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婴幼儿3-4岁智商潜能激发
29266900000025

第25章 培养出拥有美好品德的孩子

(一)使孩子不再以“自我”为中心

1.教育孩子认清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

让孩子懂得他只是家庭中普通的一员,所以不能娇惯,不可能无限度地满足他的愿望,不可能给他特殊权利、让他高高在上。

2.要求孩子心中有他人

不要总是以“我”为中心,一切只顾自己。

3.必要时,让孩子有一些吃亏让步的体验,以锻炼孩子的克制能力

4.多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使孩子从中得到锻炼:在发生矛盾的后果中,体会到只有团结友爱、宽容谦让,才能享受共同玩耍的快乐。

5.教育孩子理解和尊重自己的长辈、体谅长辈的辛苦、珍惜长辈的劳动成果和对自己的爱护

6.家庭成员间要友爱宽容

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友爱、宽容的家庭环境中,使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步形成稳定的宽容忍让的良好品质。

(二)使孩子讲出心里话

父母要养成和孩子交谈的好习惯,但是要注意选择谈话的时机,最好是轻松些、随意些,自然而然地进行交流,如:在幼儿园接送的途中、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外出游玩的过程中等;

切忌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为孩子造成谈话的心理压力;也尽量不要在孩子情绪不稳定时,硬逼他和你交心。

1.耐心倾听

孩子一旦流露出要和父母交流的愿望,父母应当表现出专注和兴趣,并且不论孩子的表述水准如何,都要耐心倾听;不要以忙碌为藉口,不给孩子说话的时间,也不要自以为是地替孩子说出要说的话;一定要听他把话说完,然后再下结论也不迟。

2.巧妙诱导

孩子倾诉的时候:有时会说得不具体,让人听不明白;有时说了半截就停止了,令人十分着急。这时,父母可以恰当地提些小问题、从旁点拨,让孩子顺利地表达清楚。

3.理解尊重

孩子的话可能会令你气愤、难过,也可能会令你觉得荒谬可笑、无法认同。即便如此,父母也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尊重孩子的发言权,表扬孩子的诚实,然后再帮他认识不足和不对的地方。

4.答疑解难

孩子说心里话的重要目的往往是:遇到了疑惑和困难,热切地希望了解他人的看法,更期盼得到有效地帮助一如果这些愿望得到了满足,孩子就会乐于主动地吐露心声。

(三)使孩子敢于承认错误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能力、爱好、性格,以及他们特有的心态,才能对孩子循循善诱,使他们能认清方向,少走冤枉路,早日成功:

1.教孩子学会发现错误

2.培养孩子自己反省自己的错误

如果父母或他人可以中肯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再让其改正,效果更好。

(四)使孩子正确地对待过失

每个人都会犯错。可贵的是:由于犯错而学到的经验,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学到;然而惟恐犯错的心理,往往使人们不去尝试新事物或承担风险,所以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应该及时地进行教育

孩子做错事,应该及时进行教育,今日事,今日毕,如果事过境迁,再进行教育,会使孩子失去真实感。

2.应该以理服人

孩子做错事,在进行教育时必须晓之以理,使孩子明白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对。

3.批评不应该重复

孩子做错事,应当避免多次重复地教育,如:父亲说过了,母亲又接着说;今天说过了,明天又接着说。这样都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尤其是对较敏感的孩子,应当特别注意。

4.应该有一贯性、一致性

(1)一贯性

切忌:自己心情好时,就不进行教育;心情不好时,就进行责备。

(2)一致性

如果对一种行为表现,母亲说对,父亲说错;今天说错,明天又说对,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只有看父母的脸色行事。

5.应该注意家丑不外扬

孩子做错事,能在家里进行教育的,不要到外面去。有的父母吓唬孩子说:“明天我到学校去告诉你的老师。”这样使孩子产生恐惧或不信任感,其结果并不理想。

6.要掌握分寸

如果父母批评过于严厉,会挫伤其自尊心,甚至引起反抗;而如果批评不力、平平淡淡,又不能震撼其心灵,他就会觉得无所谓。因此,父母必须从爱护孩子出发,严肃又中肯地指出其错误所在、错误性质、危害,彻底揭穿其借口抵赖的心理,并帮助他找出今后改正的办法。

(五)如何教育撒谎的孩子

首先要弄清: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在这种情境下的撒谎动机,是否违背了社会的道德准则?

其次,根据孩子的动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孩子是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甚至加害他人而说谎,父母就应该严肃对待:如果孩子是为别人着想、出于良好的用意而说谎,父母一方面要爱护孩子的美好动机,一方面对事情做具体的分析,使我们对孩子善良动机的褒奖尽量与我们平时“做诚实的好孩子”的行为要求互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