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绿色食品蔬菜病虫害防治图谱·瓜类
29428600000004

第4章 瓜类蔬菜病害(3)

(4)用75%的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5)用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黄瓜绿斑花叶病Cucumberroot—knotnematodedisease

症状识别

该病分绿斑花叶和黄斑花叶两种类型。

1.绿斑花叶型

苗期染病,幼苗顶尖部的2~3片叶子现亮绿或绿色斑驳,叶片较平,产生暗绿色斑的病部隆起,新叶浓绿,后期叶脉退化,叶片变小,引起植株矮化,叶片斑驳扭曲,呈系统性传染。瓜条染病现浓绿色花斑,有的也产生瘤状物,使果实成为畸形瓜,影响商品价值,严重的减产25%左右。

2.黄斑花叶型

其症状与绿斑花叶型相近,但叶片上产生淡黄色星状疤斑,老叶近白色。

侵染途径

本病是由黄瓜绿斑花叶病毒(CMW)侵染所致。种子和土壤都可传毒,遇有适宜的条件即可进行初次侵染,再次侵染靠风、雨和农事操作进行。

发病规律

田间遇有暴风雨,造成植株互相碰撞、枝叶摩擦,或锄地时造成伤口,或整枝打杈时病健株不分等都是该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温室和大棚内高温、干燥易发病。

防治方法

参考黄瓜病毒病。

黄瓜根结线虫病Cucumberroot—knotnematodedisease

症状识别

黄瓜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可染病。主要发生在侧根和须根上。须根和侧根染病后产生瘤状大小不等的根结,解剖根结,病部组织中有很多细小的乳白色线虫埋于其内。根结之上一般可长出细弱的新根,使寄主再度染病,形成根瘤。地上部表现症状因其发病的轻重程度不同而异,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植株生育不良,叶片中午萎蔫或逐渐黄枯,植株矮小,影响结实,发病严重时,全田枯死。

侵染途径

本病由南方根结线虫危害引起。该虫多在5~30厘米的土层中生存,常以卵或2龄幼虫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病土、病苗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一般2龄幼虫入侵植株根尖,其分泌物刺激导管膨胀,使根形成巨型细胞或虫(根结)。

发病规律

南方根结线虫生存的最适温度为25℃~30℃,高于40℃、低于5℃都很少活动,55℃经10分钟死亡。田间湿度是影响孵化和繁殖的重要条件。土壤湿度适合蔬菜生长,也适合根结线虫的活动,土壤潮湿有利于孵化和侵染,干旱或土壤过湿,其活动受到抑制,砂土地较黏土地危害重。黄瓜、芹菜、番茄易染根结线虫,而葱蒜类、辣椒等蔬菜较抗根结线虫。

防治方法

1.黄瓜生长期应加强田间管理,彻底处理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浇水,增强植株抗线虫能力。

2.与辣椒、韭菜等抗线虫蔬菜实行2~3年轮作。

3.利用温室休闲时间,对地表10~15厘米土壤进行大水淤灌,7~8月,清除病残,施石灰、秸秆,深翻,起垄,灌水,盖膜、密闭棚室或盖双层膜15~20天,高温闷棚。

症状识别

从播种到定植均可患病。种子发芽出土时染病,造成胚茎和子叶腐烂。苗期发病,幼苗茎基部呈水渍状病斑,病部渐变为黄褐色,表皮脱落,缢缩成线状,迅速蔓延扩展绕茎一周,在子叶尚未凋谢之前,幼苗即猝倒,造成成片死亡。在高温高湿时,寄主病残体表面及附近的床面上,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的菌丝。

侵染途径

本病由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真菌侵染所致。可危害黄瓜、番茄、茄子、辣椒、甘蓝等蔬菜。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卵孢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染寄主,病部组织产生的孢子囊,借雨水、灌溉水、农具及带菌粪肥传播蔓延。

