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可怕的谜团:世界最超凡的86个怪现象
29017300000018

第18章 动物王国惊异谜团(4)

1782年4月,法国巴黎近郊的采石工人从地下4.5米深处的石灰岩层中开采出一块巨大的石头。他们将石头劈开以后,意外地发现石头内藏有4只活的蟾蜍。蟾蜍从石头内出来后,还能在地上活动。一位生物学家取了其中一只较肥大的做了标本。石灰岩层经科学家测定,证实其形成于100万年前。就是说,这4只蟾蜍在岩石内已生存了100万年之久。

在1946年7月,在墨西哥的石油矿床里,一位石油地质学家挖掘出一只冬眠的青蛙。青蛙被埋在2米深的矿层内,挖掘吐来时皮肤还是柔软的,且富有光泽,经过两天后死去。经科学测定,证实这个矿床是在200万年前形成的。青蛙应该是在矿床形成时被埋在矿层内。由此可见,该青蛙在矿层内已生存了200万年之久。

这些动物,为什么能在密闭的、没有食物、没有水的环境下神奇地生存了几千甚至是上百万年,科学家们现在仍未能解开这一个个谜团。

蝴蝶大聚会

——蝴蝶泉边蝶万千

美丽的蝴蝶翩翩飞舞,这种情形我们司空见惯。可是在我国云南大理的蝴蝶泉,干万只蝴蝶大聚会的壮观景象叫人看了不禁称奇。蝴蝶为什么会聚会?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到一起的呢?

在我国云南大理有个蝴蝶泉,昔日,每年的农历四月,成千上万只蝴蝶从四面八方会聚泉边,首尾衔接,从树枝上垂下一条条长长的蝴蝶“链”,几乎和水面相接,真是赏心悦目。原来蝶类在性成熟期,雌虫能分泌出一种叫性引诱素的挥发性物质,来引诱雄虫。一只雌蝶分泌的性引诱素可能还不到千分之一克,但这足以使方圆几里之内的无数只雄蝶赶来“约会”了,这就是蝴蝶聚会的内在原因之一。

那么,为什么蝴蝶偏偏在大理的蝴蝶泉边聚会?这和当地的环境条件有关系。大理的蝴蝶泉边有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每年农历四月,这棵大树上鲜花怒放,花儿的样子就像一只只翩跹飞舞的蝴蝶。可能正是树上的花儿,招引蝴蝶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聚会300多年前,旅行家徐霞客就在他的游记里描绘了大理的蝴蝶聚会。

其实,蝴蝶聚会并不是大理这个地方独有的。根据记载,在100年前,昆明城的圆通山也有过蝴蝶聚会,但现在的昆明人已很少听说过这回事了。

为什么这个地方的蝴蝶聚会衰败了呢?有人分析,这可能是由于附近居民增多、游人多的缘故,使蝴蝶转移了聚会的地点。有人曾在人迹罕至的靠近西双版纳的澜沧江边看到盛大的蝴蝶聚会。

蝴蝶聚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迁徙。蝴蝶不仅善于成群飞舞,而且常常跨洲越海迁飞。美洲的大斑蝶,是少数迁徙性昆虫中的一种。每年冬天来临之前,它们纷纷结成庞大的队伍,从寒冷的北美洲加拿大出发,飞到北美洲南部墨西哥的马德雷的山区过冬,形成规模巨大的蝴蝶聚会。待来年春天,它们又成群结队地飞回北方。每当大斑蝶迁飞时,如云似雪,遮天蔽日,好像黑夜即将来临。远望去,整个山上就像覆盖着一张美丽的花毯子。

对于蝴蝶为什么要迁飞,有的昆虫学家认为,昆虫迁飞是为了逃避不良的环境条件,是物种生存的一种本能行为,与遗传和环境条件有关。

他们提出两种假说:一种认为,迁飞是昆虫对当时不良环境条件的直接反应,如食物缺乏、天气干旱、繁殖过剩、过分拥挤等。另一种认为,某些环境条件的变化,影响到昆虫的个体发育,致使昆虫发育成为一种迁飞型的成虫。但是上述两种假说,并不能解释许多种蝴蝶迁飞的现象。这是蝴蝶迁飞的第一个谜。

