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经典(中华上下五千年)
28916900000076

第76章 袁世凯称帝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夺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紧接着,他采取各种手段,处心积虑地分化、打击革命力量,破坏民主制度。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暗杀了国民党左派领袖宋教仁,同时与帝国主义国家商谈“善后大借款”,以扩充军备镇压革命党人。“宋案”的发生和“善后大借款”使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看清了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他们发起了反袁的“二次革命”。由于革命党人力量分散,在袁世凯的进攻下,“二次革命”终以失败而告终。

袁世凯击败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的“二次革命”后,以为主要障碍已消除,于是,对内加快了对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攻,对外则积极投靠日本帝国主义,为复辟帝制做准备。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1914年1月10日,袁世凯宣布取消国会。4月,袁世凯炮制了《中华民国约法》,用以取代孙中山主持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同年底,袁世凯又出笼了所谓《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将总统的权力扩大到与专制皇帝一样。然而袁世凯仍不满足,他梦想有朝一日登上皇帝的宝座。

为了复辟帝制,袁世凯积极寻求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取代了德国在山东的地位。对此,袁世凯宣布“局外中立”,承认了这个事实。更有甚者,1915年1月,日本以赞助复辟帝制为诱饵,向袁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于同年5月10日接受了“二十一条”中除第五部分内容以外的全部要求,暴露了卖国贼的丑恶嘴脸。

通过卖国换取了日本支持后,袁世凯认为复辟帝制的条件业已成熟,于是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于1915年12月12日宣布接受帝位,12月31日宣布改中华民国五年(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并于元旦举行登基大典。至此,复辟帝制的丑剧已达到高潮。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激起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的强烈反对。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自1914年成立起就坚持武装讨袁,1915年又组建了中华革命军,在全国各地联络军队策划武装起义和进行暗杀活动。

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见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遭到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就与进步党军人蔡锷商定了一文一武两步方案:梁启超发表文章,在舆论上反袁;蔡锷伺机回云南,策动军事反袁。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在云南军政界中也引起强烈不满。云南将军唐继尧受广大中下级军官的敦促和梁启超、蔡锷的鼓励,反袁态度日趋明朗。蔡锷回云南时,云南已成为反袁志士汇集的地方,进步党、中华革命党、欧事研究会以及云南地方实力派在云南形成了反袁的统一战线。

蔡锷归来后,即在12月21日与唐继尧、李烈钧、方声涛等举行秘密会议,共商讨袁大计。会议决定提前宣布云南独立,成立护国军,武装讨袁,并通电各省。

袁世凯原认为云南这支“兵仅万余,饷难月给”的军队是不堪一击的,但经过3个月的较量,他不但未能将护国军消灭,反而使自身的军事力量受到了严重削弱。更可怕的是,贵州、广西两省相继宣布独立,其他各省也日益不稳,全国财政经济状况急剧恶化,内部反对之声也不绝于耳。

帝国主义各国唯恐中国发生内乱,危及其在华利益,也由支持袁世凯转为反对袁世凯。袁世凯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不得不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次日宣布废除“洪宪”年号,恢复中华民国纪年。袁世凯自导自演的一出复辟丑剧至此结束。6月6日,袁世凯这个独裁者和卖国贼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和唾骂声中病死,结束了可耻的一生。

时空隧道

(1)袁世凯称帝后遭到了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反抗,你能具体说说吗?

(2)袁世凯称帝为什么会遭到普遍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