发病规律

病菌在10℃~25℃条件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害幼苗。初期只有个别幼苗发病,几天后,以此为中心,向外蔓延扩展,最后引起成片幼苗猝倒。土温在10℃左右,不利菜苗生长,但此菌能活动,因此,连阴雨、雪天或苗床浇水过多、通风排湿不良等均易诱发此病。幼苗子叶养分用完,新根扎实和幼茎木栓化之前,其抗病能力最弱,土壤中的病菌易侵入幼苗而发生猝倒。

防治方法

1.培育壮苗

(1)要选择地势较高,避风向阳、排灌方便、未栽培过茄果类蔬菜的土地块作苗床。

(2)播种前苗床内一定要浇足底水,整个苗期要尽量控制浇水,避免低温、高湿的条件。

(3)要根据幼苗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控制好苗床温度,防止幼苗徒长,培育壮苗,增强幼苗抗性。

(4)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快速育苗或无土育苗。

(5)育苗时选用无滴棚膜,降低苗床湿度,改善光照条件,增加光照强度,以利光合作用和提高幼苗抗病力。

2.苗床消毒同立枯病。

3.发病初期,要及时拔除病苗,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1)72.2%的普力克水剂750倍液喷雾。

(2)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

(3)32%的苗菌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4)60%的氟吗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

黄瓜沤根病Cucumbersteepingroot(rot)

症状识别

沤根在苗期和定植后都可发生,苗期最常见,发生沤根后,根部不发生新根或不定根,根皮发锈后腐烂,地上部萎蔫,且易拔起。子叶期出现沤根,子叶枯焦;真叶期发生沤根,叶片起初不变色,以后叶缘开始变黄,似缺素症,继而逐渐枯焦,根部腐烂。

发病原因

本病属生理性病害,主要是播种后育苗设施差或防寒不及时,苗床温度低于12℃,且持续时间较长,不利于新根发生;或因苗床浇水过量,土壤湿度大;或在苗期遇连阴雨、雪天、床温低,幼苗发生萎蔫,打蔫时间长均易造成沤根。另外,当棚(畦)内湿度大时,塑料膜上的水聚集在低凹处,不断滴入苗床,造成局部沤根死苗。

防治方法

本病属生理性病害,在育苗、定植时要掌握好“水、肥、土”三个环节。

1.水苗床要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地块。播前一定要浇足底水。苗期要注意通风、排湿。定植前对幼苗进行抗寒锻炼。

2.肥为了预防肥带菌,苗床应施足充分发酵腐熟的无病有机肥,增强幼苗抗逆性。发生沤根后,根系吸肥能力较差,可选用多元复合肥料、迦姆丰收、高美施等进行叶面追肥。

3.土播前一个月扣棚烤土,并深翻2~3次晒土,提高地温,当10厘米土层温度稳定在蔬菜根毛发生温度(黄瓜为12℃,番茄为10℃,茄子为15℃,辣椒为15℃)以上时,开始播种或定植。出苗后,中耕培土,以提高地温,降低湿度,使其发生新根,控制病情扩展。

黄瓜畸形瓜和苦味瓜Cucumberdeformedandbitterfruit

症状识别

在保护地及露地后期栽培黄瓜时,常出现弯曲瓜、尖嘴瓜、蜂腰瓜、大肚瓜等畸形果,有时出现苦味瓜。

1.弯曲瓜包括具有正常果的果形,但发生弯曲的果实,有弯曲的肩果、弯曲的粗尾果、弯曲的细尾果等几种。

2.蜂腰果在果实的一处或多处出现像蜜蜂细腰似的症状。将收获的果实剖开来看,即是外表完全看不出蜂腰形状的果实,内部也会开裂而成空洞,或者不开裂而产生褐色小龟裂。发病重时从外表可见蜂腰形。