弱不禁风的小小蝴蝶,为什么有飞越崇山峻岭,漂洋过海,行程3000~4000千米的巨大能量?这股能量是从哪里来的?从动力学角度来看,蝴蝶是飞不了那么远的。这是蝴蝶迁飞的第二个谜。

蝴蝶在天空中是靠什么来定向导航,克服种种恶劣天气,奔向目的地的呢?这是蝴蝶迁飞的第三个谜。早期有一种解释认为,蝴蝶每年按照同样路线往返迁飞是与人类一样,靠记忆识别地形来导向的。后来鸟类学家发现,蝴蝶迁飞时常常跟“暖气流”一起移动。细心的科学家又发现,蝴蝶和蛾子的触角能在水面上振动,以保持正确的飞行方向,是一种天然的“导航仪”。不过对蝴蝶聚会这一壮景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神秘的“象牙矿”

——大象的家族坟墓

传说当大象预知死亡将要来临时,这些将要死去的大象都会到一个神秘的地方,那就是它们家族的“坟墓”。如果传说是真的,那么,千百年来,那里死去的大象所留下来的象牙和象骨肯定堆积如山,这就是传说中的“象牙矿”。

千百年来,无数探险家、旅行家、狩猎家和那些幻想成为巨富的人,都梦想找到“象牙矿”。可是几百年过去了,却没有一个人找到它。“象牙矿”在哪儿?据传说,这个地方任何人也找不到,只有大象自己才能找到。从现代科学技术的角度来看,“象牙矿”只不过是一个美丽而诱人的传说而已。不过也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很少发现象尸和象牙呢?据考察,这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这要从大象的“葬礼”谈起。

1970年,一位动物学家在非洲密林深处看到了大象葬礼的全过程。在离密林几十米处的一块小草原上,几十头象围着一只即将死去的雌象,像在开会一样。当这头雌象倒在地上死去时,周围的象发出一阵哀号,为首的雄象用长长的象牙掘土,用鼻子卷土朝死象身上投去,其余的象便一起这样做。一会儿死象身上堆满了土、石块和枯草,接着为首的雄象带领众象去踏这个土堆,不一会成了一座坚固的“象墓”。众象围着“象墓”转了几圈,像在和“遗体告别”,然后离去。

象也会掩埋人的尸体。在塞仑格提国家公园工作的沃尔夫·库姆,曾经亲自做了一次实验。清晨,他趴在一个垃圾坑附近,装做已经死去的样子。非洲象群在栅栏外,距他有两米远,首领象首先发现了他,立即用牲口粪、树枝和砂石向他扔去。在肯尼亚北部,有一位半盲的老太婆途中迷路,只好钻到一棵树枝低垂的树下过夜。夜间,她觉得有一个象鼻子在触摸她,可能这头象以为她已经死了,便把附近的树枝拿来盖在她身上。早晨,人们发现她被压在一米半高的树枝堆下。大象的这种习性,使得大象尸体不易被暴露荒野。

第二,可能大象死于河水泛滥,或其尸体很快被其他动物所分食。

因为象群一般要流动数十里甚至近百里寻找足够的食物,年老和患病的象追随象群感到吃力,而终有一天脱离象群,去找隐蔽的地方藏身,这个隐蔽的地方也可能是传说中的“大象之墓”吧。如果死于热带的大暴雨或河水泛滥,尸骨和象牙也可能被洪水冲散,或隐于泥沙中。

此外,热带成群的腐食者如鬣狗、豺、兀鹰等,用不了两天,就会把象尸分食干净,甚至连象牙也难免被豪猪所啮食。即使有留下的象牙也会因炎热、潮湿而被腐蚀掉。

另外据肯尼亚查沃国家公园工作人员戴维·谢尔德里科说,大象常常会把死象的象牙弄下来,带到远处,往岩石或树干上摔打至碎。以前人们还以为这是鬣狗干的。

龟甲化石

——隐藏着的龟甲形成之谜

中国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个迄今为止最古老的龟类化石,它不仅把龟的历史前推了1000多万年,而且解开了一个长期困扰科学界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