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权倾天下:农女要翻身
29134800000299

第299章 要求众小姐捐银子

脑门上滴汗,心里却在想着能不能拖上一拖。他就说先派人查看情况,查看清楚再安顿,然后同时再熬点粥恭供应着,拖到哪天是哪天,哪怕是能拖到朝廷的银子来也是好的。

可惜他的如意算盘刚转起来,就被摔了下去。

“郡主,王爷让属下带消息给郡主,说这些灾民情况属实,确实是从西北过来。他现在已经派人去京城禀告皇上处置那西北将军。至于这些灾民,爷说让明大人好好安顿了,等西北边境事情解决了,这些人若想回西北,便着人送回去,若不想便让明大人在辖区内划下耕地给这些人,帮助灾民度过难关。”

原来静瑶的护卫在请了明大人之后,又怕自家郡主在城门口被殃及了,便赶紧回去禀告王爷。

只是王爷说郡主自有分寸,然后就让他带了这么一番话。

“明大人,王爷的话你可听清楚了?”

这明大人用袖子摸了下汗,心理暗苦,能听不清楚么,都不用他查了,直接就有了结果。这心里苦啊,这得花多少银子呐。

别说明大人这便心里着急,那边明小姐的马车里同样在思考这个问题。原来明大人到达的时候就先派了人和自家闺女说了下目前的情况,而那边明小姐也时刻在关注着静瑶马车这边的动静。因为明小姐的马车离静瑶的最近,所以赫连风华派人传来的那番话那明小姐自然也是听到了。

因而她此刻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她暗想这临安府衙的情况她不会知道的比自己父亲少,毕竟父亲经常和她说这些事情,而且还时常咨询她的意见,所以她很清楚其实临安府衙里并没有多少银子了,就是有也不够管这些灾民的。

没有银子怎么去安顿灾民呢?不能把灾民安顿好,少不得父亲要在王爷面前挨斥责了,若真的只是斥责也就算了,怕的就是没有了乌纱帽,如今这临安府内各个官员也是勾心斗角的,想她父亲下台的可多着呢。想到这里明小姐一时眉头紧皱,

身边的丫鬟自然看出了自己小姐的担忧,只是她也不懂那些事情,不能为小姐出谋划策,只能呆在一旁不招小姐烦了。

“明大人,王爷的话可听清楚了?”

见那明大人还在一旁愣愣的站着,静瑶又似笑非笑的问了一遍,就是声音都提高了一些。

而原先被护卫抓过来的几人自然也听到了静瑶和知府说的话,知道还有王爷在关注这件事情,便不约而同的放下了心,只是此时见知府这个样子,这些人心又被提了起来。他们就怕若这知府不是真心要安顿他们,恐怕等王爷一走,他们就不好过了呀。

“下官,下官听清楚了,自会谨记王爷的吩咐。只是…只是…”明大人说这些有些为难。可他还是打算把实情说出来,免得到时出了事倒霉的还是他。

静瑶见他说话支支吾吾的,就不耐烦了,“明大人有话直说,此时不是吞吐的时候。”

明大人一听这话,心一横,算了说就说吧,“郡主,王爷不愿见下官这些人,那就还请郡主与王爷转告一声,下官的确想安顿这些灾民,只是,只是如今府衙确没有那些银子来安置。如今这才春天,就是此时划地给他们他们也赶不上春种,那到秋收就有好几个月。几百个人,府衙要负责到秋收,还要给他们安置房子和安家费,准备种子等,这可需要不少的银子。可府衙现在没还到税收上缴的时候,根本没有多余的银子,就是有些银子,那也是事先预备好修筑清河上中下游的堤坝的,这是绝不能动用的。”

明大人这么一说,不说那几个西北灾民着急了就是静瑶面色也不好了。她之前到底是怎么会认为这明大人聪明的。

此时他不应该是爽快的答应办事么?至于没有银子就算是求助不也应该是私下里寻求援助么?这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这不是让民心更乱么。

寻思到这里,静瑶抬头再看看城门外那些已经停止厮打的灾民,心道还好那些人听不见,否则又该闹腾起来了。

“小月,去,传话与各府小姐,就说灾民安置迫在眉睫,对此一事临安府衙亏空厉害无能为力,朝廷救助还要些时日才能到。时间不等人,灾民安置刻不容缓。”说道这里她又顿了顿,而后坚定的道,“宁亲王不忍置百姓与水火之中而不顾,特拿出两万两银子帮助临安知府安置灾民,本郡主不比王爷,只能拿出一万两银子。然西北遭遇犬戎抢掠,牵连甚广,身为大越子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同胞陷入困境而不顾,更何况你我之人。所以也请各位小姐伸出援手,平时少买点衣服少买点首饰少吃几顿燕窝也就够安顿一些灾民了。对了,顺便告诉他们,就说谁捐的最多,本郡主与王爷此次进京,定然向皇上禀告!”

“是,奴婢这就去传话!”

小月领命而去,而此时静瑶视线又重新回到了明大人的身上。

“明大人,临安府衙连区区几百灾民都安置不了了,这件事情自然瞒不过王爷的,你说怎么办才好呢?”静瑶的语气略微上扬,听着却有些冷。

一个比岭南肥沃,比岭南繁华不知道多少倍的地方竟然连安置几百人的银子都拿不出来,这是怎样的亏空,又是怎样的蛀虫?

当然她是不担心这是明大人的推脱之词,一国亲王在此,他没那个胆子欺骗,要知道这亲王再不受宠也是能上达天听的。

明大人听静瑶这语气,也知道不好,可他有什么办法呢?大不了罢官。这当年清河水患临安数十万人受难,配合朝廷安置灾民早就将府衙的存银给用完了。而且他后来查账才知道临安府衙原来存银就没有多少,早就被那之前的知府以及当地官员给贪了。再加上后来清河大灾,朝廷免去三年税收,没有税收就没有收入。

那偌大一府总有这样的设施那样的地方需要银钱,没银子怎么办,上报朝廷吧,十有八九被户部给打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