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塔木德:犹太人的经商与做人圣经
29019800000003

第3章 智慧与金钱是统一的(1)

生活困苦之余,不得不变卖物品以度日,你应该先卖金子、宝石、房子和土地,到最后一刻,仍然不可以出售任何书本。

——《塔木德》

你若问犹太人:人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案一定是知识。

知识在犹太人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善于教子的犹太母亲常常会问孩子一个问题:

“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财产被抢光,你将会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

这个问题满含着犹太人悲惨的血泪史。

大多数孩子回答的是“钱”或者“钻石”。

母亲进一步问:

“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

孩子们回答不出来,母亲就说:

“孩子,你们应该带走的东西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知识。因为知识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还活着,知识就永远跟随着你,无论逃到什么地方都不会失去它。”

此外,犹太众多的法典中也不厌其烦地讲述了知识、智慧、读书、学习的重要:

“一个人在旅途中,如果发觉一本故乡人未曾见过的书,他一定会买下这本书,带回家与故乡人共享。”

“生活困苦之余,不得不变卖物品以度日,你应该先卖金子、宝石、房子和土地,到最后一刻,仍然不可以出售任何书本。”

“即使是敌人,当他向你借书的时候,你也要借给他,否则,你将成为知识的敌人。”

“把书本当作你的朋友,把书架当作你的庭园!你应该为书本的美而喜悦,采其果实,摘其花朵。”

公元1736年,拉脱维亚的犹太区域制订了一项法律,规定当有人来借书时,不把书借给他的人都要课以罚金。

另外,犹太家庭有一个代代相传的传统,书橱必须放在床头,不可放在床尾。对书本的不敬是绝不允许的。

在犹太社会中,每个人都认为学者远比国王伟大,学者才是人们尊敬的中心。可见犹太人多么注重知识。而很多民族都把王侯、贵族、军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学者之上。

犹太人如此注重知识,但他们更看重智慧。所以,他们又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智慧的人比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这种驴子很难派上大用场。

知识必须用在好的方面,否则有害于人。

知识是为了磨炼智慧而存在的。吃书而食古不化,等于把书放在橱中没有翻看,徒然浪费而已。

有许多极具智慧的人却并没有读太多的书,没有积攒太多的知识的作用,但他们照样受人尊敬。

当一个年轻的学生逐渐积累知识,发挥知识的作用,培养洞察力,并且开始了解到一个人必须谦虚时,他就可以被称为“赫里姆”(能使用智慧的人)。学识和谦虚同样重要。

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是幸福的,那他一定就是幸福的,但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是聪明的,那么他一定是个愚蠢的人。因为葡萄长得愈丰硕就愈会低下头来,同样,愈有智慧的人便会愈谦虚。大多数人认为他很有智慧时,便被称为“塔尔莱特·赫里姆”(精通犹太法律的人)。这种人不必缴税,因为大家认为他已付出许多心力,对社会有了莫大的贡献。

“赫里姆和有钱的人谁伟大?当然是赫里姆了,因为赫里姆知道金钱的可贵,但有钱人却不知道赫里姆的可贵”。

◇智慧比财富更重要

犹太人追求以智慧赚钱,智慧与金钱的同在与统一使犹太商人成了最有智慧的商人,使犹太生意经成了智慧的生意经:犹太生意经是让人在做生意的过程中越做越聪明而不是越做越迷失的生意经。

犹太人是一个酷爱智慧的民族,犹太商人也是极擅长以智取胜的商人。其他不说,在实业界中专执金融这个牛耳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不过智慧这个词也属于模糊概念,范围极大,定义又不清,到底什么是智慧,人们可能各有各的说法。那么在犹太商人看来,什么是智慧呢?