发生原因

1.弯曲瓜产生弯曲瓜有生理和物理原因。生理原因是营养不良、植株瘦弱,如光照不足,温度、水分管理不当,或结瓜前期水分失常、结瓜期水分供应不足,或是伤根、病虫害引起。尤其是高温、昼夜温差过大过小,光照少,地温低等条件易发生。摘叶过多或开花时子房小的花,花的素质不好,即使开花,以后得到的养分较少也易发生弯曲果。此外,雌花或幼果被架杆及茎蔓等遮阳或夹长等物理原因也可造成畸形果。

2.蜂腰瓜高温干燥、低温多湿、多肥多氮、多钾、缺钙等会引起蜂腰瓜。黄瓜对硼的吸收受阻抑,也会出现蜂腰瓜。

3.尖嘴瓜和大肚瓜早春温室、大棚内传粉昆虫少,黄瓜不经授粉也能结实,这种瓜营养条件好时,能发育成正常果实,反之则形成尖嘴瓜。当雌花授粉不充分,授粉的先端膨大,营养不足,或水分不均就会形成大肚瓜。

4.苦味瓜黄瓜苦味是由苦味物质葫芦碱引起的。在土壤干燥,水分不足时,容易产生苦味;氮肥使用过量,或磷、钾不足,特别是氮肥突然过量最容易出现苦味瓜;较低的地温或气温在30℃以上持续时间过长也会发生苦味瓜。

防治方法

1.发现畸形瓜及时摘除。

2.做好温湿度、光照和水分管理。

3.科学施肥,注意各元素间的平衡,基肥要增施厩肥,用磷酸二氢钾等进行叶面追肥。

4.选择无苦味的品种。

5.注意温度管理,防止温度过低或过高。

西葫芦病害

西葫芦病毒病Pumpkinmosaic

症状识别

有花叶型和黄化皱缩型2种。

1.花叶型叶片受害,多以新叶为主,最初表现为明脉及退绿斑点,后变成花叶并逐渐扩展,使整个叶子退绿黄化。果实受害,表面呈绿色斑驳或环状斑,果实小而质劣。

2.黄化皱缩型开始时上部新叶沿叶脉失绿,出现黄绿斑点,以后发展为整叶黄化,并皱缩下卷,造成叶子坏死或全株枯死。开花结果期染病易落花、落果,造成绝产。结果后期发病,影响果实发育,在果实上布满大小瘤或密生隆起皱褶。

花叶型和黄化皱缩型二者同时侵染时,往往导致田间植株大量死亡而绝产。

侵染途径

本病由黄瓜花叶病毒和甜瓜花叶病毒侵染所致。除西葫芦外,还可危害南瓜、黄瓜、甜瓜等。两种病毒一般在宿根性作物和杂草等寄主上越冬,春天通过蚜虫吸毒迁移以及田间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接触传播。甜瓜花叶病毒种子也可携带。

发病规律

在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有利于蚜虫活动,易发病毒病。缺水、缺肥、管理粗放、植株衰弱以及种植密度过大时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培育壮苗,适期早定植,要增施有机肥,及时中耕保墒,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抗性。

2.提早防蚜。在蚜虫迁飞期,苗床喷施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10%吡虫啉3000~4000倍液,或20%的速灭杀丁乳油2000~3000倍液防治。也可用银灰膜避蚜。

3.发病初期选择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1)苗期用卫星病毒S52100倍液防治黄瓜花叶病毒,用83增抗剂100倍液诱导植株耐病毒。

(2)1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喷雾。

(3)5%的菌毒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雾。

(4)0.5%的抗毒刹1号水剂250~300倍液喷雾。

(5)0.5%的氨基寡糖素500倍液+宁南霉素200倍液喷雾。

(6)20%的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西葫芦白粉病Pumpkinpowderymildew

症状识别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茎和叶柄,不危害果实。发病初期叶正面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增多,扩展连成一片,整个叶面布满白粉,叶背面也有少量粉层。发病后期,白色霉层变为灰白色或红褐色,叶片枯黄、发脆,其上密生小黑点(子囊壳)。

