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经典(中华上下五千年)
28916900000012

第12章 一飞冲天的楚庄王

继晋国明主晋文公之后,秦国也出了一位有作为的君主,那就是秦穆公,他广任贤能,高瞻远瞩,终于成了一代霸主。与此同时,位于南方的楚国迅速发展其势力,乘机灭掉了周边一些小国。楚成王时,楚国积极向北扩张,但先为齐桓公遏制于召陵,后被晋文公击败于城濮,直到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时,才实现北上称霸的愿望。

楚庄王登上楚国国君宝座后,不理朝政,每天只知田猎消遣,回到宫中就与宫女日夜饮酒作乐。他还在朝中颁布一道禁令:“有敢谏者,死无赦!”这样已经过了三年。

有一天,大夫伍举求见楚庄王,庄王问道:“你是来喝酒、听音乐呢,还是有话要对我说?”伍举答道:“我不喝酒,也不听音乐,是来给您说隐语解闷的。”

伍举说:“有只大鸟栖山冈,三年不飞也不叫。大王,请您猜猜是什么鸟。”庄公略一沉思,道:“我明白了,这不是凡鸟。三年不动,是在决定志向;三年不飞,是在生长翅膀。它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伍举明白了楚庄王的意思,高兴地退了出去。

又过了几个月,楚庄王依然如故。大夫苏从又去进谏。庄王问:“你难道不知道禁令吗?”苏从表示:“若能感悟君主,臣虽死无怨。”楚庄王很感动,于是,他下令解散乐队,遣散舞女,每天临政。他杀掉了几百名恶吏,任用了几百位贤人,楚国出现了政治清明、国势强盛的局而。

周定王九年(公元前598年),楚庄王派兵降服了陈国。次年,又亲率大军攻打郑国。陈、郑一向都受晋的保护,于是,晋景公以荀林父为大将、先縠(hú)为副将,率兵救郑。

楚庄王在率军攻下郑国后,本想饮马黄河,班师回朝。听到晋军渡河的消息,也就摆开了交战阵势。令尹孙叔敖见晋军有兵车600乘,人多势众,有些放心不下,对楚庄王道:“我们不妨先派人议和,若议和不成,再开战不迟。到时候,理屈的是晋国。”庄王采纳了这一建议,派蔡鸠居出使晋军。荀林父表示接受议和,可是先縠却大加反对。

蔡鸠居回到楚营,向庄王报告了出使的经过。庄王觉得可利用晋军将领的矛盾,于是,再次派人去晋军议和,并约定了议和日期。这时,晋将魏錡、赵旃请求去楚营谈判,荀林父同意了,谁知他们却违背军令,擅自向楚挑战,结果被楚军打败。追赶魏、赵二将的楚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东)遭遇晋军。荀林父本没有同楚军作战的准备,见楚军全线出击,惊慌失措,竟然下令:“先渡过黄河者有赏。”结果晋军纷纷抢着上船渡河,被楚军杀死和淹死者不汁其数。

邲之战是楚国称霸的转折点。战前,晋、楚两国反复攻打中原小国,迫使他们归附,中原小国夹在两国中间,归属未定。战后,楚国声威大震,许多小国依附楚国。曾经三年不飞的楚庄王,终于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成了新的霸主。

时空隧道

(1)“一鸣惊人”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你能说说这个成语的由来吗?

(2)从楚庄王“一飞冲天”的故事你能得到什么启示?