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化石
29419300000010

第10章 沧海拾珠——如何收集化石标本

很多青少年梦想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化石。亲手采集的化石无疑是最为宝贵的。

青少年如何收集化石标本?收集化石标本有那些注意事项?首先我们要知道化石标本的基本知识。通常情况下,标本分为岩石标本与化石标本两类。其中的化石标本,在野外采集较为复杂。而且由于化石所属门类各不相同,采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化石标本采集方法:

1.微体化石

例如蜒、介形虫、轮藻、层孔虫、苔藓虫之类的微体化石,保存较为完整。在这种情况下,挖掘出来的大多是集群性的。因此,采集时要求选择密集程度高、大量集中的块体标本,因为这样的话,可以在处理过程中找到更加理想的整体化石。

2.珊瑚类标本

此类化石标本个体较大,主要以集群性方式保存在石灰岩层之中,除若干体型较大的单体珊瑚能在风化剥落的露头上找到之外,其他的复体珊瑚应选择化石密集、能看到不同方向切面、特征保存清楚者,因为这样的话,有利于在磨制薄片时找到更理想的化石标本。

3.腕足动物标本

腕足动物是贝壳类动物的祖先。此类化石常见于石灰质或砂泥质岩层中,因此挖掘地点最好选择化石密集、岩石风化并开始剥落下来的地方,较为完好的“立体”标本大多是来源于这样的地方。尤其是层面与山坡倾斜方向一致的风化面上,更容易找到理想的上品。

此外,为了对腕足动物壳体的内部构造进行研究,最好采集内膜标本或通过切片后能见到内部构造的标本。凡是不同方向保存的印模标本也都应注意收集,这样的话,有利于研究各种定向部位的特征。然而在作正型标本时,也应该对其作一些必要的辅助观察。

4.软体动物壳体化石标本

这一类化石标本的采集要求与腕足动物极为相似,这里不再作出太多的解释。

5.三叶虫及其他甲壳类化石标本

三叶虫化石又称鸿福石,非常漂亮,名字也喜气。采集这一类型“立体标本”是相当困难的,如此说来,采获连头带尾的整体标本自然也很不简单,再加上三叶虫化石大多是头、胸、尾部分开的。由于化石的主要特征就集中在头部及尾部,因此应该多注意采集头部及尾部标本。不过,如果发现完整的胸部标本,自然不可放弃。

6.昆虫化石

昆虫种类众多。对于昆虫化石标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翅膀标本,所以最好采集脉翅清楚的,因为这是昆虫主要的鉴定特征之一。

7.特殊的牙形刺标本

对于那些只有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此类化石标本,应该将其看成一般微体化石标本处理。这类化石标本中,有很多牙形刺是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所以只好试探性地选择关键层位采集几块既可,再对其进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如发现有确实存在的化石,再按照要求进行系统采集。

8.植物化石

植物是地球生态最重要的一环,正是有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地球上才能这样万物升腾,生机勃勃。对于植物化石而言,叶片化石就是最重要的部位,特别是一些高等植物,所以采集时最好选择叶缘完整、叶脉清晰的标本。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采掘必须顺层面仔细劈裂,切不可垂直或斜交层面硬挖,因为这样做的话,只会使完好的叶片化石四分五裂。我们常见的植物叶片化石多保存在泥岩或页岩中,此岩石受到水分湿润的影响后会变得柔软易碎,因此在采掘时最好选择地势较高、较为干燥、岩性较硬的地方发掘。有时,由于岩性软弱不宜包装运输,不得不把精美的标本放在盒子里,避免损坏。

蕨类植物曾经在地球上盛极一时。石松和芦木属于蕨类植物化石,其茎部及根部的特征都相当重要,因此在收集过程要倍加小心。

孢子和花粉在植物化石之中也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在野外无法用肉眼观察,只能选择一些富含有机质的层位,挖取岩石标本,将其带回室内进行处理,如有发现孢子和花粉,再对其进行处理。

9.脊椎动物化石

头骨化石是这类动物化石中最重要的,因此发现出露的脊椎动物时,应特别小心地寻找头骨化石,发掘过程也要特别注意,最好不要对其造成损坏。这类动物的牙齿化石是头骨化石中的最重要部位,发掘之时切要谨慎。

完整的骨架是最理想的脊椎动物化石,由于地质旅行时间有限,发掘工作时间不可太长。然而,在现场观察研究之后,如果认为能够挖掘出完整的骨架,就应该对其作出详细的记录、素描或摄影,以便日后工作的进行,同时向有关方面或当地群众提出保护要求,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如我国第二大的恐龙化石——四川的马门溪龙,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经发现,一直到解放后,才开始挖掘。挖掘工作历时3年之久。

化石采集之后,应该写好标签,用棉花垫上化石。最后,对其进行包装运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