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牙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全面呵护我们的口腔
29247800000034

第34章 如何进行宝宝的口腔卫生保健

在临床上,我们将刚出生至1岁的孩子称为婴儿,1~5岁的孩子称为幼儿,6~12岁者称为学龄儿童,他们因为年龄太小不懂口腔卫生保健,常常需要大人帮忙或监督。那么,具体说来,要怎样保证孩子们的口腔卫生呢?

婴儿由于神经调节功能差、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除了日常护理之外,家长尤需注意新生儿的口腔护理,经常观察新生儿的口腔情况。应养成婴儿良好的吃奶习惯。在孩子每次吃完奶后用温开水继续喂几口,以达到清洗口腔的目的,从而保持孩子口腔清洁。不要轻信“土方”,不要用淘米水清洗婴儿口腔。婴儿6个月左右开始长出乳牙,长牙后饮食应由流质转为半流质,此时,要保持口腔卫生,防止牙病。对于长牙后至2岁半的小儿,家长可以用经过消毒或煮沸处理的小纱布,蘸干净的凉开水,将其套在清洁干净的食指上,或使用婴儿专用指套型乳牙刷,将其套在家长食指上,轻轻擦拭孩子的上下牙,早晚各一次。

对于2岁半以上的幼儿,应开始教他们自己刷牙。刚开始时,幼儿可能不太习惯,此时家长要注意为孩子选择无刺激并外观色彩鲜艳的儿童牙膏吸引并引导孩子自己刷牙,应督促孩子早晚各刷一次,饭后漱口。另外,要定期检查孩子的口腔卫生情况,晚上刷牙后让孩子不要再吃任何东西,不要养成他们含着奶瓶或糖果睡觉的坏习惯,这些习惯容易导致龋齿。

学龄儿童口腔情况是最复杂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乳牙和恒牙同时存在,乳牙脱落和恒牙萌出相互影响。这一时期,儿童的口腔保健大体上可从以下6方面着手。

(1)重视口腔卫生。6岁左右儿童恒牙开始萌出,首先,为第一恒磨牙的萌出,称为“六龄牙”,继之是上下乳前牙被恒牙替换。由于许多家长并不清楚六龄牙的萌出,常错误地以为它是没有换掉的乳牙。由于新长出的恒牙抗龋能力较弱,其咬合面大、沟窝多且深,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孩子就易患龋。

(2)防止乳牙早失。乳磨牙由于龋坏,并且没有及时治疗,便会出现早脱落,六龄牙会因此向前倾斜,并出现移动使间隙变窄,以后长出的牙可能错位引起牙列不齐。

(3)及时拔除迟脱乳牙。若恒牙萌出时,该替换的乳牙尚未脱落或阻碍恒牙萌出,此时便应及时拔除乳牙。

(4)帮助孩子克服不良习惯。儿童时期,孩子们处于求知欲最旺盛的阶段,同时心理极不稳定,易养成咬铅笔、尺子、吮指、伸舌、咬唇、张口呼吸等不良习惯,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牙畸形。此时,家长应注意帮助孩子纠正和克服坏习惯。

(5)充分利用咀嚼功能,注意让孩子细嚼慢咽,并让他们适当吃点粗糙质硬的食物,这既有利于消化,促进身体健康,又能刺激儿童的颌骨发育,使牙齿顺利萌出并排列整齐。

(6)定期带孩子接受口腔检查,做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对刚萌出的恒牙可用窝沟封闭剂及涂氟等方法防龋。一旦发现孩子牙齿有问题或者可疑有问题,要及时带孩子接受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