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婴幼儿3-4岁智商潜能激发
29266900000023

第23章 培育出爱交朋友的孩子

(一)为孩子选择玩伴有哪些重点

1.孩子的交友方式与习惯

3~4岁的孩子,如果所接近的玩伴只限于成人,将会不安与好动,所以需要和他年龄差不多的玩伴一起玩乐。

起初,同伴间的交往方式是“平行式的游戏”与“合作的游戏”:前者,是孩子与其他玩类似游戏的孩子一起玩,后者是互助合作,加入游戏的团体,成为其中的一员。

之后,因为孩子间彼此年纪间的差异,会逐渐形成:大的孩子领导小的孩子,小的孩子模仿、学习大的孩子。

总之,为了使孩子向玩伴学习良好的习惯与模仿玩伴的优点,以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做父母的要为孩子慎重地选择适当的玩伴。

2.孩子玩伴的数量

一般说来,年龄越大,所需同伴的数目也越多。3~4岁的孩子,有1、2位玩伴就很高兴,不论是家中成员或是同龄的朋友都可以。

另外,聪明的孩子比不太聪明者需要较少的玩伴,所以较聪明的孩子不容易遇到许多与其兴趣相同的孩子,但是玩伴多的孩子往往比较机警而有智慧。

(二)孩子不善交往的原因

1.父母对孩子过度关切,事事代为安排,往往令孩子失去发展合群性的机会

(1)与人交往中,父母总是先开口,教他叫X叔叔或X阿姨。

(2)父母常喜欢拿他来向人炫耀,次数多了就会令孩子感到尴尬。

(3)孩子生病时,父母总是不眠不休地细心照顾。

(4)当孩子顽皮时,父母也往往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以致小题大做。

凡此种种,使孩子太少练习说话的乐趣,不懂如何合群与讨人喜欢。

2.父母过于严肃

尤其是一些初为人父母者,由于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望子成龙之心也过于急切,便常有管教过严的情形出现。因此,父母应该放松心情,表现出和蔼、友善的态度,来与孩子接近。

(三)帮助孩子学会交朋友

1.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只有在对自己感到满意之后,才会关心注意他人。

2.与孩子建立社交关系

孩子最早的社交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因此,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培养恰当的社交行为,并时时处处让孩子优先,鼓励他分享,并且注意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等)。

3.从一对一开始

多数的孩子适合一次只交一个朋友,所以父母应该挑选和自己孩子最合得来的小朋友,安排他们短时间的聚会,并提供足够的玩具和活动;千万不要强迫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4.不要期望孩子马上成为伙伴

大多数3~4岁孩子之间的交往还是“平行”的——各自玩各自、互不理睬、自成一体,其实他们的社交生活已经默默开始,默默地在关注对方:会偷偷地看对方一眼,模仿对方的行为,甚至抢对方的玩具。

5.鼓励他们进行需要合作的活动和游戏

如:积木、踢球、捉迷藏等。

6.接受孩子独特的社交方式

如果你自己热情好客,孩子却比较腼腆:千万不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给孩子施加压力;也不要因为自己孩子的独特性格或行为而在他人面前感到羞耻。有些孩子天生活泼外向、喜欢热闹;有些孩子却更愿意先在一旁看着,等到熟悉环境后再参与;更有些孩子,我们称其为“观察家”,根本不会主动参与任何活动,这也是正常的。

7.为孩子提供充足的锻炼机会

越早让孩子接触其他孩子,孩子的社交生活就会越顺利。

(四)使胆小的孩子大胆地交友

1.父母要细心进行指导,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更乐意交友

胆小的孩子可能与具有“侵略性”的孩子同等聪明,但是胆小的孩子需要信心、需要帮助、需要相信他们自己的判断力。

胆小的孩子害怕交朋友,因为怕友谊约束对方,他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讨人厌的人,也害怕友情若造成不方便时,他的朋友会不耐烦。

2.父母可以事先布置,使孩子能参与需要与他人接触的活动

胆小的孩子常寂寞,喜欢做白日梦,不敢参与其他孩子的活动,所以父母要让他获得积极参加活动时的快乐与满足。

另外,胆小孩子的情感容易受伤,也容易闷闷不乐,所以父母要指导、帮肋、鼓励他,使他以轻松的态度对待人和事。

(五)培养孩子慷慨待人的品格

1.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作用,所以为孩子树立学习与模仿的榜样,是父母的首要任务。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首先做到慷慨待人,如:主动把好吃的食品拿出来让别人吃、乐意把自己心爱的物品转让给别人等。

2.在孩子熟悉的人群中,寻找慷慨共事的榜样

(1)让孩子多与慷慨的孩子或成人交往,使孩子在长期交往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着别人的样子慷慨待人。

(2)利用电影、电视、童话、故事等文学作品中的慷慨形象教育孩子、薰陶孩子。

在各种榜样行为的影响下,孩子便会逐渐产生慷慨待人的意识,为其慷慨品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3.为孩子提供练习分享行为的机会

慷慨待人的品格,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的分享行为得到联系,如:买回的糖果不要全部留给孩子吃,要让孩子亲自把糖果分给家庭成员,与家人共同分享;玩耍时,引导孩子把心爱的积木、玩具等分一些给小朋友玩。在这些练习中,父母都应该及时称赞孩子的慷慨之举,使孩子得到快慰的心理体验,促进孩子慷慨行为的进一步发展。

在孩子与伙伴的交往过程中,父母也可以指导孩子相互交换玩具进行玩耍,孩子就会逐渐明白礼尚往来的必要性与相互帮助的重要性,这对孩子慷慨品格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4.鼓励孩子帮助困难者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贫困者或受难者,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解囊相助,如:把自己很久不玩的玩具或食物送给贫困家庭的孩子,把自己的压岁钱捐给受灾的地区或需钱治病的人们,也可以让孩子帮助困难者,做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在反复领略助人的乐趣之后,就会把这种乐趣视为一种强烈的精神需要,进而学会去输出、去追求,最后形成稳固的慷慨待人的性格特征。

为了使孩子向玩伴学习良好的习惯和优点,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父母需要为孩子选择适当的玩伴;此外,父母也应该多注意与孩子交流,使孩子学会时刻自省,对未来充满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