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话说中国-建筑殿堂
29374200000030

第30章 拉萨布达拉宫

让我们一起到西藏的布达拉宫去看一看吧。它坐落于西藏拉萨市西北角玛布日山上,始建于7世纪,是松赞干布统一西藏之后,为促进吐蕃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推进与唐王朝的睦邻友好关系,迎娶文成公主而建的。

“布达拉”为梵语“普陀”的音译,原指观世音菩萨所住的岛。唐贞观十四年(640年),松赞干布向太宗请婚,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隆冬,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

松赞干布对部属说:“我族我父,从未有通婚上国的先例,我今天能娶大唐公主为妻,实为有幸,我要为公主修筑一座华丽的宫殿,以留示后代。”不久,布达拉宫建成了。这座城的主楼高9层,有宫室999间,加上顶层的一间佛堂共1000间。遗憾的是这座辉煌的唐代建筑早已毁于战乱,仅存一座法王洞。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喇嘛建立了噶丹颇章政权,为扩大政治影响和巩固政教合一的农奴制度,五世达赖决定在山上重建宫殿。1645年动工,先建白宫,后造红宫,于1693年落成,工程历时50年。以后历世达赖继续扩建,十三世达赖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和增建后才形成今日的规模。

现在的布达拉宫规模庞大,气势宏伟。它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主建筑共13层,高117米。它是著名的藏式宫堡式建筑,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辉映,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

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解空气。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刻,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面积达2500多平方米。

宫内还收藏了西藏特有的、在棉布绸缎上彩绘的唐卡,以及历代文物。布达拉宫在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在1989年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建。

你们知道白宫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白宫因外墙为白色而得名。它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的场所,共有七层。最顶层是达赖的寝宫“日光殿”。殿内有一部分屋顶敞开,阳光可以射入,晚上再用篷布遮住,因此得名。日光殿分东西两部分,西日光殿(尼悦索朗列吉)是原殿,东日光殿(甘丹朗色)是后来仿造的,两者布局相仿,分别是十三世和十四世达赖的寝宫,也是他们处理政务的地方。

你们知道法王殿吗?

红宫中的法王殿(曲结哲布)和圣者殿(帕巴拉康)相传都是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法王殿在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它的下面就是玛布日山的山尖。据说这里曾经是松赞干布的静修之所,现供奉着松赞干布、赤尊公主、文成公主以及大臣们的塑像。圣者殿供奉松赞干布的主尊佛——一尊由檀香木天然形成的观世音菩萨像。

大开眼界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的东西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与高大的宫墙相接。在墙的东、南、西侧各有一座三层的门楼,在东南和西北角还各有一座角楼。宫墙内的山前部分叫作“雪城”,山后部分叫作“林卡”,主要是一组以龙王潭为中心的园林建筑,是布达拉宫的后花园。五世达赖重建布达拉宫时在此取土,形成深潭。后来六世达赖在湖心建造了三层八角形的琉璃亭,内供龙王像,故此称为龙王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