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绿色食品蔬菜病虫害防治图谱·瓜类
29428600000007

第7章 瓜类蔬菜病害(6)

本病由鞭毛菌亚门辣椒疫霉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在温暖地区也可以厚垣孢子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土壤中的病菌是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病菌经雨水飞溅或灌溉传到茎基部或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再次侵染主要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雨水传播为害。

发病规律

当田间温度在0℃~30℃,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发病重。雨季或大雨过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易流行。低洼地,定植后通风透光不良的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与瓜类作物实行轮作,采用高垄栽培。

2.控制田间湿度,在暴雨过后及时排除积水,并注意整枝,以利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

3.坐瓜后用草圈等物把瓜垫起,避免与土壤接触。

4.发病初期选择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1)25%的阿米西达悬浮液1500倍液喷雾预防。

(2)58%的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或灌根。

(3)72.2%的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喷雾或灌根。

(4)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或灌根。

(5)56%的靠山水分散微颗粒600~800倍液喷雾或灌根。

(6)30%的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喷雾或灌根。

苦瓜、冬瓜、瓠瓜、佛手瓜病害

苦瓜蔓枯病Balsampeargammystemblight

症状识别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和果。叶片染病,初为褐色圆形病斑,中间多为灰褐色,后期病部生出黑色小柱点。茎蔓染病,病斑初为椭圆形或梭形,扩展后为不规则形,灰褐色,边缘褐色,湿度大时病情严重的常溢出胶质的流体,引起蔓枯,使全株枯死。病部也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或假囊壳。果实染病,初生水渍状小圆点,逐渐变为黄褐色凹陷斑,病部也产生小黑点,后期病瓜组织易变糟破碎。别于苦瓜炭疽病。

侵染途径

本病由子囊菌亚门小双胞腔菌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种子上越冬。翌年病菌靠风、雨传播,从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发病。种子带菌在苗期可显症,田间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发病规律

该病发生适温为20℃~24℃,相对湿度高于85%,土壤湿度大时易发病。高温多雨,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及连作地易发病。温室大棚栽培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

2.种子消毒。播种前用50%的双氧水浸种3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播种。

3.适时适量浇水,雨后及时排水,温室大棚要及时防风排湿,及时整枝打杈,增加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选择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1)25%的阿米西达悬浮液1500倍液喷雾预防。

(2)2.5%适乐时悬浮剂1500倍液。

(3)40%的杜邦福星乳油8000倍液喷雾。

(4)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5)75%的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6)8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7)40%的杜邦新星乳油8000~9000倍液喷雾。

(8)3%多抗霉素乳油200倍液喷雾。

苦瓜斑点病Balsampearphyllostictaleafspot

症状识别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初表现为近圆形褐色小斑,后扩大为椭圆形至不规则形,色为灰褐色至灰白,严重时病斑汇合,致叶片局部干枯。潮湿时斑面现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斑面常易破裂或穿孔。

侵染途径

由半知菌亚门正圆叶点霉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反复传播,进行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发病规律

高温多湿的天气有利于本病发生。地势低洼、连作种植、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及时清洁田园,减少土壤带菌。

2.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用迦姆丰收、金必来进行叶面追肥。

3.发病初期选择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1)10%的世高水分散颗粒剂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

(2)75%的达克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3)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

(4)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

(5)50%的多·硫悬浮剂500倍液喷雾。

苦瓜白斑病Balsampearcercosporaleafspot

症状识别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片上生灰褐色至褐色病斑,边缘明显。病斑中间灰白色,多角形或不规则状,直径1~4毫米,其上生浅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子实体。病斑后期中间穿孔。该病为叶部病害,不会造成植株和叶片枯死。

侵染途径

本病属半知菌亚门苦瓜尾孢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进行再次侵染。

发病规律

重茬种植易发病,田间湿度大及多雨季节易造成此病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烧毁或深埋病残体,减少土壤带菌。

2.实行与非瓜类蔬菜2年以上轮作。

3.发病初期选择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1)75%的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2)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

(3)47%的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4)10%的百菌清烟剂每亩250~300克熏蒸。