侵染途径

本病由子囊菌亚门单囊壳属真菌侵染所致。除黄瓜外,还可危害西葫芦、南瓜、甜瓜等。病菌以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表越冬,或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冬茬温室黄瓜上越冬,次年由温室转入大棚、露地进行危害。田间再次侵染主要是发病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再次侵染速度快,易导致流行。

发病规律

白粉病在10℃~25℃均可发生,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寄主的长势。低湿时可萌发,高温萌发率明显提高。因此,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时,白粉病的流行速度加快。较高的湿度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和侵入,高温干燥有利于分生孢子繁殖和病情扩展,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湿条件交替出现,并有大量的白粉菌源和寄主时,此病即流行。

防治方法

参考黄瓜白粉病。

西葫芦灰霉病Pumpkingraymold

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西葫芦的花、幼果、叶、茎或果实。花瓣受害初为水渍状,逐渐软化,易枯萎脱落;幼果受害,花蒂部呈水渍状,软化,表面密生灰色霉,使病果呈黄褐色而萎缩,有时长出黑色菌核。

侵染途径

本病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可存活4~5个月,成为初侵染源,再次侵染靠气流、雨水和农事操作进行。

发病规律

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3℃,空气湿度在80%以上,温度在2℃~31℃范围均可发病。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蔓延,春季连阴天、气温低易发病。保护地内持续较高的相对湿度是灰霉病发生和蔓延的主导因素。

防治方法

1.避免番茄、黄瓜同棚种植,或二者连年倒茬,减少土壤带菌量。

2.加强通风管理,降低棚内湿度,在刚浇过水的棚内,上午在2~3小时内尽量保持较高的温度使棚顶露水雾化。下午适当延长放风时间,加大通风量。夜间要适当提高棚温、减少叶面结露。

3.坐瓜后及时摘除残花、病花、病果,集中烧毁和深埋,防止再次侵染。

4.药剂防治参考黄瓜灰霉病。

甜瓜病害

甜瓜立枯病Muskmelonrhizoctoniarot

症状识别

甜瓜种子萌动后尚未出土时就可被该病侵染,造成烂种。出土后的病苗,茎基部先出现椭圆形暗褐色病斑,地上部白天萎蔫,夜间可恢复正常;待病情不断发展,病斑绕茎一周时,病部向下凹陷,茎基部干枯收缩,整个幼苗死亡倒伏。中期以后的幼苗,由于茎部已经木栓化,故茎部即使生病,病苗也可以直立不倒。湿度大时,小苗病部可长出白霉,稍大的幼苗则出现淡褐色霉层。

侵染途径

本病由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在土壤中的腐烂植物上营腐生活,以菌丝体及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通过雨水、流水、沾有带菌土壤的农具及带菌的粪肥进行传播蔓延。病菌从幼苗茎基部和根部的伤口侵入,也可直接穿透寄主的表皮侵入。

发病规律

甜瓜立枯病在土壤温度15℃~21℃、阴湿多雨、土壤过黏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病。重茬地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参考黄瓜立枯病。

甜瓜黑斑病Muskmelonalternariablackspot

症状识别

该病主要发生在甜瓜生长中后期,危害叶片、茎蔓和果实,下部老叶先发病,叶斑近圆形、褐色,具不明显轮纹。果实染病多发生在日灼或其他病斑上,布满一层黑色霉状物,形成果腐。

侵染途径

本病由半知菌亚门交链孢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外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通过雨水和灌溉水进行再侵染。

发病规律

该病发生的适温为20℃~30℃,田间湿度大,易结露时发病重。重茬种植易发病。

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减少初次侵染源。

2.加强管理,推迟瓜田浇第一水的时间,即在坐瓜后长到核桃大小时浇第一水。

3.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注意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