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母亲的榜样——名家教子书
29334100000007

第7章 雨果之母索菲:用心血培养孩子

如果说雨果的得意杰作是流传于世的文学作品,那么雨果母亲的得意杰作就是自己的儿子。在这个世界上,最相信雨果能有一番作为的,就是他的母亲。母亲的信任和付出换来了雨果的辉煌成就。

雨果(l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管教严格有益处

1817年的一天,在巴黎法兰西学院会议室里,本年度诗歌比赛文艺奖金的评比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几十位老院士围绕着一篇题为《学习之益》的来稿争论不休。

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不肯相信这首诗的作者的年龄,尽管评选委员会一致认为,这篇作品完全可以得奖,但又怕受蒙骗,只给予表扬勉励。在当时,能够得到法兰西学院表扬,也是极大的荣誉。于是,这位作者的名字就在巴黎传开了。

他,就是法国著名诗人维克多·雨果。那年他只有15岁。此刻,当雨果被褒奖和嘉许的气氛所簇拥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却是自己的母亲。

雨果出生于一个职业军官家中,祖辈几代人没有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他是在母亲的引导和培育下,依靠自己的聪慧和勤奋叩开文学大门的。

雨果回忆,母亲性格坚定,不受羁束,精神饱满的脸上略带点儿骄傲。母亲既不愿自己的儿子们当讼师,也不愿让儿子们成为官吏,她只愿他们成为大作家。日复一日,她让两个儿子自由自在地在小房间里工作。晚饭后,他们随她一道去散步。

母亲对他在思想品德上管教是很严格的。有一次,雨果看到别的同学穿着时髦的服装,不禁动了心。但是,一向在精神需要方面对孩子有求必应的母亲,很不以为然地提醒雨果:“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学,而不在他的衣饰。”

在雨果小时候,母亲每天只给他两个苏(法国货币,一法郎的二十分之一)。雨果从不乱花钱,渐渐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他用的笔记本子,都是自己买纸用线订成的,他就在这样的本子上练习写诗。只是从第十一个本子起,他才开始保存自己童年时代的作品。

雨果曾经回忆道:“严厉的、有保留的温情,正常的严格的纪律,既不让孩子们放任自流,也不使孩子们事事不知。经常进行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严肃的谈话,这便是那种如此深沉、专注、细心的母亲爱的主要特征……”

他们两个兄弟都是以诗歌来表达对母亲的敬意。母亲因为不能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边,便常去学校看望他们。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其他方面取得成绩后,兄弟两个都只想到:“这可以引起母亲的高兴。”

14岁时,雨果就献给她一部诗体悲剧《伊尔塔麦娜》。诗中有这样的诗句:

啊,妈妈!请屈尊和悦地看一眼,这微不足道的习作。

这些花朴素、自然,一如我心。

妈妈,谨将其中一束献给您。

从写作技巧上看,连雨果自己也认为“写得糟糕”。但他的母亲却不这么看,她从一个能如此罕见的努力、坚持不懈的年轻人身上,看到儿子的未来,她热切地期待儿子的杰作问世。

如果说雨果的得意杰作是流传于世的文学作品,那么雨果母亲的得意杰作就是自己的儿子。雨果在一首回忆童年的诗中所说:在我金色的童年——唉!它转瞬即逝,花园、老教士、母亲是我的老师。

当雨果信心百倍地踏上人生旅途时,他认为对于他的才华和将来的光荣,世上至少有一个人不抱怀疑,这个人就是他的母亲。可以这样说,没有母亲,也就没有雨果的成就。是母亲的严格要求和严厉的教导,使得雨果能够有坚定的信念,一直沿着理想的道路追逐下去。

教子点睛:

成功的人生,要靠教育艺术为之铺路。严格的要求,是锻铸好钢的熔炉。但是,严格也要有度,也要有理。父母从孩子咿呀学话开始,就要对其言行和举止明确指出“对”或“不对”的地方,使孩子从小就对客观事物有个明确的是非观念。不能等到孩子犯错误时,父母才回过头来对孩子严厉地惩罚一番,那样只能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

发现孩子的潜质

雨果从小就爱好文学,悄悄地学着写诗歌。进学校读书后,兴趣更是日趋浓厚,笔耕不辍。由于舞文弄墨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并无地位,因此老师得知后大为不快,为了阻止雨果写诗,故意给他布置很多数学习题,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让他放弃写作。

雨果的母亲知道后,并没有屈从世俗的观念,而是更加积极地支持儿子进行诗歌创作。她鼓励儿子抛开那些习题,去从事心爱的诗歌创作。母亲再三考虑之下,她决定不再让雨果兄弟去寄宿学校,而让一位老教师教他们拉丁文,她还在一个阅览室里注册了,以方便孩子们去那里阅读书籍。

孩子们在图书馆里惊喜地发现了卢梭、伏尔泰、狄德罗等人的著作,以及航海见闻一类的读物。雨果正是从小时候产生了读书的爱好,他小时候读过的许多书,都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小说和戏剧的题材。

平时,母亲还处处留心帮助儿子寻找诗题,去捕捉一闪即逝的灵感。在母亲的支持下,雨果创作激情勃发,文思泉涌,进步神速。其实,孩子的天赋就像天上的彩虹:没有人知道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终止。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父母去发现,也无时无刻不在放出它的光彩。

而孩子的兴趣所在往往就是其天赋的“闪光点”,以贝多芬为例,这位世界级音乐大师4岁时就对音响与旋律发生了浓烈兴趣,喜欢在琴键上来回按动,其祖父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有意识地去培养他,结果他8岁就能登台表演,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音乐家。