冬瓜疫病Chinesewaxgourdphytophthorablight

症状识别

该病主要危害成熟果实、叶和茎蔓。果实染病,先在近地面处出现水渍状黄褐色病斑,后病部凹陷,其上密生白色棉絮状霉,最后病部或全果腐烂。叶片染病,病斑黄褐色,后生白霉腐烂。茎蔓染病,蔓上病菌斑绿色,呈湿腐状。该病多在近成熟时突然发病造成大量烂瓜,对产量影响较大。

侵染途径

本病属鞭毛菌亚门辣椒疫霉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在病菌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种子上也能带菌。在温暖地区也可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或种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高,是主要初侵染源。越冬后病菌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到茎部或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重复侵染主要来自于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雨水传播为害。

发病规律

该病在田间温度在25℃~30℃,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发病重。一般雨季或大雨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易流行。土壤湿度在95%以上,持续4~6小时,病菌即完成侵染。易积水的低洼地,及定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参考南瓜疫病。

冬瓜炭疽病Chinesewaxgourdanthracnose

症状识别

该病可危害子叶、真叶、叶柄、主蔓、果实等部位,以果实症状最明显,危害性也大。果实染病,多在顶部,病斑初呈水渍状小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褐色凹陷斑,湿度大时,病斑中部长出粉红色粒状物,即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病斑连片,致皮下果肉变褐,严重时腐烂。叶片染病,病斑圆形,大小差异较大,直径3~30毫米不等,褐色或红褐色,稍凹陷,湿度大时,病部可见黏质物,茎蔓及瓜上有时可见琥珀色流胶。

侵染途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参见西瓜炭疽病。

瓠瓜病毒病Clavatedcalabashvirusdisease

症状识别

初在叶片上出现浓淡不均的花斑,扩展后呈深绿和浅绿相间的花叶,病叶小略皱或畸形,枝蔓生长停滞,植株矮小。重病株不结瓜或呈畸形。

侵染途径

本病由黄瓜花叶病毒侵染所致。病菌主要在多年生宿根植物上越冬,种子不带菌。蚜虫是该病的主要传染者。

发病规律

蚜虫在菜田周围的杂草上越冬,当春天杂草发芽后,蚜虫开始活动或迁飞进行传毒,因此,杂草多,蚜虫发生量大时发病重。该病毒发生的适温为20℃,气温高于25℃多表现隐症。

防治方法

参考黄瓜病毒病。

瓠瓜褐斑病Clavatedcalabashcercosporaleafspot

症状识别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较大的黄褐色至棕黄褐色病斑,大小10~15毫米,形状不规则。病斑周围水渍状,后退绿变薄或现出浅黄色至黄色晕环,严重时病菌斑融合成片,最后破裂或大片干枯。

侵染途径

本病由半知菌亚门瓜类尾孢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在遗落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溅射传播,引起初侵染。发病后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引起病害的逐渐扩展和蔓延。

发病规律

拉秧后不及时清洁田园,重茬种植时土壤带菌量大,易发病。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易发病。保护地较露地栽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及时清洁田园,减少土壤带菌量。

2.合理浇水,禁大水漫灌。及时整枝打杈,增加通风透光性,抑制病害发生和流行。

3.发病初期选择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1)10%的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喷雾。

(2)70%的安泰生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

(3)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4)50%的消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

(5)72%的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佛手瓜炭疽病Chayoteanthracnose

症状识别

整个生育期均可染病。果实上病斑近圆形至不规则状,初呈淡褐色凹陷斑,湿度大时分泌出红褐色点状黏质物,皮下果肉呈干腐状。

侵染途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参见黄瓜炭疽病。

佛手瓜黑星病Chayotescab

症状识别

该病仅危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大小1~2毫米,褐色,四周组织常为黄色,病叶不平整,病部生长缓慢,后穿孔,一般叶不枯死。

侵染途径

本病由半知菌亚门瓜枝孢属真菌侵染所致。在北方病菌的菌丝体在病部或病残体内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从叶片、果实、茎蔓的表皮或气孔侵入,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发病规律

该病发生与降雨量、湿度有关,在降雨次数多或降雨量大时发病重,在连续冷凉条件下易发病。温棚栽培比露地栽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注意合理浇水,尤其定植后至结瓜期应控制浇水。保护地内要注意防风排湿,控制灌水减少棚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抑制病菌萌发和侵入。

2.发病初期选择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1)10%的多百粉尘剂每亩1千克喷粉。

(2)75%的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3)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4)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5)2%的武夷霉素水剂15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