亦称苏薄荷、鱼香草,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60厘米,秋季开花,花唇形,红、白或淡紫色。

薄荷在中医药中用途甚广,以茎、叶入药,性寒,味辛,具有解表、散风解热的功能。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用茎、叶煎汤熏洗,可治各种皮肤湿疹、漆疹。

薄荷富含芳香油,茎、叶均可提取薄荷油、薄荷脑,除在医药上有广泛的用途外,在食品工业和化妆品工业上也广为应用。

薄荷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性喜温暖、湿润,常生长在水旁、沟边,可作为潮湿低洼地的被植物,生长势强,很快即可覆盖地面。易于繁殖,用分株、扦插或种子播种均可。

香飘云天外——桂花

中秋月圆时节,一树树桂花盛开了。满树金黄细小的花儿,点缀着红叶娇艳的季节。更有那浓郁的芳香,“一味恼人香”,袭人心怀,沁人肺腑。又在芳香中带有一丝甜意,使人久闻不厌。

有人说,香气浓郁的花,一般是“或清或浓,不能两兼”。然而,桂花却具有清浓两兼的特点。它清芬袭人,浓香远逸。它那独特的带有一丝甜蜜的幽香,常常使人遐想联翩,勾起种种美好的联想。传说桂花香飘万里,侨居外乡的人闻到桂花香,就能在你眼前浮现出家乡的山水,勾引起思乡之情。“天香生净想,云彩护仙妆”(朱熹)。所以人们给桂花起了个名字叫“九里香”。

桂花不但芳香袭人,而且树枝挺秀,枝叶丰茂,冬夏常绿。若是南方庭园栽培,则是“丹葩间绿叶,锦绣相叠重”(陆游)。若在北方盆栽作室内摆设,也端庄高雅。

好一个桂花,不以艳丽色彩取胜,不以娇妍风姿迷人,却因“天香云外飘”得到世人的独钟。有人形容桂花香是:“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

吴刚伐桂的故事,是流传至今,尽人皆知的一个关于桂花的神话。

据明代段成式的《西阳杂俎》载:“月桂高五丈,下有人常砍之,树疮随合,其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这则神话说的是汉朝河西人吴刚,学仙修道时触犯天条,被罚在月宫砍桂树。但是,不论他怎样砍伐,树总是随砍随合,千万年过去了,吴刚每天都在辛勤地伐树,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如旧,生机勃勃。吴刚也只好长期过着“金风玉露伴素月,徒然销魂”的生活了。但据说,每逢中秋佳节,吴刚可以在树下稍稍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所以中秋节这一天,人们赏月时看不到吴刚弯腰举斧伐桂的影子。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中有:“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的诗句,用的就是这个典故。至于吴刚捧出的“桂花酒”,则相传是仙人的饮料。曹植有《仙人篇》:“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此处桂酒也就是桂花酒。

由于传说中月中有桂,所以月亮又称作“桂魄”。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句:“侵夜可能争桂魄。”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有中秋词:“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这两处的桂魄,都是明月的代名词,而传说中的月宫也叫“桂宫”。“桂宫袅袅落桂枝”。

在古代,桂花还是友好和吉祥的象征。战国时,燕、韩两国就以互赠桂花表示友好。

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还常以互赠桂花表示爱慕之情。

由于桂树花发于秋,古人又常用它来赞喻秋试及第者,称登科为“折桂”。据《晋史》载,晋朝郗某对策考第一。武帝问他,他回答说:“臣今为天下第一,犹犹桂林一枝。”应试及第称“折桂”,即由此而来。宋人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载:“世以登科为折桂,此谓郗说对策,自谓桂林一枝也,启唐以来用之。温庭筠诗:‘犹喜故人新折桂’。其后以月中有桂,故又谓之月桂。而月中又有蟾,故又以登科为登蟾宫。”于是,“蟾宫折桂”,就成了旧时人们仕途得志、飞黄腾达的代名词。

也由于“蟾宫折桂”借寓仕途通达,所以唐宋以来,文人墨客和官宦之家都竞相种植桂花。至今各地还留有不少当时种植的古桂大树。

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就是用嫦娥奔月和吴刚与桂花的神话传说来表达对革命烈士的哀思。