犹太人有一则笑话,谈的是智慧与财富的关系。两位拉比在交谈:“智慧与金钱,哪一样更重要?”“当然是智慧更重要。”“既然如此,有智慧的人为何要为富人做事呢?而富人却不为有智慧的人做事。大家都看到,学者、哲学家老是在讨好富人,而富人却对有智慧的人露出狂态。”

“这很简单。有智慧的人知道金钱的价值,而富人却不懂得智慧的重要呀。”

拉比即为犹太教教士,也是犹太人生活等一切方面的“教师”,经常被作为智者的同义词。所以,这则笑话实际上也就是“智者说智”。

拉比的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知道金钱的价值,才会去为富人做事;而不知道智慧的价值,才会在智者面前露出狂态。但笑话明显的调侃意味又体现在哪里呢?就体现在这个内在悖谬之上。

有智慧的人既然知道金钱的价值,为何不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获得金钱呢?知道金钱的价值,但却只会靠为富人效力而获得一点带“嗟来之食”味道的酬劳,这样的智慧又有什么用,又称得上什么智慧呢?所以,学者、哲学家的智慧或许也可以称做智慧,但不是真正的智慧,因为他同他知道其价值并甘愿为其做奴仆的金钱无缘。在金钱的狂态面前俯首帖耳的智慧,是不可能比金钱重要的。

相反,富人没有学者之类的智慧,但他却能驾驭金钱,却有聚敛金钱的智慧,有通过金钱去役使学者智慧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有了这种智慧。没钱可以变成有钱,没有“智慧”可以变成有“智慧”,这样的智慧不是比金钱,同时也比“智慧”更重要吗?

不过,这样一来,金钱又成了智慧的尺度。金钱又变得比智慧更为重要了。其实,两者并不矛盾:活的钱即能不断生利的钱,比死的智慧即不能生钱的智慧重要;但活的智慧即能够生钱的智慧,则比死的钱即单纯的财富——不能生钱的钱——重要。那么,活的智慧与活的钱相比哪一样重要呢?无论从这则笑话的演绎还是从犹太商人实际经营活动的归纳,我们都只能得出一个关于犹太人的赚钱术答案:

智慧只有化入金钱之中,才是活的智慧,钱只有化入了智慧之后,才是活的钱;活的智慧和活的钱难分伯仲,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一回事,它们同样都是智慧与钱的圆满结合。

◇知识是别人抢不走的聚宝盆

犹太商人非常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培根),他们认为,没有知识的商人不算真正的商人,而既然你不是真正的商人,我就没必要和你做生意。他们最看不起没文化的商人,而犹太商人绝大部分学识渊博、头脑灵敏,他们相信,知识就是致富的力量!通俗地讲,犹太人希望自己胸中有墨,这样才能黄金万两。

大多数犹太商人看起来更像学者,他们学识渊博,风度儒雅,身上普遍透着一股书卷气。这并非因为犹太商人都有高学历,都在学校学习过许多年(事实上,老一辈的许多犹太商人因各种原因多半没受过多少正规学校教育),而是因为犹太民族的学习传统和钻研习惯。因数千年没有家园四处漂泊的特殊经历,犹太人对学习以及知识重要性的认识要比一般民族早熟得多,他们早就将之上升到“资本”、“资产”的高度,将之比作“抢不掉而又可以随身带走的聚宝盆”。

认识到知识的价值,犹太人对知识表现出无比的敬重,被犹太人称为生活圣经的《塔木德》中说: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为了要得学者的女儿,就是丧失所有的一切也无所谓。对学者的敬重其实就是对知识的敬重。犹太人从小就把学习知识、钻研学问当作毕生的义务,久之,这便成了个人的习惯,民族的传统。

犹太民族在这样一种宗教影响和文化氛围熏陶下,全民和学习蔚然成风。尽管早期的犹太民族的学习主要以神学研究为取向,涉及知识面十分狭窄,但后来随着犹太民族受迫害流散于世界各地,他们的学习很快扩展到吸纳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的范围。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勤学苦研的传统从未中断,这就使犹太人特别是犹太中青年在调节其心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激发求生存、谋发展的创造力上,具有了更大的能量。

正是这种传统的继承,使犹太人不管流散到哪里,其民族的文化整体素质都比别的民族要高。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金融、商业、教育、医学、法律等高文化行业从业人员中,美籍犹太男子占70%、女子占40%。其中,在最为灵巧、收入最高的两大职业医生和律师中(他们要求文化素质要特别高),犹太人所占的比例最高。20世纪70年代,美国共有3万多名犹太医生,占美国私人开业医生总数的14%;另外有10万名律师,占美国总律师数的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