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人民史观论
29461500000001

第1章 序言

马克思、恩格斯是人类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是永恒的。这种永恒性是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哲学——唯物史观这一强大理论背景分不开的。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它,都不能抹杀它的影响。唯物史观是一种最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说,在时代的前进中坚持和发展它,是我们的学术责任。

马克思一生有两个重大的发现:一是唯物史观,一是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的创立,揭开了人类认识自己以及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崭新的一页。自从有了唯物史观,人类的视野为之一变。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经受住了社会历史的严峻考验。150多年来的历史事实,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了新的证明和新的意义;整个世界的格局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它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和挑战,甚至遭受了非难和攻击,然而,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肯定了它伟大的真理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和法学博士、美国新社会研究院经济系诺尔曼·托马斯讲座教授R·L·海尔布隆纳在《马克思主义:赞成和反对》中写道:“我跟萨特一样地深信,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需要’的哲学。它不仅提供了一种历史观,同时,它也是作为历史创造的指南,尽管世态多变,但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的著作仍然不失其效用,在我们时代和今后,世界的改变是无疑的,而且大部分将是在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鼓舞和指导下进行的。要探索人类发展的前景,就势必要求教于马克思主义。”对唯物史观的真理性,我们的感受更为强烈。

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性是确定无疑的。然而,“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极为精辟的论证。他强调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历史是一位极为细心、周到的老师。它既能从正面也能从反面作出这样的证明:当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与本国、本地的实际高度统一的时候,它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威力将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反之,这一高度的统一性一旦被损害、被破坏,它的威力和效能将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甚至已有的建树也将毁于一旦。为什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那么多的曲折和反复?为什么会发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为什么建国后我们屡犯“左”的错误,甚至像“文化大革命”这样重大的错误?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必须在理论上予以深刻的反思。故“唯物史观新论”丛书的宗旨就是“反思·批判·创新”。

所谓反思,就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黑格尔语),也就是要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行深刻的总结和反省;所谓批判,就是用科学的和批判的态度对各种关系作出评价,因为唯物史观的目的决不仅仅是为了解释世界,而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所谓创新,就是在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把唯物史观的真理性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亦即理论创新。

唯物史观既有很高的理论性,它是一种历史哲学;同时它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面临的问题;它既有内在的逻辑结构体系;又是一个完全的开放系统。因此,我们的探索体现为“唯物史观新论”丛书。

本丛书首批成果为3部学术专著:《生产力哲学论》、《文化史观论》、《人民史观论》,主要由长安大学的几位专业理论工作者完成。丛书将陆续出版第二、三批成果,热切欢迎对此丛书有兴趣的各界人士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