有关桂花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屈原《楚词·九歌》“援北斗兮酌桂浆”,唐、宋以来,诗人墨客对桂花多作赞咏。李商隐的“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杨万里的“不是人间种,移是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桂花因叶色浓绿,花香馥郁,被评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桂花记载道:“花有白者为银桂,黄者为金桂、红者为丹桂”,把桂花白、黄、红三色分为银桂、金桂和丹桂。清代陈子的《花镜》按桂花花期不同而命名为“四季桂”和“月月桂”两个品种。

桂花是木犀科木犀属的常绿乔木。宋代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记载:“凡木叶心皆一纵理,独桂有两道如圭形,故字从圭。”“桂”名原来由此而来。桂树学名木犀。因丛生于岩岭之间,所以又叫岩桂。桂树枝繁叶茂,树冠圆整、树姿挺秀高挑,高可达10米。叶形椭圆,花大多着生在当年的枝条上。

桂树寿命很长,一般都可活一百多年,有的树龄往往高达几百年。江浙一带老桂很多,杭州西湖满觉垅一带,满山都是老桂,连附近板栗树上的栗子也带桂花香味,所以杭州的桂花栗子是远近闻名的。每到桂花成熟季节,满觉垅的姑娘们在树下撑起帐子,小伙子们爬到树上用力摇晃。那金黄色的桂花,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被称为“桂花雨”。此时那西湖边上的满觉垅,漫山漫谷,连绵数里地下着“桂花雨”,浓郁的香气中传出姑娘小伙子愉快的笑声和歌声,胜似天堂美景。

我国是桂花的发祥地,栽培历史悠久,陕西汉中圣水寺内有一株汉桂,树虽苍老,却依然花繁叶茂,芳香四溢,相传是西汉时期萧何手植,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岁岁开花,至今不衰。勉县定军山诸葛亮墓前两株开红花的“护墓双桂”,已有1700多年的树龄。鲁迅的绍兴故居中有一株百年四季桂。太湖之滨的光福桂花,已有六百多年的栽培历史。苏州城的大街小巷,每到中秋节前后,到处都洋溢着木犀花香,其中尤以怡园、留园为盛。留园桂树丛边的亭上,曾题有“闻木犀香”的匾额。

桂花是我国寺庙常见的花卉。桂花随同佛教传入日本。18世纪后期传入英国,以后很快传遍欧洲各国。

普通的桂花多为八月桂,花香浓郁,花期短;另外还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月桂等桂花品种。有的花期短,有的香味淡。目前有一个新品种即:桂花中的珍品日香桂。

日香桂属桂花中的一个新品种,由于是20世纪80年代在四川发现的,因此在四川种植面积较大,浙江、安徽等地也有种植。日香桂是集园林绿化、美化、香化、彩化于一身的珍稀园林树木新品种。适用于广场、小区绿化、屋顶花园、道路、校园等园林工程;中小型株适合盆栽,用于香化居家环境;枝叶可作高档切花材料;日香桂栽培技术简单,应用范围广,是很有前途的新品种。

西洋山薄荷——香蜂花

由于它生长的地方柠檬样的香气扑鼻,常引来许多蜜蜂的缘故,所以取名为香蜂花。原产地是欧洲地中海两岸,日本人称它为“西洋山薄荷”,“香水薄荷”。瑞士的有名医生称它为“长生不老药”,英国人说“从50岁开始每天早上喝放有蜂蜜的香蜂花茶,就能活到116岁”。

香蜂花新鲜的种子非常香,干燥叶也可使用,经常和蜂蜜混合食用,有促进消化和缓和嗓子疼痛的作用,也可用色拉、鱼料理中也可使用,叶子的提取法可美容,也可作入浴剂,干燥叶也可作药枕,新鲜的叶子可直接贴于虫咬处或创伤处,香蜂花茶可治慢性气管炎、感冒、头痛,还有降血压、发汗的作用。新鲜叶子精油含油率在01%~08%,含柠檬醛、香茅醛、丁子香酚、芳障醇,还有半烯萜、单宁、生物碱等。

长生不老药香草——鼠尾草

鼠尾草是欧洲十分古老的药用植物,使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阿拉伯人将之称为长生不老药。在中世纪,甚至在故事中有这样一句有名的对句:“既然拥有鼠尾草(撒尔维亚)的田园,人为什么还会死去?”后来,鼠尾草又作为香辛料蔬菜受人欢迎。它多用于赋香,可单独作成汁或作成调味汁、咖喱汁等加入到料理中,具有强的芳香,因略带苦味或涩味,因而适合于肉类和鱼类的调味。意大利人把它作为健康食品,常与面包和黄油一起食用。