聪明的父母,应给孩子自信心,让他们在生活中锻炼并表现自己的能力,进而证明自己的智慧。美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戴森费里曼说:“赏识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条件,孩子需要赏识,就像植物生长需要水分。”

只有在赏识中才更容易发现孩子的天赋,赏识能使孩子成为生活的强者和成功者。对于孩子在从事种种日常活动中会有不同的表现,父母应睁大眼睛随时留心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

如孩子喜欢讲故事,这表明他有语言天赋;如喜欢听有节奏的声音与乐曲,学习新歌曲毫不费力,这表明孩子有音乐天赋;如擅长下国际象棋或跳棋,喜欢问抽象的问题,表明他有逻辑数学天赋,在数、理、化等学科方面有优势;如爱提各种各样天文、地理和自然现象的问题,说明孩子有空间想象天赋,父母可以在自然科学领域对孩子多多培养;如果能较早地接受各种运动动作,熟练地掌握各种体育器械,表明他有运动协调天赋,让他从小参加体育训练班可能是最佳的早期教育方式;如能观察到别人的微小变化,在阅读小说或看电视、电影时能很快认出其中的正、反角,表明他有管理方面的天赋……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都有不同。父母如何才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且,让孩子的优点发扬光大,这需要父母的耐心和爱心来成全。无论孩子有何种的天赋,都不要以父母自己的好恶来衡量它,如能真正从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来考虑,孩子何种的兴趣都能作为闪光点来发扬光大。

教子点睛:

往往孩子对某件事情感兴趣,那么在这件事情中就会表现出色,优于其他同龄儿童。真正学习起来,也一点就通,容易入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强,热情长久不衰。作为父母,要善于发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做他愿意做的事情,往往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给孩子成功的信念

雨果的母亲认为,给孩子成功的信念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孩子的一生发展都有着推动的效用。

雨果17岁那年,著名的美文研究院组织征集诗作大赛,正当雨果全力为参赛创作新诗的时候,他的母亲突然病倒了,情况十分危急,母亲整日处于昏迷状态。雨果和哥哥日夜陪伴妈妈,根本无暇动笔写作。雨果只好把一首从前写的《凡尔登贞女》送去参赛。

母亲病势稍微好转,她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询问雨果参加比赛的诗寄出了没有。当她得知儿子因照顾自己没有写作的时候,她十分伤心。母亲用无力的手拉住儿子的手,轻声地说:“维克多,你不该在难处面前退却。记住,永远不该。我要你得到那‘金百合花’特别奖,你要把你创作的最好的诗送去。”母亲的声音很小,但雨果听得出来,那话语中包含着母亲她的深切期望。

雨果感到很难过,他低着头对母亲说:“母亲,恐怕来不及了,因为明天就截止了。”母亲鼓励他说:“不,好孩子,来得及。今晚就写,明天一早就念给妈妈听,妈妈的病很快就会好起来。妈妈最不喜欢碰到难事就畏缩的人。”母亲的眼睛里充满了信任。

母亲给了雨果信心,他不再犹豫,等到母亲睡着,便伏在床边握笔苦思。夜深了,可是雨果不觉得疲倦,他在桔色的灯光下,用他火一般的热情铸造诗篇。这一夜,他写出了120行诗——《亨利四世铜像修复颂》。第二天,当母亲从梦中醒来,发现儿子放在床头的诗稿,她欣慰地笑了。

半个月后,这首《亨利四世铜像修复颂》使维克多·雨果得到了“金百合花”特别奖。《凡尔登贞女》也同时被评为“金鸡冠花”奖。

儿子的成绩是母亲最好的补药,母亲的病很快就好了。获“双奖”的事情很快就成为过去,但是母亲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来的信心和坚定的话语,却一直在雨果脑海中萦绕,一直激励他更加勤奋地投入文学创作。

1820年2月,美文研究院又组织征诗大赛,雨果的《摩西在尼罗河上》又波评为“金鸡冠花”奖。按照美文研究院的规则:凡一人连得三次诗奖的,都有资格被聘为院士。这样,雨果这个年仅18岁的小伙子竟成了研究院的院士。

1821年,当法国文学艺术联合会成立时,雨果和当时法兰西研究院的许多老院士一起,被邀为该会会员。这对他来说,无疑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从此,这位不到20岁的年轻人,就像一颗耀眼的新星,引起了法国文坛的瞩目。

在母亲的教育下,雨果诗才发展很快。朋友们知道内情的,都说他母亲是位“文艺女神”。的确,正是她给了雨果坚持下去的信心,正是她,培养造就了这个天才的儿子。

不幸的是,在1821年夏天,母亲因肺炎不愈而去世了。从此,雨果不仅失去了慈爱的母亲,也失去了一个对文学事业的支持者。雨果悲痛欲绝。夜晚,刚满19岁的他,独自一人站在公墓旁,悲哀得抬不起头来,母亲坚定的声音仿佛又出现在他的耳边:“勤奋耐劳,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他久久地站在母亲的墓前,任泪水打湿自己的衣襟。他暗暗发誓,向天堂中的母亲表示了一定要成功的决心。雨果的文学天赋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在小说创作方面成绩卓著。他给人们留下了《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一系列在文学史上熠熠闪光的长篇名著,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学巨匠。

教子点睛:

每一孩子都是一张充满个性色彩的生命画卷,这张画卷并非缺少值得欣赏的东西,真正缺少的倒是欣赏的目光。雨果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懂得鼓励他、欣赏他的母亲。在母亲信任的眼光里,雨果最终成为一位举世瞩目的文坛巨匠。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给他自信心。“你能行”这句话能使孩子的大脑变得越来越聪明。反之,愤怒或者失望等悲观的因素则会压抑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