在欧洲,常在鼠尾草啤酒、鼠尾草茶以及鼠尾草汤等饮料中加入柠檬汁或醋后饮用,茶叶传到欧洲后,人们把茶3份和鼠尾草1份混合起来饮用。鼠尾草也是齿磨粉和漱口剂的重要原料,可治疗更年期障碍和断乳期回奶,也可作苦味健胃药,对驱风,抗痉挛,收敛,杀菌扩张末梢血管,抑制发汗,降低血糖,促进胆汁分泌都有作用。

芳香药草之后——薰衣草

薰衣草又名拉文达,是一种馥郁的紫蓝色的小花,又名“香水植物”。原产地中海地区,性喜干燥,花形如小麦穗状,有着细长的茎干,花上覆盖着星形细毛,末梢上开着小小的紫蓝色花朵,窄长的叶片呈灰绿色,成株时高可达90厘米,通常在六月开花。每当花开风吹起时,一整片的薰衣草田宛如深紫色的波浪层层叠叠地上下起伏着,甚是美丽。

中古时期,薰衣草在西欧社会里已被医疗单位广泛地使用,在当时薰衣草的杀虫抗菌效果早被肯定;以前的人通常把薰衣草香包放在橱柜中,借以驱虫。罗马人盛赞其抗菌力,用薰衣草来泡澡和清洁伤口。

薰衣草属唇形科芳香植物,因为它的气味芬芳怡人,是药草园中最受喜爱的一种,素有“芳香药草之后”的称誉。由于它的香气浓郁,令人感到安宁镇静,具有洁净身心的功效,古罗马人经常使用薰衣草来沐浴薰香,希腊人则将薰衣草用来治疗咳嗽。

香草之秀——海索草

多年生草本,植株生长整齐,开蓝色花,全株有较浓的甜苦香味,晾干可制成香囊、香枕。有镇静、安神作用。

香味沁人心脾——西洋甘菊

多年生草本,高30厘米,白色花,花头繁多,香味沁人心脾,干花可代茶饮,有镇静消炎作用,可制香囊、香枕。

又能驱蚊又能吃——驱蚊草

多年生草本,株高50厘米左右,枝繁叶茂,白花成串,全株香气浓烈,室内放置数盆或门前栽种一片,令人心情舒畅,并有驱蚊作用。取其鲜叶与其它菜同炒或做汤,味道格外鲜美。

全草具芳香——薄荷罗勒

罗勒全草具芳香。在日本,它和紫苏都作为香味蔬菜在料理中使用,植物体可提取精油,也可作为药用植物。种子在水中浸泡后会膨大,有一层胶状物质包裹在种子表面,这种胶状物中医用来洗眼睛,民间用这种胶状物去除眼睛的不净物(尘埃等)。罗勒产地从印度开始,以热带亚洲为中心,西至非洲,东至太平洋诸岛,原产于旧大陆热带,现在温带各地广泛栽培。

罗勒高度60~70厘米,平滑或基本上平滑的直立一年生草本。全草有强烈的香味,茎呈纯四棱形,植株绿色,有时紫色。叶对生卵形,长25~75厘米,全缘或略有锯齿,叶柄长,下面灰绿色,暗色的油胞点。在顶生的穗状轮散花序上,也间隔生长着总状花,6个~8个花轮生,开着白色或微红色的小花。果实为小坚果,种子卵圆形,小而黑色。种子遇到水分膨大粘质包裹。

罗勒对土质无严格选择,在干燥平坦的肥沃土壤中,阳光充足的地方种植最好。热带或亚热带的地方2月~3月进行整地,作出畦幅60~75厘米,条播,覆盖土,株间20厘米左右。3回~4回中耕除草,到秋天为止,可进行数回收获。整地时施堆肥和石灰,第一回采叶后要施N肥和K肥。另采种时在花梗黄变的情况下,从茎部刈割,干燥后,将种子打落。

罗勒的幼茎叶有香气,作为芳香蔬菜在色拉和肉的料理中使用。开花的季节采收后,干燥再制粉末储藏起来,可随时作为香味料使用。药用时,可健胃,促进消化,利尿强心,刺激子宫,促进分娩。另外种子中医上称之为光明子,因为服用后可治疗眼科性的疼痛。中国也用之作为零陵香、佩兰的代用药出现在市场上。从叶中提取的精油为黄绿色,成分为甲基黑椒酚,芳樟醇,桉叶油素等。热带也用它作为衣类防虫,消除体臭等用途。

七里外也香——柠檬罗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